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路”修到“低空”去,夢想照進現實來
一月十九日,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搭載着血液的無人機起飛前往深圳市中醫院。
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低空經濟,馬力十足。從農業植保到電力巡檢,從環境監測到應急救援,從物流配送到旅游觀光,作為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不少地方開動低空經濟的“新增長引擎”,取得顯著發展成效。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發展低空經濟是把“路”修到“低空”去,隨着“低空之路”“交通規則”日漸健全、技術標準持續完善,“天空之城”的夢想正不斷照進現實。
萬億經濟“藍海”,正從“低空飛來”。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以各種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到政府工作報告將低空經濟定位為“新增長引擎”之一,政策引導推動各地搶抓低空經濟發展先機。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聯合印發的實施方案提到,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民眾生産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賽道前景廣闊,發展時不我待。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2023年當地累計開通航線156條,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量超60萬架次。在一些農業大省,農民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播種、施肥,部分地方還將農業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範圍。地理測繪、應急安防、電網巡檢等領域,無人機也非常活躍,它們逐漸替代了直升機,大大降低了作業成本。
美食熱騰騰、飲品涼滋滋,隨着無人機槳葉的嗡嗡聲“從天而降”。在一些大學校園,給你帶飯的除了室友,還有無人機。今年3月,美團無人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首條航線正式開航。一些學生説,校園裏開通了無人機配送,下單後十幾分鐘就可以收到,盯着奶茶“飛”過來,感受十分奇妙。
“生命航線”啟動,旋翼跑贏死神。在一些大城市,車流高峰時按常規由醫院派救護車取血,往返時間可能要一個小時以上。17時,10個單位的去白懸浮紅細胞從深圳市血液中心出庫;6分鐘後,一架無人機載着生命的希望,騰空而起;17時15分,無人機穩穩降落醫院……“血液保障及時,手術非常順利,患者術後情況良好。”低空是活躍的經濟場景,更是充滿希望的生命通道。
發展低空經濟,要推動形成合力。當前,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擺渡、城際通勤、特色文旅等應用場景,離不開數字低空“一張網”和完善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同時,金融和人才等資源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有發展前景,更要防止一哄而上,不同地區要考慮兼顧自身資源稟賦,盲目投資可能造成重復建設和爛尾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警惕。
展望未來,伴隨發展與安全的更好統籌,“低空+”夢想不斷照進現實。一位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企業負責人説,現在的城市交通是地面直線的,一條直線的路是來回兩個方向,某種程度上是0.5維的交通模式。當低空交通利用好空天資源,三維交通讓城市居民出門可以“打飛的”。把“路”修到“低空”去,硬體軟體要“兩手抓”。在不斷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空域管理、配套設施、法規標準等要持續完善,加強安全保障,讓低空經濟飛得更好更遠,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