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3/ 01 18:31:21
來源:新華網思客

為什麼是《覺醒年代》?|思客數理話

字體:

“毛澤東在蒙太奇的畫面中登場,風雨飄搖中他發足狂奔,趟過民不聊生的破舊山河。”

“陳獨秀長髮掩面,於群情激奮的學生中安然進食,儼然一副不拘小節的狂士形象。”

  在近期熱播的電視劇《覺醒年代》中,耳熟能詳的革命先驅人物被賦予了極具個性的出場方式,在鏡頭語言的幫助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畫面感十足,引起了不少年輕觀眾的討論。

▲周樹人泣淚為《狂人日記》署下筆名魯迅。動圖來源:覺醒年代官博

  每個重要人物的出場方式都不同,或意氣風發,或忠厚沉穩,或傲骨凜然,塑造出了不同人物的獨特性格。有觀眾將劇中片段反復揣摩,“我太喜歡潤之出場這一段了,兩分鐘的片段反復看了好幾遍。他自風雨和苦難中而來,如光一般耀眼!”

  《覺醒年代》以“南陳北李”從相識相知到相約建黨的革命故事為敘事主線,全景展現了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中國共産黨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圈粉無數。

  該劇關注度和口碑持續走高,2月27日,停更九天后,“《覺醒年代》今晚更新第十七集”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截至3月1日,該劇豆瓣評分8.9分,近六成網民給出五星好評。不少年輕人已經深深愛上了這部正劇,成為觀劇大戶,日常在線催更。

▲圖片來源:豆瓣

  《覺醒年代》講述的歷史故事,年輕觀眾並不陌生,緣何這部作品能點燃年輕人的追劇熱情?

▲《新青年》雜誌社鬥嘴“吃播”。動圖來源:覺醒年代官博

  有厚度也有溫度,革命人物的塑造不僅有“接天氣”的高光時刻,更有“接地氣”的煙火氣。陳獨秀會不顧旁人目光狼吞虎咽涮羊肉;李大釗看到妻兒在院中捉雞時會縱聲大笑……在這部劇裏,“南陳北李”等歷史人物不再只是課本中“精神導師”式的高大全,而是血肉豐實、性情卓著的革命先驅形象。

▲毛澤東在雨中慷慨陳詞。動圖來源:覺醒年代官博

  “沒有枯燥乏味的説教,沒有簡單粗暴的灌輸,不回避曾經走過的彎路、不掩飾曾經遭遇的困難”,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懷和敢為人先的革命品格。

▲辜鴻銘講《中國人的精神》。動圖來源:覺醒年代官博

  藝術化的鏡頭語言生動再現歷史故事,“導演絕對是‘細節控’”。比如陳獨秀放生瓷碗下的青蛙,不僅和兒子放生螞蟻相呼應,也為後續的命運軌跡埋下伏筆,更暗含着解放中國青年的意味。

▲《覺醒年代》的螞蟻特寫。圖片來源:央視頻

  螞蟻、青蛙、駱駝、黃沙、風雪……劇中對一系列意象的使用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氣息,豐富了角色內涵,也進一步激發了受眾的觀劇熱情和分享慾望。年輕觀眾將自己的發現和感悟分享在社交&&上,也推高了電視劇的關注熱度。

▲動圖來源:覺醒年代官博

  此外,該劇用暖色調烘托理想主義的浪漫情懷,用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深沉感,電影質感的視覺設計不僅增添了美感,也更加生動地將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錶現出來,極富感染力。

  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和理想之美,劇中人物的覺醒感召着當代青年。該劇從歷史縱深處回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在對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價值的選擇中,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中,描繪出氣勢龐大的愛國群像。這些閃耀着思想光輝的革命先驅追求真理一往無前,今天的年輕人為先輩們的赤子之心熱血沸騰,“信念感”“觸動”“震撼”“使命感”“做有為青年”等成為年輕觀眾的心聲。

▲圖片來源:微博

  重溫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年輕觀眾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僅是過去的歷史,更是人生路上奮鬥的坐標和嚮導,正如李大釗在《青春》中所説,“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圖片來源:覺醒年代官博

參考資料:

[1]《覺醒年代》:在歷史的壯闊畫卷裏,樹起青年之榜樣,新華網,2021年2月22日

[2] 從《山海情》到《覺醒年代》,年輕人為何愛上正劇?澎湃新聞,2021年2月18日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策劃:劉娟

監製:李曉雲 湯輝

編輯:黃潔心 宋敏榕

設計:趙薇

校對:解軼鵬

【糾錯】 【責任編輯:王鑫蓉 】
閱讀下一篇:
01020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4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