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巫山:送“李”上雲端
【引言】重慶,巴山渝水、物華天寶、自養天成,孕育了一個個優質農産品。這些農産品,帶動相關産業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它們跨越群山,遠渡重洋,讓當地美名遠傳千里;它們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帶領廣大農民增收致富!今天,讓我們一起探尋這些農産品背後的故事,看看巫山脆李如何變成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巫山七&&,巴水三回曲。
雄渾的山水,是自然的饋贈,
也是對生命韌勁的嚴峻考驗。
這裡,孕育了勤勞勇毅的巫山人,
以血肉之軀挑戰巍巍大山,
繩索係身,懸空鑿岩,
開闢雲端天路。
他們,又以自強不息的精神,
興業強縣,拔掉“窮根”,
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巫山脆李,
正是其中一顆金燦燦的碩果。
巫山脆李種植歷史悠久,
自唐宋年間開始,
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詩人劉禹錫筆下“山上層層桃李花”就有它的出鏡。
自2002年開始,
巫山啟動退耕還林工程,
大規模選育、種植優質脆李品種。
至此,脆李成為巫山新名片。
巫山,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
獨特的地理條件賦予了脆李無與倫比的清甜。
然而,出山之路,漫長而又艱險。
從前,深山脆李只能靠“背腳”們穿着布鞋,
一步一滑地挑出大山。
隨着時代的發展,
這座三峽腹地的璀璨明珠,
已織就水、陸、空立體交通網。
越來越多的人回到這裡、來到這裡,
投身建設脆李事業。
為了更鮮的口感,
他們開闢了一條新的天路。
一筐筐剛從枝頭采下的脆李,
被穩穩送上雲端。
脆李8分鐘轉運、24小時送達,
實現“今天下單,明天見李”。
為了更好的品質,
他們研發了智慧雲端。
産業大腦為果農發布農情智能提示,
做到災情提前預警。
為了更優的服務,
他們聯通了數字雲端。
脆李酒、脆李果幹、脆李月餅等多種脆李加工産品,
通過數字直播,賣向全世界。
巫山脆李的産業規模越來越大,
加工能力15000噸、
品牌價值105.17億元,
穩居全國李品類第一。
身居深山的巫山脆李搖身一變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真正地飛上了“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