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政協:以協商為經以監督為緯 助力“兩山”理念在綠水青山間扎根結果-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18

14:2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各地

湖州市政協:以協商為經以監督為緯 助力“兩山”理念在綠水青山間扎根結果

2025-07-18 14:24:0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7版 各地

  安吉龍王山保護區,生態義警們穿梭於山林間,守護着這片總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1587.4米的“天目第一峰”區域生態秩序;天能循環經濟産業園的日光初照,工人們熟練操作設備,每年30萬噸廢鉛蓄電池在這裡重獲“新生”,搖身一變成為優質原料重回新能源産業,回收率超99%;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核心區荻港村,桑林隨風搖曳,魚塘波光粼粼,游客們饒有興致地感受着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的獨特魅力——這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浙江湖州扎根二十年的生動答卷,而在筆墨勾勒間,始終躍動着政協履職的堅實身影。

  二十年來,湖州市政協以協商為經、以監督為緯,用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實踐,助力當地綠水青山持續煥發“金山銀山”的生命力,讓綠色發展的果實挂滿枝頭。

協商議政繪藍圖:讓生態保護與發展同頻共振

  “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這句鐫刻在太湖之濱的城市宣言,背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二十載的深耕厚植,更凝聚着湖州市政協持續賦能的堅實力量。

  在湖州,重大生態決策的誕生總有政協協商的身影。2023年全國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大會上,一組數據引發關注:湖州上半年騰出用能空間46.9萬噸標煤,完成年度目標的93.8%。這一成效源於前一年湖州市政協一場協商——市委書記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協商共議“建設綠色低碳共富新湖州”,湖州市政協委員顏凱提出的《打好“四戰” 提升工業能效水平》建議,直接推動全市“能耗雙控三年攻堅行動”落地。從全國首個生態文明標準體系到“碳效碼”&&撬動綠色金融,從生態警務標準到環境資源審判庭全覆蓋,湖州每一項生態制度創新背後,都有政協專題協商的智慧結晶。據統計,二十年來,湖州市政協累計圍繞生態環保開展專題協商百餘次,形成提案數百件,多條建言被吸納到湖州生態文明制度文件中,讓“兩山”轉化有了制度保障。

  協商不止於保護,更在於讓生態價值看得見、摸得着。全國首個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上線時,安吉孝豐鎮的竹農們第一次拿到碳匯分紅;圍繞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開展的協商建言,為2200多種野生高等植物、近600種野生脊椎動物建立“生態家譜”。從“河長制”寫入基層治理實踐,到《湖州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吸納政協建議,這些細緻入微的履職,為“兩山”理念的落地生根鋪就了堅實通途。

  2025年2月,湖州市政協九屆四次會議通過《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體制機制 高質量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建議》,建議湖州打造綠水青山的保護高地、金山銀山的發展高地、生態文明的創新高地、“兩山”理念的展示高地,向全市發出“兩山”理念再出發的鏗鏘建言。當下,湖州新建建築100%執行綠色標準,純電動公交車實現全覆蓋,30個未來社區正試點構建低碳生活場景。

  推動設立全國首個“生態日”、促成綠色生活地方標準發布、助力垃圾分類積分&&全覆蓋……類似案例不勝枚舉,湖州市政協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線,將協商議政觸角延伸至生態保護一線,讓“綠水青山”的顏值持續提升,更讓“金山銀山”的價值加速彰顯。

&&載體匯合力:讓綠色動能在協同中澎湃涌動

  美欣達環境産業研究院的園區裏,一片“界別林”在夏日裏舒展枝葉。這片由環境資源界別委員共同栽種的林子,恰如政協搭建的履職&&,將散落的綠色力量擰成一股繩。“這裡是環資界委員的‘新家’,更是推動綠色發展的‘議事廳’!”湖州市政協環境資源界別活動室負責人説,作為全市首個環境資源界別活動室,其成員涵蓋生態環境、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專家,成立首月就聚焦“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開展協商,提出“發展‘生態+’新經濟”“建強自然保護隊伍”等建議,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採納。這樣的協商場景,如今在湖州23個界別活動室已成常態。

  如果説界別活動室是凝聚智慧的“支點”,那麼跨層級跨區域聯動協商則讓綠色共識跨越行政邊界。2024年湖州市政協承辦的“推進‘以竹代塑’産業高質量發展”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議政活動上,委員們與部門專家等共同聚焦禁塑限塑、産品替代等方面開展深度議政,相關做法得到全國政協領導批示肯定,成為區域橫向聯動議政協商的示範樣本。政協的聯動協商機制打破行政壁壘,讓綠色發展的“朋友圈”越擴越大。

