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價值觀|上市銀行經營韌性不斷凸顯 資産質量穩中向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17:15:35
來源:新華網

金融價值觀|上市銀行經營韌性不斷凸顯 資産質量穩中向好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劉睿祎)10月,A股上市銀行三季報將陸續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顯示,行業普遍面臨凈息差收窄帶來的壓力。但在低利率環境下,大多數銀行仍交出了總資産平穩增長、信貸資産質量穩中向好、風險抵補能力整體充足的答卷。行業專家分析指出,在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我國銀行業2025年上半年依然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活力,在金融體系中持續發揮關鍵作用,助力實體經濟穩增長、調結構。

業績穩健 保持韌性

從資産規模來看,今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資産規模均實現穩步增長。工商銀行資産規模站上52萬億元&階,穩坐頭把交椅,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的資産規模均超40萬億元,分別為46.86萬億元、44.43萬億元。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的資産規模均較2024年末有所增長。

數據來源:Wind

從盈利能力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營收超2.9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實現歸母凈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0.8%

上半年,國有六大行營收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合計實現營收約1.83萬億元,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825億元。具體來看,工商銀行實現營收4270.92億元,同比增長1.6%,營收規模穩居第一。中國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290.03億元,以3.76%的增速成為六大行中營收增長最快的機構。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營收依次為3942.73億元、3699.37億元、1794.46億元、1333.68億元,同比增幅2.15%、0.85%、1.5%、0.77%。  

數據來源:Wind

歸母凈利潤方面,工商銀行以1681.03億元位居第一,建設銀行緊隨其後,實現歸母凈利潤1620.76億元,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歸母凈利潤均超千億元,從增速情況來看,農業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66%,位居六大行首位。

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憑藉1699.69億元的營收成績,成為唯一一家營收進入第一梯隊的股份制銀行,其歸母凈利潤方以749.30億元排在第五,顯示出其較強的盈利能力。此外,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均超過千億元,分別為1104.58億元、1057.62億元,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二位、第三位。

數據來源:Wind

儘管營收端壓力依然存在,但部分股份制銀行通過優化結構、控製成本等方式,實現了凈利潤正增長。例如,浦發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10.19%,中信銀行增長2.78%,而浦發銀行是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的A股上市股份制銀行,該行以905.59億元的營收表現位列股份制銀行第四,表現亮眼。

城(農)商行方面,資産規模實現穩步擴張,表現良好。其中,江蘇銀行總資産為4.79萬億元,增速達26.99%,兩項經營指標均位列城商行首位;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分別以4.75萬億元、3.47萬億元規模位列其後,資産增速分別達20.33%、14.39%。

數據來源:Wind

從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來看,西安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3.70%,位列城(農)商行首位,但凈利潤增速相對較低,為8.41%;杭州銀行營收增速雖僅有3.90%,但憑藉其16.66%的凈利潤增速,位列城(農)商行首位。

中信建投證券金融研究組組長兼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團隊分析指出,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營收正增長主要緣於二季度債市回暖、銀行其他非息收入大幅增長。以量補價是業績主要驅動力,從盈利驅動拆分來看,規模增長是最主要的正向貢獻因子;負向貢獻因子方面,息差縮窄仍是主要拖累項。“今年以來,央行呵護銀行業息差意圖明確。未來資産端跟隨LPR變動,而成本端持續優化,息差降幅有望逐季收窄。”

中國銀行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2025年第4季度)》中指出,全年來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將適度增長,將更加重視結構優化,在支持居民消費、支持新質生産力發展等領域有望實現較高增速,成為銀行業資産規模持續增長的新動能。預計2025年商業銀行資産負債規模增速將保持在8.5%左右的較高水平。

該報告指出,銀行在非息收入方面面臨結構性機遇。2025年二季度,商業銀行非息收入佔比25.75%,同比上升1.4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商業銀行金融投資帶動相關非息收入保持較快增速。全年來看,資本市場回暖將進一步帶動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基金代銷等收入增長,低利率環境下投資業務也存在結構性機會。同時,商業銀行各項降本增效措施加速落地,加大對運營費壓降力度。展望全年,商業銀行將穩妥壓降獲客成本、營銷成本以及運營成本,控製成本收入比維持在35%左右的合理水平。綜上所述,在利息和非息收入增長承壓的前提下,預計2025年商業銀行凈利潤和營收較2024年基本持平。

資産質量穩中向好

整體來看,上半年,各家銀行大多展現出資産質量穩中向好、不良率維持在較低水平的良好態勢,反映出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和自身風險管控上的持續努力。

數據來源:Wind

國有大行方面,資産質量整體保持穩健,不良率有所下降。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均為1.33%,較上年末均下降0.01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1.24%,同樣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均為1.28%,其中交通銀行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下降0.02個百分點,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雖較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但其0.92%的不良率仍處於六大行中的最低水平。

數據來源:Wind

股份制銀行則呈現“整體可控、分化明顯”的態勢。招商銀行以0.93%的不良率、410.93%的撥備覆蓋率在股份行中保持領先,資産質量保持較優水平。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6%、1.25%,均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均維持在合理水平。浦發銀行不良率降至1.31%,較上年下降了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有所提升,顯示出其資産質量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增強。而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則相對較高,分別為1.60%、1.48%,面臨一定壓力。

數據來源:Wind

城(農)商行方面,資産質量整體表現較好,不良率大部分維持低位。其中,成都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0.66%,是A股上市銀行中不良率最低的銀行,同時該行撥備覆蓋率達452.65%,風險抵禦能力較強勁。

此外,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等東部沿海地區城市(農村)商業銀行不良率保持低位,均為0.76%,遠低於上市銀行不良率平均值,撥備覆蓋率分別為520.89%、374.16%、489.53%,處於同業較高水平,風險可控,經營穩健。江蘇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5個百分點至0.84%,重慶銀行、青島銀行、齊魯銀行、西安銀行等銀行不良率均有所下降,資産質量持續優化。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主管合夥人沈小紅認為,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回升向好、銀行治理和風險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將有助於商業銀行改善經營業績和資産質量,有效防範並化解風險隱患。

馬鯤鵬團隊分析稱,銀行業資産質量上半年表現數據保持穩定,不良生成率小幅下降,國有大行資産質量仍相對平穩,中行、交行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展望下半年,預計不良率、撥備覆蓋率能夠保持穩定合理區間。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