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走近|堅持“應享盡享 ” 中國人壽積極打造長期護理保險的“重慶樣本”-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10 14:06:17
來源:新華網

走進·走近|堅持“應享盡享 ” 中國人壽積極打造長期護理保險的“重慶樣本”

字體: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紮實推動調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實,新華網金融中心策劃推出《走進·走近》沉浸式全媒融合系列報道欄目,分批次走進基層一線,深入採訪調研,帶你走近發現各地生動實踐與身邊喜人變化,呈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新成果。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任想)“截至2023年6月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參保人數約1.7億人,累計超過200萬人,享受的待遇累計支出基金約650億元。”在近期召開的國家醫保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副主任付超奇&&,長期護理險是社會保障制度補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

  作為一項惠及長期失能老年人群的保險項目,長期護理保險又被稱為“社保第六險”,能夠有效補齊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短板。近日,新華網記者來到重慶市璧山區調研,在這裡深入了解到其“政策找人”“應享盡享”“細化採集”“動態管理”等創新舉措和長期護理險的“璧山模式”。

  “社會的關愛對我們很重要”

  建立長期護理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為了妥善解決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以前只知道高位截癱買不到保險,來到辦事大廳後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辦理了長護險。現在每天有40元的補貼,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在服務大廳接受採訪的鍾女士是長護險受益人陳某的母親,據她介紹,23年前,陳某從自家樓梯間摔倒導致高位截癱。

  今年6月,鍾女士從鄰居那裏聽説其家屬在享受長護險待遇,便前往重慶璧山區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大廳諮詢,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完成了相關資料準備。6月底完成評估,並於7月1日起開始享受居家個人護理待遇。

  圖為重慶市璧山區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大廳。新華網任想攝

  截至8月底,鍾女士一家已得到15840元的護理費。鍾女士説,每個月都會有專業人士上門服務,包括詢問身體狀況、指導護理方式等等,對他們來説,不止是補貼,得到的社會關愛對失能群體意義更大,是心理上的溫暖和支持。

  對失能群體而言,長護險不僅僅是一項保險保障制度,更是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愛慰藉。中國人壽壽險璧山區支公司總經理陸旭介紹,截至今年8月底,璧山區已為438名申請人完成長護險受理失能人員評估,其中達到重度失能評估標準的361人,發放護理待遇323萬餘元,讓越來越多的失能群體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轉變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不斷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健全政策措施,紮實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穩妥有序地把試點城市從2016年底的15個擴大至如今的49個。

  當前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仍處於試點階段,其制度設計、服務體系、評定標準、管理流程等都在探索之中,但各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努力走出獨具特色的長護險改革創新之路。

  記者在重慶璧山調研中了解到,璧山從2022年1月1日正式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作為璧山區長期護理保險經辦單位,雖然啟動時間不足兩年,中國人壽壽險璧山區支公司已經逐步探索出醫養結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業務模式。

  圖為服務大廳內的工作人員。新華網任想攝

  “自去年1月份起,平均每天會接到當地居民10個左右的電話諮詢,申請人只需填寫完成申請表格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會有專業的人士上門評估,一般從申請到上門評估大概15個工作日以內完成。”璧山區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大廳內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在服務大廳內,可以看到各種長護險政策解讀宣傳冊和失能等級分類表等資料。工作人員的專業解讀和辦理流程的簡約快捷讓長護險申請人更易於了解和享受這份保障。

  除此之外,作為璧山區長護險的經辦單位,中國人壽壽險如何進一步保證失能群體及時享受到這項待遇?對此,陸旭&&,璧山支公司建立了網格化服務監督隊、異地評估協作機制、分級分類動態管理等創新模式。通過借助大數據&&,建立與璧山區衞生健康委、區殘聯、各鎮街、各定點醫院梳理失能人員清單,形成常態化機制,對發現的應享申請失能人員,主動&&“送政策上門”,讓重度失能人員及時享受待遇,實現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轉變,致力於打造長護險“璧山模式”。

 探索開展長護險成渝異地評估工作

  在成渝兩地,進一步保障異地失能人員的長期護理需求成為推動成渝兩地基礎金融服務“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工作。

  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周軼介紹,作為重慶市長期護理保險先試先行的經辦機構,中國人壽重慶市分公司在重慶市醫療保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指導下,自2019年起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並於2022年全面推行職工長期護理保險。2022年7月以來,按照“應享盡享”原則,中國人壽重慶市分公司探索出“異地採集+本地評估”工作方式。

  據了解,在異地評估過程中,主要是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聯動中國人壽壽險成都市分公司開展成渝兩地長護險評估,由在成都的長護險承辦機構按照重慶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信息採集標準對參保人進行日常生活、認知、感知與溝通能力等信息採集,隨後由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結合採集信息和病例資料,對參保人進行失能等級評定,確保讓異地失能人員享受相關保險待遇。

  此外,對於跨市居住或居住較為偏遠的患者,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採取線上視頻的方式,工作人員還會針對用藥、飲食及護理與家屬進行交流指導,確保將為民服務的理念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中國人壽重慶市分公司連續四年參與重慶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創新社會治理、服務保障民生探索出可行性路徑。今年前8月,在承辦的3個區城鎮職工95.8萬人中,已累計為2945位重度失能人員提供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支付護理待遇1863.11萬元,惠及失能群眾1.56萬人次。”周軼&&。

【糾錯】 【責任編輯:唐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