  &&的力量,更在細微處滋養綠色生長。湖州安吉綠色發展委員會客廳裏,一場關於“以‘綠’為‘協’ 共尋‘點綠成金’”的頭腦風暴激蕩着新思維,會客廳牽頭委員王學芳説:“去年幫茶農爭取的64&扶貧茶機,如今成了湖州西部山區的‘致富利器’,今年咱們要讓青年創客的‘金點子’也落地生根。”窗外,余村的竹海翻涌着綠意,正如這場協商迸發的活力,讓“兩山”理念在代際接力中煥發新生。

  湖州市政協“兩山學堂·金融論壇”上,金融口委員為小微企業引來的綠色貸款,變成了南洋電機車間裏的光伏發電系統,讓企業次年就省了135萬元電費。從“稻漁共生”的田埂到“美麗民宿”的庭院,圍繞“茶旅融合”“湖羊湖酒”“竹林雞”等不同主題,湖州市政協第28期“農情議事會”讓協商走進田間地頭,如今,議事會催生的300多條建議化作助農舉措,讓“兩山”理念在茶壟、竹林間結出纍纍共富果實……這些&&像毛細血管,將政協的智慧輸送到綠色發展的每個角落。

  二十年來,湖州市政協創新打造界別活動室、委員會客廳等議事&&,創設跨區域、跨層級協作機制,“兩山”實踐從政協履職延伸到社會各界。這些&&載體如同齒輪,將政協建言、企業轉型、金融支持、群眾參與咬合聯動,讓綠色發展既有政策引導,又有市場活力。

委員接力譜新篇:讓“兩山”故事在實踐中生動延續

  在湖州,政協委員既是綠色發展的實踐者,更是“兩山”理念的傳播者。美欣達集團的車間裏,董事會主席單建明看著剛下線的固廢處理設備,想起二十年前企業從紡織印染轉型時的糾結。如今,他與兒子單超都是政協委員,不僅讓企業成了“城市礦産”挖掘者,更帶動20余家企業加入綠色轉型隊伍。單建明的辦公室裏,放着兩份提案:一份是他2018年提交的《推動固廢資源化利用》,另一份是單超2024年提出的《完善“城市礦産”回收體系》,靜靜訴説着生態接力。

  在綠色轉型的賽道上,不止有接力,更有跨界協同的身影。天能集團的婁可柏委員帶着技術團隊,給每塊電池貼上“碳標籤”,推動企業動力電池産量佔全國1/3。在政協履職中,他提出“創新發展綠色能源”等建議,將企業技術優勢轉化為履職實效。同樣在産業一線,浙江華蒙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馬進星團隊,在湖州市政協“以竹代塑”建議推動下,年産竹吸管5億支,今年銷量預計翻番,讓竹子成為替代塑料的“環保新星”。

  “一片葉子,能富一方百姓,更能連起八方情誼。”安吉縣大澤塢茶業總經理葉春偉委員的話,帶着泥土芬芳。思緒拉回到2018年,説起黃杜村發起捐贈“白葉1號”茶苗助貧的事情,葉春偉仍是激動萬分,“黨支部號召,我們政協委員也積極發動,當時我就捐贈了25萬株茶苗。”如今,安吉縣已累計向三省五縣13個鄉鎮19個村捐贈茶苗4006萬株,種植面積9094.5畝,成功帶動受捐地3394戶11080人脫貧增收,今年量産茶園總産值約5030萬元,帶動人均增收約7286元,讓“扶貧茶”變成“共富茶”,將“兩山”理念播撒到更多山鄉。

  委員們的腳步,踏遍湖州的山水林田。在安吉的廣袤竹林中,委員們運用先進科技手段,精準測算竹林碳匯量,探尋將竹林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創新路徑;法律界別委員們多年來見證了湖州法院在環境資源審判方面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從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到&&禁止令適用辦法等,這些成果背後,離不開委員們持續多年的建言獻策。這些委員的故事,正讓“兩山”理念在湖州的綠水青山間,長出更多幸福的果實。正如湖州市政協主席李上葵所言:“當生態道德成為城市基因,每個人都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和推動者。”

  二十載春華秋實,從余村的礦坑變花海到莫幹山民宿的一房難求,從安吉竹業的産銷兩旺到新能源産業的異軍突起,湖州的滿眼綠色凝結着政協智慧,浸透着委員擔當。

  站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新起點,湖州市政協將繼續勇擔使命、扛起擔當,實幹爭先、奔跑履職,以更精準的協商議政、更創新的&&載體、更精準的助力助推,持續推動綠水青山持續煥發新活力,為生態文明建設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朱涵)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湖州市,政協,綠色,生態,委員,理念,&&,綠水青山,界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