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糕點為何不再使用這種添加劑?-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2/10

12:2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科技

麵包糕點為何不再使用這種添加劑?

2025-02-10 12:22: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科技

  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自2025年2月8日起,脫氫乙酸鈉(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不再用於麵包、糕點、果蔬汁(漿)等7類食品,在腌漬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1克/千克調整為0.3克/千克。

  為何對這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調整?之前吃了添加脫氫乙酸鈉的食品,是否有危害?怎樣科學看待食品添加劑?記者採訪食品安全專家予以解讀。

為何調整使用脫氫乙酸鈉?盡量降低風險

  專家告訴記者,脫氫乙酸鈉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對酵母菌、黴菌、腐敗菌具有良好的抑製作用,過去幾十年裏被多國許可,廣泛應用於食品中,以延長保質期。

  那麼,新國標為何對脫氫乙酸鈉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作出調整?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介紹,對一種食品添加劑進行重新評估,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在安全性上有新的證據發現,需要重新評估;二是食品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當一種食品的消費量由少變多時,要考慮其中某種食品添加劑累積之後會不會超過安全限值。

  此前,有動物實驗研究顯示,多次大量食用脫氫乙酸鈉,可能造成動物取食減少、體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腎組織變化等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認為,這類動物實驗並不能證明人類少量吃這種添加劑也會導致同樣危害,但往往會讓人們對該物質有更嚴格的限量。比如,烘焙産品近年來消費量明顯增多,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含量就需要重新考量。相對來説,腌漬蔬菜消費量並不多,所以只是降低了最大限量。

  專家&&,食品安全追求“盡可能降低風險”。隨着最新科研發現以及國內食品消費結構改變,食品添加劑使用也會相應作出調整,防患於未然。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室主任張儉波&&,修訂脫氫乙酸鈉的使用規定,是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行業實際使用情況調研作出的決策。

食用後健康風險有多大?攝入量決定安全性

  脫氫乙酸鈉已經在食品行業使用了較長時間。不少人關心:此前吃過這種食品防腐劑,會造成身體傷害的風險有多大?

  食品安全專家&&,風險大小跟攝入量密切相關,即要看消費者實際一次吃進的量,以及一年當中吃的頻次。

  范志紅&&,脫氫乙酸鈉在人體內能夠被代謝掉。相關實驗數據顯示,脫氫乙酸鈉在毒理學上不屬於高毒成分,動物實驗發現其有害作用,是在“長期”“反復”“大量”食用之後的結果。人們日常攝入量一般不足實驗中發現有害量的十分之一,無需過於擔心健康風險。

  阮光鋒&&,脫氫乙酸鈉並非被“禁用”,它依然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可以用在腌漬蔬菜、發酵豆製品等食品中。這説明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合理使用脫氫乙酸鈉依然是安全的。

  阮光鋒還介紹,美、日、韓等多國也仍允許在部分食品中使用脫氫乙酸鈉,但各有不同規定。例如,美國允許用於切塊或去皮南瓜和草莓,最大使用量不超過65毫克/千克;日本、韓國允許用於黃油、奶酪、人造黃油等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不超過0.5克/千克。

食品添加劑還能不能吃?可以合理使用

  出於對食品安全的考慮,還有部分消費者擔心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添加”了風險。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孫寶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悠久,例如古代滷水點豆腐時使用的滷水,其主要成分氯化鎂,便是一種添加劑。現代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食品添加劑。

  孫寶國介紹,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了23類2300多種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着色劑、膨松劑、甜味劑等,按照標準使用,不超過最大使用量和最高殘留量,不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過去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源於違規使用“非法添加物”或濫用食品添加劑。

  孫寶國&&,為保障公眾健康和食品産業發展,我國對食品添加劑一直實行嚴格的准入和淘汰機制,開展持續、動態的跟蹤評價,不斷調整其使用範圍和使用量,並對部分物質禁止使用,應當科學、理性看待標準的調整。

   (記者董瑞豐 李恒)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乙酸鈉,安全,脫氫,風險,調整,使用量,標準,評估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