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5/ 28 17:35:19
來源:新華網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構建和完善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四梁八柱”

字體:

  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幹意見》。意見指出,力爭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資産管理領域要素集聚度高、國際化水準強、生態體係較為完備的綜合性、開放型資産管理中心,打造成為亞洲資産管理的重要樞紐,邁入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具體目標包含四個維度:一是吸引專業化、國際化、創新型資産管理機構和人才,成為機構和人才的“集聚地”;二是構建市場與監管良性互動、資産管理與金融科技有機結合的創新機制,成為産品和服務“創新地”;三是提高金融市場和資産管理行業開放水準,打造跨境金融資源配置的中心節點,成為市場和資金“交匯地”;四是推動市場主體、行業自律、金融監管、政府服務等形成合力,共同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權益保護,成為環境和服務“新高地”。

  《意見》全面、係統地闡述了上海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願景,我們認為,市場主體、産品創新和資産配置是未來上海作為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三大支柱,而開放、人才和服務是實現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三大保障。

  一、行業主體、産品創新和資産配置是三大支柱

  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需要集聚行業領先、有影響力的行業主體,需要提供多樣化、創新型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也需要滿足客戶群個性化、多元化的資産配置需求。有了這三大支柱,上海作為全球資産配置中心的基礎才能打得牢、立得穩。

  1.加大力度集聚行業領先的機構主體

  《意見》指出,不僅要吸引成熟的行業主體實現“集聚”,而且要培育新型的資産管理機構。二者合力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行業機構來上海發展,形成産業集群效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與時俱進的資産管理行業體係,提升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國際競爭力。

  吸引機構入駐方面,《意見》指出要積極引入銀行理財、保險資産管理、金融資産投資等機構及其專業子公司;支援證券、基金、信托、期貨等機構及其專業子公司落戶;吸引私人銀行、家族信托、基金銷售等資産管理機構;支援符合條件的外資率先在上海獨資、合資設立證券、基金、養老金管理等機構,合資設立理財公司,設立投資研究、銷售運營、合規風控等平臺;集聚各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

  培育新型資産管理機構方面,則是探索設立支援中小資産管理機構發展的種子基金;鼓勵成立股權轉讓受讓基金;加強資産管理機構培育,支援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等資産管理機構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挂牌上市,拓展境內外業務布局。

  眾多行業領先的資産管理機構入駐上海,將會帶來更多的國內外先進行業經營理念、風控手段等,形成市場的良性競爭,促進行業的長期發展。同時也將吸引更多海內外優秀金融資源流入上海(如海外優秀企業來滬上市,海外優秀金融産品服務國內高凈值投資者等),進一步提升上海資産管理行業的服務水準。

  2.持續提供創新型産品的服務

  《意見》中將創新歸納為産品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綠色創新、科技創新等四個方面。産品創新包括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中基金(FOF),家族信托,以及推動擴大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機構和産品范圍,創新養老保險、養老信托等養老金融産品。服務模式創新包括支援各類機構申請證券基金投資顧問資格,支援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資産投資公司在滬專業子公司投資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及長三角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以及提升公益慈善基金會登記設立便利度等。綠色創新包括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推動綠色資産證券化,發展綠色股票指數、綠色債券指數以及相關投資産品,開展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等業務,培育碳資産管理機構和專業投資者,推動其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等。科技創新則包括推進資産管理機構加大對下一代資訊通信、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互聯網、5G等數字技術的運用力度,鼓勵大型資産管理機構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發中心,支援資産管理機構參與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等。

  産品和服務創新是持續滿足市場資産管理需求的關鍵。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增長、居民收入和財富水準的不斷提高,資産管理方面的需求必將日趨多元化、復雜化。産品和服務的創新是打破傳統的單一服務模式,滿足個性化資産管理需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3.更好地滿足跨資産、跨境配置需求

  跨資産、跨境配置既是上海的特色,也是上海的優勢。上交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等目前已是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較大的交易平臺。根據《意見》要求,未來上海將從鞏固平臺優勢、暢通投資渠道和加強國際合作三個方面提升資産配置功能,更好滿足投資者跨資産、跨境配置需求。

  鞏固平臺優勢一方面要通過豐富交易品種,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者參與平臺交易,另一方面則是建立新的資産交易平臺,如期權、票據産品、信托産品、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等,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上海在資産配置功能上的平臺優勢。暢通投資渠道則是打破資産管理機構在不同市場的投資壁壘(如鼓勵銀行參與交易所債券投資,推動更多銀行、保險機構和基金管理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提升資産管理機構資産配置的能力和水準。加強國際合作尤其大有可為。根據《意見》要求,已經較為成熟的QDII、QFLP/QDLP、“債券通”“滬港通”“滬倫通”等機制要進一步擴大和深化;要支援在滬外資銀行申請基金托管資格和銀行間債券住承銷商資格,未來外資機構的業務范圍將會持續擴大;要鼓勵本市資産管理機構在境外設立、收購和參股資産管理機構,未來本土資産管理機構的國際化水準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單一資産投資向多資産配置、多地域投資轉化是資産管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標誌。通過進一步完善上海在大類資産配置和跨境投資渠道方面機制體制,有利于進一步鞏固上海在資産配置方面的競爭優勢,提升本地機構資産管理業務水準,滿足投資者日益多元化的資産配置需求。

