11月17日,毛浩夫(左)向爺爺毛秉華請教黨史問題。
今年28歲的毛浩夫是江西幹部學院的一名現場教學老師,負責在井岡山茨坪革命舊址群的教學點宣講井岡山精神。而3年前,毛浩夫還是一名剛從英國赫爾大學會計與金融專業研究生畢業回國的“海歸”。
“轉變並非一念之間,而是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毛浩夫看來,從“海歸”到紅色歷史教師的轉變雖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毛浩夫的爺爺毛秉華曾擔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21年,被稱為“井岡山精神第一宣傳員”,父親熊敏也是一名黨史工作者,一直堅持在一線宣講井岡山精神。正是受到爺爺和父親的影響,毛浩夫接過宣講井岡山精神的接力棒。
2016年夏天,在南昌從事電子商務工作的毛浩夫,利用休年假的時間來到井岡山體驗紅色培訓。“當時爺爺還堅持在一線宣講井岡山精神,由他主講的‘井岡山精神代代傳’培訓班開班10多年來,社會反響非常好。”毛浩夫跟班學習後,發現爺爺的黨史課不僅感動了學員,也消除了自己對紅色教育的刻板印象。
2016年11月,毛浩夫辭去在南昌的工作,開始跟著爺爺和父親在井岡山學習黨史,並于2017年8月正式入職江西幹部學院,成為一名宣講井岡山精神的現場教學老師。
毛浩夫説:“在江西幹部學院,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于紅色教育,他們並不都是黨史專業科班出身的,有的是音樂專業、有的是文學專業,大家都在用最生動的方式講解黨史。”
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