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微實事”托舉“大民生”-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17

10:4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各地

江西全南:“微實事”托舉“大民生”

2025-07-17 10:44:0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各地

  傍晚時分,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光明巷,只見曾經老化的巷道已變得平坦整潔,隨意停放的車輛有了合適去處,道路兩側新裝的路燈自動亮起,昔日狹窄難行的巷道恢復了生機活力……

  位於全南縣含江路社區的光明巷是一條不到300米的小街小巷,社區居民、車輛每日往來其間,有一段時間,進出光明巷只有一段摸黑路。“以前的光明巷,路面坑洼、雜草叢生,一到下雨天路面積水嚴重,出行非常不方便,還存在部分安全隱患。”談起改造前的道路,居民陳思香忍不住搖頭。

  如何讓這條“堵心路”轉身成群眾的“順心路”?全南縣含江路社區接到群眾反映的問題後,立即統籌網格員、網格單位等力量多元共治,開展現場勘查,走訪附近居民,將安全需求與居民需要納入整改實施方案。然而方案有了,但因項目工程量小、影響範圍小,未能達到專項資金統籌門檻,只能暫時“擱置”。

  轉機出現在全南縣探索實施“民生微實事”運行機制。全南縣以群眾訴求為“哨”,打破資金使用“壁壘”,整合便民服務基金、網格基金、結對共建基金三類資金427萬餘元,建立“民生微實事”資金池,每個社區可用資金達60余萬元,集中用於辦理“進不了項目籠子、進不了資金盤子”卻又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以“小資金”釋放“大能量”,補齊民生短板。

  資金難題得以解決,道路改造立即提上日程。全南縣將光明巷道路硬化及配套工程列為“民生微實事”項目,投入便民服務基金,擴寬硬化路面280米,沿線加裝路燈8盞,清理道路兩側堆積的雜草雜物,昔日“堵心路”成為今日“幸福廊”,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光明巷的蛻變是全南縣對標深圳規則規制改革,以“微實事”托舉“大民生”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全南縣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探索實施“民生微實事”運行機制,聚焦群眾熱切希望解決、單個項目資金量少的惠民小項目,通過“群眾點菜、黨組織配菜”服務新模式,推動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社區,為百姓送去“及時雨”。

  “我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通過建立‘民生微實事’運行機制,把分散資金進行有效整合,下沉社區,快速解決群眾身邊的‘小’‘急’‘難’事,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落到實處。”全南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袁曉珍&&,以資金小切口撬動社會大治理,實現了群眾訴求“上得來”、民生問題“解得快”、治理成效“看得見”。

  走進全南縣濱江社區活動室裏,只見理髮師李祝平正在為70歲老人王麗修剪頭髮,“以前頭髮長了,都是自己拿着剪刀瞎弄,還是現在好,在家門口就有理髮師免費理髮,人都顯得精神了。”老人王麗豎起了大拇指點讚。

  “小工程”解決了群眾的煩心事,“小服務”則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全南縣將社區公益慈善與“民生微實事”機制融合,組織開展愛心義剪、文藝晚會、醫療健康保健、科普知識宣傳等系列文明實踐活動,以“趕大集”的形式將志願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實現“小公益”匯聚“大溫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自“民生微實事”機制實施以來,解決了一批群眾長期盼望解決,但沒有資金來源和無法列入重大項目的“微小”難題,以“小民生”贏得了百姓“大民心”。今年以來,全南縣實施並完成“民生微實事”項目35個,投入資金80多萬元,惠及群眾2000餘人。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孫廣見)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實事,群眾,光明,民生,實施,南縣,資金,社區,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