  二、開放、人才和服務構成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三大保障

  市場主體、産品創新和資産配置三大支柱將為上海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搭建穩固的框架和基礎。為進一步加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功能,仍需要開放、人才和服務三方面的持續投入和提升作為保障。

  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需要進一步對外開放,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進一步對外開放已不局限于吸引現金外資機構入駐,以及吸引海外投資者投資上海資本市場,也包括吸收海外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如擴大能源化工、有色金屬等商品期貨國際化特定品種,以及引進國外成熟的投資産品,如拓寬證券交易互通、基金互認的國家和地區范圍。

  《意見》中還提到“離岸業務”,將其作為正在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重點領域。其中就包括支援資産管理機構開展離岸證券投資、離岸基金管理等業務創新,探索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探索資産管理機構跨境資金管理有效途徑,研究與更高水準開放相適應的離岸金融體係等。離岸金融也為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開展海外業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開放意味著吸納和包容,也代表了開拓和創新。吸納海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相容並蓄,體現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包容。開放也為優秀的本土機構打開了海外市場的大門,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本土企業在和全球領先機構的競爭中不斷創新、提升、發展。

  人才是發展資産管理行業的核心資源之一,不僅要引進,而且要培育。《意見》中明確表示要大力引進一流資産管理人才,積極爭取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援上海在國際資産管理人才從業準入、跨境履職等方面率先試點,對資産管理行業緊缺人才在落戶、工作許可、永久居留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時也要積極培育各類資産管理人才,把資産管理人才列入上海海外金才、領軍金才、青年金才重點支援范圍。另外在開展專業資格培訓,加強核心資産管理骨幹培育等方面也提出了相應措施。

  資産管理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人才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機構搭臺,人才唱戲,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政府層面創造的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將源源不斷為上海提供資産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有了充足的人才儲備,上海對國內外領先機構的吸引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資産管理中心的發展也離不開配套服務的支援,平臺機構、中介機構、政府主管部門都是行業生態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證券交易中心、金融産品登記中心、交易清算中心等金融平臺型機構是發展資産管理的基礎設施,相應主管部門有必要在功能補充、科技升級、效率提升等諸多方面完善和提升平臺機構的功能,成為資産管理行業發展的推動力。

  各類中介機構也是發展資産管理的重要功能輔助。《意見》指出,要提升專業機構的服務能力。重點發展基金登記、估值核算、基金評價、貨幣經紀、咨詢資訊等服務機構,引進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信用評級、資産評估等中介機構。研究設立專業托管機構。推動專業機構提升專業能力,鼓勵行業自律組織建立專業機構服務品質評價機制。同時,《意見》也提到了加強資産管理行業品牌建設,支援資産管理行業自律組織建設,設立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專家咨詢機制,推動高等院校、智庫等設立資産管理研究機構,營造促進資産管理行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政府對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支援是多層次、多角度的。一是從産業規劃層面,《意見》已構建出以“一城一帶一片區”為主的資産管理機構空間布局。“一城”指依托陸家嘴金融城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區,“一帶”指支援外灘金融集聚帶南北延伸和縱深拓展,形成資産管理機構集聚帶,“一片區”指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跨境資産管理示范區。二是政策支援層面,對符合條件的機構在稅收政策、機構開辦、人才引進、租賃辦公用房等方面予以支援,另外也通過優化資産管理機構登記注冊、變更等流程,提升運營便利。三是監管政策層面,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援,另一方面也在區域權責范圍內提供相應的政策幫助。

  上海對于資産管理行業的配套服務支援更豐富、更全面,為資産管理機構持續的業務創新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服務型政府的定位更是讓行業發展如虎添翼,使資産管理機構能夠不受政策變動困擾,專心開拓市場、服務客戶,有利于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三、資産管理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的“新抓手”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在我國廣大城鎮和農村地區,將産生一大批新興的高凈值或較為富裕的人群,使得我國原有的高凈值人群隊伍迅速壯大,到2030年高凈值人群的規模很可能是目前的2倍以上,可投資金融資産規模在目前200萬億元的基礎上相應增加200萬億-300萬億元。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是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長的大勢所趨。

  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是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任務的“新抓手”。“十三五”期間,上海已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超過2200萬億元,多層次金融市場體係和金融機構體係基本形成。而“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任務就是顯著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建設具有較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資産管理,作為金融皇冠上的“明珠”,是“十四五”金融規劃中著力打造的重點行業。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上海的金融體係建設,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進一步升級。

  上海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也必將推動資産管理行業在全國范圍內新一輪的快速發展。經過改革開放數十年的積累,上海在資産管理要素稟賦方面已積累了顯著的優勢。上海大力發展資産管理行業必將形成較強的示范效應,促使國內其他區域退出類似的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例如,深圳在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必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資産管理行業。北京作為我國的金融監管中心,在引進海外知名機構和培育資産管理行業創新等方面具有優勢。海南、青島等其他金融改革試點城市預計也將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和措施,推動資産管理行業在全國范圍內加速發展。

  上海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明天值得期待。此次《意見》的推出表明上海發展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的信念和決心。方案內容係統、全面,堅持對標國際、凸顯上海特色的原則,可操作性強。政府在發展資産管理的作用和定位也非常明確,《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市場引領,加強政府服務。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集聚資産管理行業各類要素。持續優化政府服務,營造一流發展環境。有了政府的決心和清晰的戰略定位,加上細致完善的執行方案,上海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明天將非常值得期待。(作者為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秉文)

 

【糾錯】 【責任編輯:王蓓蓓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