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走近丨執金融之筆 奮力書寫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青島答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5 16:23:12
來源:新華網

走進·走近丨執金融之筆 奮力書寫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青島答卷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劉睿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3月,“五篇大文章”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指明了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是新時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着力點。

自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一年多以來,地方落實成效幾何?日前,新華網跟隨中國銀行業協會組織的“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主題成果調研活動,前往山東省青島市,對當地金融機構推動五篇大文章走深走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進行走訪調研。

擦亮科技金融“名片” 助企向“新”求“質”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

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企業供圖)

走進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測股份”)的硅片切割車間,一排排方形切割設備整齊碼放在巨大的廠房內,隨着硅棒經過“銀線”網後,便立刻化身4000多片硅片。企業相關負責人説:“這種‘銀線’其實就是金剛線,現已廣泛應用於光伏硅片等高硬脆材料的切割中,通過高速運轉,同樣一公斤硅棒可以産出更多硅片,這也是我們的優勢。”

高測股份成立於2006年,最早從輪胎測試裝備起步,2016年正式進軍光伏産業,是青島市製造業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成功入選第八批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

高測股份副董事長李學於坦言:“與我們合作金融機構有十余家,但因傳統流貸無法解決企業生産經營中的實際結算需求,整體授信提用比例不足30%,僅合作部分銀承、國內證的開立業務。”

科創出卷,金融答題。針對高測股份面臨的這一難點,北京銀行青島分行積極對接企業相關負責人,通過深入調研該企業生産製造、日常運營流程,重點分析其在上游結算方面戶數多且分散、單筆金額小等特點,以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作為切入點,借助核心企業的信用穿透,基於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生成不可篡改的債權關係記錄憑證,為高測股份分佈於全國各地的上游供應商提供免開戶的全流程線上化融資服務。

“北京銀行青島分行為我們有效地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同時幫助我們鞏固了上下游合作關係,控制採購成本,穩鏈固鏈,為下一步聚焦産品創新研發解除了後顧之憂。”李學於&&。

高測股份的案例只是北京銀行青島分行服務科技型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行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數字化核心産品矩陣進一步形成,數據要素價值化探索能力持續增強,應用場景建設能力不斷拓展,形成了金融與科技“雙向奔赴”的生動實踐。

截至2024年9月末,北京銀行青島分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近80億元,較年初增幅為58%;服務國家級、省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500余戶,其中信貸客戶近300戶、貸款餘額超37億元,服務實體經濟取得良好成效。

厚植普惠金融沃土 精準護航小微

普惠金融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等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由於應收賬款未能及時到賬,導致我們在購置原材料上遇到了資金困難。”山東青島福加德麵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加德”)總經理牟少俊説。

福加德是一家穀物飼料磨制加工的小微企業,是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的眾多上游供應商之一。2023年初,得知該企業的資金需求後,農行青島分行工作人員積極對接企業,並為其辦理了“應收e貸”業務,實現了單筆訂單下放款200萬元,高效、便捷地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困難。

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實驗室。新華網劉睿祎 攝

據悉,“應收e貸”是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聯合農行青島分行於2018年推出的線上供應鏈金融産品,該産品主要面向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群體,最高額度1000萬元,無需抵押擔保,憑藉供應商企業與核心企業發生的訂單或應收賬款即可申貸。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農業銀行青島分行為新希望六和集團核定“應收e貸”合作額度8億元,近6年來已累計為其上游825家小微供應商放款6.4萬餘筆,累計放款207億元,有效地解決了涉農産業鏈上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近年來,農行青島分行把普惠業務作為重要發力點,圍繞核心企業實施“一鏈一策一批”企業融資促進行動,並推出“保理e融”“應收e貸”“票據e融”“訂單e貸”等“鏈捷貸”系列産品,助力核心企業穩鏈、保鏈、強鏈。該舉措不僅是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生動實踐,更為金融産品創新提供了範本。

錨定藍色金融賽道 賦能海洋經濟發展

海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洋強國戰略推動下,藍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近年來,青島市準確把握海洋發展的新定位,提出將“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十四五”期間青島城市發展的階段性戰略目標,並相繼&&一系列政策文件,從多維度布局,系統化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如何更好地賦能海洋經濟發展,成為青島市金融機構面臨的一道“必答題”。

南極磷蝦被稱為“海上金礦”,其富含高蛋白、高磷脂、高營養,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儲存庫和戰略資源。成立於2018年的逢時(青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逢時科技”)致力於以南極磷蝦為主的海洋醫藥與生物製品的綜合開發與利用,主營産品為純南極磷蝦油以及蝦青素、葉黃素等復配産品。

逢時科技全自動高速磷蝦油粒子生産線。企業供圖

逢時科技財務總監梁佳&&:“由於近年來企業發展速度快,但資金回款較慢,我們時常面臨着資金周轉難題。”

2023年6月,青島銀行文創支行通過存量客戶介紹了解到企業情況後及時上門拜訪,為逢時科技申請授信“科創易貸”500萬元,2024年1月,該行通過審核企業實控人及研發總監相關人才證明,為逢時科技續作授信“人才快貸”業務並放款1000萬元。

“今年8月,總行領導實地走訪企業,詳細調查了企業市場份額、營業收入、銀行融資等經營情況,又經企業負責人介紹了其未來規劃情況,並提出申請授信補充企業流動資金的需求,雙方就信貸業務初步達成一致,最終擬定將其授信額度增加到3000萬元。”青島銀行文創支行行長林海説。

近年來,青島銀行定位海洋經濟特色,構建“青出於藍”藍色金融品牌,針對海洋、港口經濟特點,精準發力省市海洋經濟重點領域,拓寬海洋産業鏈融資渠道,致力於為涉海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方式,截至2024年9月末,青島銀行藍色金融貸款餘額近168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國內率先試點銀行,青島銀行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推進“藍色金融”能力建設,聚焦氣候變化、清潔供水、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藍色金融探索與實踐,為藍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強化數字技術支撐 延伸金融服務觸角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金融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相較於金融機構較為集中的城市區域,農村地區往往面臨着銀行網點數量少、客戶居住分散、老年客群龐大等難題。”青島農商銀行副行長王瑜&&,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覆蓋面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位女士正在使用“小微雲”辦理業務。 新華網劉睿祎 攝

作為深耕本土的地方法人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圍繞“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的目標,在青島市全轄範圍內設立了“小微雲”服務終端。該服務終端不僅可以提供小額現金取款、現金匯款、轉賬匯款、生活繳費等服務,還可以提供社保、醫保、稅務、不動産、公積金等方面的政務便民服務,是青島農商行自主研發的集金融、政務和便民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服務&&。

如今,依託遍佈城鄉的344個營業機構、1558&“小微雲”終端、768&智慧廳堂設備,青島農商銀行已建立起服務範圍涵蓋青島市城區、村莊、社區、市場、偏遠海島的金融服務網絡。

王瑜&&,為進一步強化惠民、便民服務,該行將現有的“小微雲終端”升級打造成為“金穗紅帆”金融服務站,全面打通金融、行政審批、社保、公積金、醫保、稅務、不動産、農業等渠道提供農村線上交互服務,構建起一套集金融、政務、便民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青島農商銀行在青島市布設的“小微雲”服務終端當年受理各類金融業務423萬筆,金額達35億元,服務覆蓋300余萬戶農村地區客戶,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在建設金融強國的新征程上,青島市金融機構以實際舉措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書寫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篇章貢獻了更為堅實的金融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