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07 12:11:14
來源:新華網思客

林伯強: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未來五年如何發力?| 深度·看兩會

字體:

 在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今年兩會“熱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存在哪些難點?這將對能源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思客連線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

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是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後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

  所謂碳中和,就是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指一年)人為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所以,從現在到2030年之前,我們必須注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這樣才不會使以後碳中和的成本太高。所以説碳達峰和碳中和這兩個目標必須放在一塊考慮。

實現這兩個目標存在哪些難點?

  目前主要難點還是能源結構。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是化石能源佔比非常大,約為85%左右,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供應係統。更重要的是這個係統還在擴張,因為中國經濟還在增長,對能源、電力需求也在繼續增長。

  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碳達峰、碳中和對中國而言可能困難更大一些。因為其他發達國家能源需求相對穩定,可再生能源都可以直接替代化石能源,滿足能源需求。

“十四五”時期應該怎麼幹?

  第一,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法律法規,這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個基本條件。

  此外,應該把碳中和目標納入社會規劃的目標當中,特別是在“十四五”時期,完善相關立法工作,不僅可以提升碳中和願景,還有助于形成社會行動共識,在碳中和實施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還可以做到有法可據,有據可循。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時間點已經確定,這對我們工作的速度和廣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重點完善一些能源科技創新制度,開始布局與碳中和相關的零碳、富碳這類技術的發展。例如碳捕獲這一類的行業標準,也要抓緊開始制定。

  對于碳中和,除了強調它的重要性,更關鍵地是在産業鏈和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果現在不開始布局,將來我國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國際競爭力就會弱一些。

  第三,必須倡導氣候變化問題的全球化應對。對碳排放來説,在哪裏排放無關緊要,對大氣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一樣的。然而碳排放會“走路”,這個國家管理嚴格,它就會往其他地方走。所以應對氣候變化最有效方式一定是全球化應對。

  我們以往講貿易全球化,接下來我們必須倡導氣候變化應對的全球化。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提出碳中和的目標,可見各國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有共識的,這種共識可以加速各國在碳中和問題上的行動步伐。

  我們倡導氣候變化的全球化應對,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對話合作的基礎。這不僅有利于東西方國家加深合作,也有利于通過貿易的全球化來支援氣候變化的全球化應對。例如,各國可以在節能減排、低碳零碳富碳等技術領域,通過資源互補、優化配置來互利共贏。

  第四點應進一步倡導節能減排。因為可再生能源目前個頭還是太小,它沒法滿足中國能源增量的需求,也無法同時替代傳統能源。目前我們所要做的是盡全力把增量控制在某一個點上。因此,以後的節能不僅要把能源強度控制住,還要控制住包括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迴圈經濟和産業結構耗能。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記者:周佳苗

編輯:孫惠

視頻制作:田澤陽

統籌:崔祎璁 王雲霞

校對:馬宇聰

【糾錯】 【責任編輯:王鑫蓉 】
01020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5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