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邢煒:穩字當頭 為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揮好“壓艙石”作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03 09:44:54
來源:新華網

中銀協邢煒:穩字當頭 為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揮好“壓艙石”作用

字體:

3月2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共同主辦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1)線上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邢煒出席發布會並致辭。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邢煒出席發布會並致辭

以下為講話實錄:

穩字當頭 為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揮好“壓艙石”作用

很高興與各位在雲端會面相聚,共同見證《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報告》是一部全方位、多視角記錄銀行家深邃思考和敏銳洞見,精準把脈銀行業改革發展最新動向,高水準呈現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研究精品。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對巴教授帶領的課題研究團隊以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長期以來對協會工作的支援表示衷心感謝!對參加今天發布會的各位新老朋友和媒體記者們表示熱烈歡迎! 

過去一年,中國銀行業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高品質發展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有效助力鞏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落地見效,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銀行體係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明顯提升,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服務機制初步建立。二是風險應對走在市場曲線前面,風險抵補能力不斷增強,穩妥做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工作,促進宏觀杠桿率穩中有降,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三是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重點支援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三農、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落實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完善金融快速響應機制,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促進國民經濟良性迴圈。下面,我想結合《報告》主要觀點,重點談談以下四個方面的成績和亮點工作。

第一,銀行理財業務存量整改任務基本完成,財富管理業務成為拓展中間業務收入的關鍵。商業銀行嚴格按照資管新規過渡期要求,實現了保本理財和不合規短期理財産品清零,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存量整改任務,特別是中小銀行克服風險資産處置化解和非標資産回表壓力大等困難挑戰,按時完成了整改工作,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等問題得到根本扭轉。同時,通過提升資金配置能力、拓展投資領域、縮短投資鏈條等方式,理財資金更加精準靶向支援實體經濟。據統計,2021年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領域達25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長16%。《報告》顯示,財富管理業務首次位列個人金融業務發展重點之首,2021年理財産品為超過8000萬投資者創造投資收益近1萬億元。理財業務在強化業務協同效應、增加客戶黏性、降低資本佔用等方面的特性,不僅成為銀行輕型化轉型、拓寬中間業務收入來源的重要途徑,也能有效助益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和支援實體經濟多元化融資需求,更好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第二,金融資源更多投入雙碳領域,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時強調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報告》顯示,銀行業作為發展綠色金融主力軍,主動挖掘綠色金融在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等方面的優勢和潛力,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金融産品,針對性提供“融資+融智”綜合服務方案;堅持義利共舉,對傳統高碳行業提供必要資金支援,有效滿足其低碳轉型過程中對技術升級、設備改造、人才引進等要素條件的資金需求。截至2021年末,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1.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86萬億元,特別是綠色信貸資産品質表現良好,近5年的綠色信貸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遠低于同期各項貸款的整體不良水準。

第三,科技賦能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普惠金融服務成色更足、覆蓋更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佔全部市場主體數量超過90%,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以及保就業穩民生的關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援力度,“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增強金融普惠性。《報告》顯示,銀行業積極應用數字技術賦能創新小微金融服務方式和産品,優化智能風控體係,提升場景服務能力,提供數字化一站式綜合服務,實現了小微金融服務“降本、提質、增效、擴面”。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5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速24.9%,較各項貸款增速高近14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已支援超過43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2021年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5.69%,較2020年下降近0.2個百分點。全國涉農貸款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在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超過20%;全國性商業銀行服務重心不斷下沉,逐步形成與地方中小銀行分工合理、層次分明、優勢互補的差異化三農金融服務體係。

第四,毫不松懈做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一是下好防范風險先手棋。面對疫情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遲滯暴露問題,銀行業未雨綢繆,嚴格落實新會計準則,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採用預期信用損失法,審慎做實資産分類、提足不良撥備。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撥備覆蓋率196.91%,同比提升12.44個百分點,整體呈現逐季改善態勢;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3%,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二是多渠道資本補充提速增效。銀行業通過加大可轉債、優先股和永續債發行規模,探索落地轉股型資本補充債券、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資本等方式,進一步夯實穩健經營根基。截至2021年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5.13%,同比上升0.43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10.78%。三是練就化解風險制勝招。2021年,銀行業綜合運用現金清收、核銷、批量轉讓等方式,全年共處置不良資産3.13萬億元(其中,核銷不良貸款1.0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的同時,連續兩年實現不良資産處置規模3萬億以上。非標投資大幅下降,類信貸影子銀行規模壓縮達4.2萬億元,影子銀行整治成效顯著,風險水準明顯收斂。

成績來之不易,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展望2022年,中國銀行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著力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第一,穩字當頭,全力支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面對三重壓力,銀行業應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全力支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一是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援。圍繞“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合理增加融資供給,支援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二是加大對科技金融支援力度,服務科技自立自強。通過創新業務模式等方式做好對科技創新特別是解決“卡脖子”問題和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等方面的金融支援,創新支援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更好服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三是加大對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圍繞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創新綠色金融産品服務,支援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四是加大對普惠領域的資源配置。在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降價”的同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

第二,穩妥處置,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防范化解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銀行業應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一是防范好房地産風險。銀行業應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助推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産長效機制,對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提供必要支援,更好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二是前瞻性防范應對不良資産反彈。繼續加大不良資産處置力度,積極申請單戶公司類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資格,拓寬不良資産處置渠道。三是落實好資管新規。在資管産品過渡期整改基本完成後,資管産品可在服務産業升級轉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等方面進一步發力,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第三,穩步推進,持續深化銀行業改革開放。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實現銀行業高品質發展,仍需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一是健全公司治理。結合監管部門相關要求,進一步落實各方責任、規范股權關係,健全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二是明確業務定位。大型銀行應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準;中小銀行應摒棄盲目擴張的發展理念,回歸本源、服務本地,強化社區和縣域金融服務。三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大力推進業務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産業數字金融,推進個人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數字金融新格局,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四是服務對外開放。積極服務國家重大開放舉措,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的支援力度。

中國銀行業協會作為銀行業的自律組織,將繼續圍繞“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通過搭建科技平臺、強化人才培養、加強調查研究等方式為行業賦能,助力行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立新功、再創輝煌。

【糾錯】 【責任編輯: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