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一問就説好”,這樣究竟好不好
記者近期採訪調研時發現,被問到“農村醫保負擔是否加重”“秸稈禁燒是否讓群眾不滿”等問題,一些地方基層幹部、農村群眾對同一問題的回答“差異巨大”。
以農村醫保為例,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新農合”2003年試點時費用為每人10元/年,目前已增至每人400元/年,由於保費連年增長,部分農戶反映醫保負擔加重,一些地方參保人數下降,村幹部反饋催收壓力較大。但到了少數幹部嘴裏,400元的醫保費用僅僅是“少抽幾盒煙,少吃一頓飯”,而對村民反映的收入有限、保費較貴、青壯年斷繳等情況忽略不提。一地為了證明醫保工作做得好,將記者領到“參保率100%”的村莊座談,然而,記者細問之下得知,“參保率100%”其實是村幹部“墊付”部分醫保費用的結果。
實際上,這些幹部長期在當地工作,又有親友在農村生活,並非不知道基層群眾對醫保費用增長過快的“抱怨”,也並非不了解當地村民的收入狀況,他們也很清楚參保人數下降的事實,卻仍舊選擇以“一切都好”來應對媒體採訪、上級調研。
類似現象還有很多。比如,對於秸稈禁燒問題,一些幹部只講禁燒防控得力、政策宣傳到位,不講農田病蟲害增加、群眾不滿加劇;談及房屋安全排查,一些幹部只説工作落實迅速、排查覆蓋全面,不講專業人員匱乏、難以分辨危房。
面對各類調研尤其是上級部門調研時,不管正面問,還是反面提,“調研一問就説好”似乎成了不少基層幹部的習慣話術,但正是在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反饋機制下,一些基層的問題被掩蓋,致使矛盾累積,群眾不滿加劇,基層工作的根基逐漸被侵蝕。
講真話是一個領導幹部真理在身、正義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氣的重要體現。但實際工作中,一些基層幹部把反映問題看成“捅婁子”“使絆子”;還有些幹部將講真話的人視為“愣頭青”“傻大膽”;有些幹部將“三分表態,七分講好”當作“懂世故”“會來事”……
“調研一問就説好”,群眾抱怨不上傳,求真務實怎麼辦?長此以往,不可避免會出現“幹部説好、群眾抱怨”的矛盾,進而誤導上面、損害下面,嚴重擾亂各項工作的開展實效。
講實情才能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反之,習慣了講“好”話,往往就會做假大空的事,比如一些地方搞鄉村振興,只在村頭大路刷墻綠化、塗脂抹粉;搞滿意度調查,提前給市民發短信提醒選擇“滿意”;為提高經營主體數量,讓村幹部動員無經營活動的村民註冊企業。不講真話,難做實事,並非虛言恫嚇。
“講真話”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最低標準。當前,中國共産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敢於突進深水區,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面對新矛盾新挑戰。值此緊要關頭,幹部敢講真話,改革才能有的放矢,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韓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