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瑰寶綻放時代之光-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1/09

13:0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健康

中華瑰寶綻放時代之光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故事

2025-01-09 13:01:2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7版 健康

  “中醫藥作為傳統醫藥的傑出代表,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要把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國各地按照總書記要求創新實踐,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

“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多虧了中醫藥康復治療,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了。”

  寒冬臘月,65歲的山東青島市民田玉芬跳完一場廣場舞后,仍神采奕奕。然而一年多前,她因腰椎間盤突出嚴重,痛得都下不了地。

  “前年底做了手術,反而越來越痛,止痛藥也效果一般。”提到治療“妙招”,田玉芬深有感觸,“去年上半年,我經朋友推薦到中醫院看病。針灸、刺絡拔罐、推拿、中藥熏洗……持續了一個月,非常管用。”

  田玉芬的嶄新狀態,得益於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康復科的治療,這個科室於2021年被列為山東省中醫藥臨床重點專科。

  “中醫藥在疾病康復中有着獨特優勢,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認可中醫康復。”康復科主任侯可強説,目前,康復科床位最多,從2010年建科時的4張增加到103張;設有傳統治療、康復評定等9個特色治療小組。醫院還通過定期選派專家進駐基層開展診療服務,讓中醫藥治療更便民惠民。

  約兩千公里外,在青海西寧南川東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0歲的李女士正在取藥。她告訴記者,社區推出的“三九貼”不錯,“全家都貼了,冬病冬防,增強抵抗力”。兩年多來,她一直依靠中醫調理自己愛出虛汗的毛病。中藥湯劑、艾灸、火針、穴位貼敷……説起中醫藥治療方法,李女士如數家珍。

  “現在我身體狀態明顯好轉,也帶着家人一起進行中醫調理。”李女士笑着説。

  “要讓中華瑰寶更好地服務百姓。”西寧市衞生健康委員會中藏醫科科長張曉龍説,“以國家級非遺項目藏醫藥浴療法為代表的藏醫藥,是中醫藥重要組成部分,在西寧乃至全省也很受群眾認可。”

  據了解,西寧市新擴建6家中(藏)醫醫院。2024年前11個月,西寧基層醫療機構中(藏)醫診療人次同比上升超過5%,佔總診療人次的比例超過30%。

  基本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建設全面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和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等工程實施……隨着我國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信賴中醫藥的老百姓越來越多,中醫藥正進一步融入百姓生活。

“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

  上百個機械臂此起彼落,無人駕駛AGV小車來回穿梭……位於江西南昌的華潤江中灣裏製造基地(江中藥谷)智能化生産車間裏,一台&設備正有序運轉。

  “中藥成分多樣、生産工藝複雜、質量控制難度大,以生産健胃消食片為例,以前常出現裂片、粘片、卷邊等問題,需要系統性解決。”總經理鐘志堅説。

  經過科研團隊聯合攻關,改進工藝和裝備,中藥固體製劑生産效率低等問題得以解決,不僅實現了中藥標準化生産,還助力中藥製造産業升級。鐘志堅説:“截至目前,相關技術已為300多家制藥企業提供服務,還出口到歐美一些國家。”

  為進一步提升生産智能化和質量控制數字化水平,2022年以來,江中藥谷改造固體製劑車間,目前制粒、混合、壓片等關鍵工序都實現連續化生産,生産效率提升15%。“整個車間只有百餘人,創造的年産值達12億元。”鐘志堅驕傲地説。

  “有了AI技術,感覺像有名老中醫師在我身邊實時指導一樣。”

  在浙江省中醫院奉化中醫診療中心,主治中醫師陳丹丹為患者望聞問切後,在醫院利用AI研發的國醫名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上勾選症狀,一張結合了醫生判斷和浙江省名中醫診療經驗的處方便生成了。

  這個中醫診療系統的“出世”,得益於浙江的“智醫”改革——通過建立中醫處方數據底座,開發多層次中醫藥服務數字化場景應用。

  “自2022年浙江全面啟動‘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以來,中醫藥服務結構化、規範化和標準化水平大大提升。”浙江省衛健委中醫藥傳承創新處處長劉怡説。如今,“中醫處方一件事”數字化&&每日匯集全省中醫門診病歷5萬多份、處方4萬多張。“除建立數據基礎外,還能掌握全省中醫藥處方整體情況,在監管、分析、預警方面發揮作用。”劉怡説。

  當前,中醫藥科技創新更具活力,中西醫協同更加順暢緊密。

  名醫傳承工作室、中西醫協同臨床研究中心、中西醫結合病房……走進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試點單位之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各類中西醫結合特色的診療單元引人注目。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始終堅持中西醫並重。”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肖文明説,“近兩年來,我們推動建設湘雅醫院、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等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創傷性腦損傷等7個病種入圍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2024年,湖南還在全國率先開展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本科醫學生培養。”

“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第一天出門診,一上午就來了84個病人,後來最高半日門診量達到113人次,基本都是奔中醫針灸推拿來的。”日前,中國第16批援納米比亞醫療隊隊長、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師黃欽線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2024年9月,醫療隊抵達當地不久就投入診療工作。“日常門診之餘,我們還會舉辦中醫藥文化講座,很受當地民眾歡迎。”黃欽説。

  援外醫療隊在推動中醫藥“走出去”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2025年,是浙江向納米比亞連續派出中醫特色醫療隊的第20個年頭。截至目前,已有16批近70人次的中醫師,助力中醫藥在非洲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醫療隊月門診量保持在1200人次左右。”浙江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説。

  在位於廣東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資深研究員陳彩玲正在籌備新一期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項目。

  “一開始聽到五行、陰陽時,外國學員往往會一臉疑惑。但在臨床中親眼見證治療過程和療效後,他們就會對中醫藥産生濃厚興趣。”陳彩玲説,自2016年從澳門診所中醫師成為産業園研究員以來,自己除了在橫琴、珠海、廣州組織國際交流活動,還遠赴莫桑比克、泰國、葡萄牙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義診、臨床實訓等活動,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出去”。

  目前,産業園已開展78期不同範疇的中醫藥專業培訓等活動,吸引世界各地傳統醫藥領域政府官員、公立醫院醫生、中醫從業者、高校師生等近7000人次。

  産業園還以澳門為窗口,以葡語國家為切入點,促進中醫藥産品的國際註冊與貿易。“截至2024年底,園區已推動24款産品獲得葡語國家註冊備案上市許可。”粵澳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松説。

  當前,中醫藥成為各方合作新領域,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與40余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文件;113個世界衞生組織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已頒佈117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推動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開展“新時代神農嘗百草”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中醫藥正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加快振興發展,闊步走向世界。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中醫藥,中西醫,診療,服務,醫院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