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5/ 27 16:41:00
來源:新華網

新湖財富特別顧問金李:高凈值客戶如何學會與“風險”同行?

字體:

  自2017年末起,監管層陸續發布了多項監管政策,實行了嚴控杠桿,整頓交易流程,防控集中風險,去通道化等多項舉措。對于廣大高凈值客戶而言,在打破剛兌的背景下,規避産品風險成為核心訴求。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産品,投資者應如何評判自己的風險偏好?什麼樣的産品更適合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這些內容已然成為廣大投資者必須首先考量的問題。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有些高凈值客戶的資産也受到了不小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理財産品就成為抵禦通脹、均衡資金配置、保證資金流動性的選擇。從公募基金募集角度看,2020全年偏股型基金募集規模超過2萬億,大量資金加配股票。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迎來了發展機遇期,“組合型、凈值型”配置的趨勢逐步形成。2021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波動進一步加大,投資者在進行資産配置時應該注意什麼?其中,“規避風險”成為投資者在財富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首要課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對于投資者來説,理解宏觀政策是投資前要做的必要準備,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將投資比作是一場比賽,運動員連比賽規則都不清楚,何談勝利?在進行投資時,首先要考量財政、貨幣、就業等經濟數據。關注全球市場變化及國內外經濟形勢與每個投資者都息息相關。例如,2018年發布的《資管新規》是化解金融領域係統性風險的重要舉措,“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投資者要更加清醒客觀地認識産品的風險,在高收益産品出現時,能夠意識到高風險的存在,並抵住誘惑。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從宏觀角度了解國家政策和市場動向,就無法做到客觀預判産品收益。雖然很多投資者熟悉政策法規,也知曉基本投資常識,但在實際投資中,面對超高回報率誘惑時,依然無法做到全盤考量、謹慎客觀。因為除了市場,影響投資結果的還有投資者處于動態矛盾中的投資行為。

  在投資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人在作出投資判斷和決策的時候,是完全客觀理性的嗎?關于這個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就給出了答案——人的思維能力並非無窮無盡。也就是説,人們往往根據自己對環境的認知和有限理性作出讓自己滿意的選擇,而如今各種社交網絡媒體在資訊傳播中,都在大力推行的精準傳播和推薦演算法下,資訊繭房讓投資者的認知難以保持客觀理性。

  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心理誤區。了解這個概念是我們保持冷靜、克服心理誤區,在投資中克服行為偏差的第一步。到底什麼是心理誤區?當你在饑腸轆轆狀態下赴約,是否會忍不住吃下很多甜品?你是否會因為遇到了一個收益高、風險低的債券基金,就把3個月後要給孩子交的學費全部投入其中,盡管你知道一旦利率變動就會導致債券價格變化。如果你有上述的一種行為,那麼在投資過程中,你需要避免走入衝動與貪婪帶來的心理誤區。

  如何規避心理誤區呢?最根本的方法是提前制定投資計劃並嚴格執行。投資者在進行資産配置的時候,要清楚自己的投資目的是什麼,預期收益是多少,和出現風險時最大損失是什麼。同時投資者建立自己的合理退出機制,比如提前設定好最大虧損額度。

  心理誤區需要投資者有客觀的自我認知和極強的自控能力才能克服。事實上,即使訓練有素的投資者,也會屢屢犯錯。這時機構當中的風控和合規管理者,與投資經理共同協作完成的投資行為,能夠規避心理誤區。

  很多危機也有跡可循

  在金融市場中,我們通常把那些無法預見並造成很大影響的意外稱為“黑天鵝”。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生之後,人們才看到了泡沫破滅後的痕跡。設想,如果大多數投資者都能夠抵制泡沫的誘惑,是不是黑天鵝事件就不會發生了?然而,黑天鵝在歷史上重復上演,就是投資者無法抵制“泡沫”的直接結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克服“泡沫”影響下産生的行為偏差?

  一要提防過度樂觀。尤其是當資産價格高于實際價值,投資者就會過分樂觀,繼續加大投入是此時常發生的事。二要提防自我服務偏差。足球比賽中,球員的進球後往往會覺得“我太棒了”,事實上能夠進球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他球員的配合。這種把好的結果完全歸因于自己的心理,叫做自我服務偏差。就像在投資中,投資人往往會把因泡沫存在而帶來的短期內盈利,歸因為自己投資決策正確。三要提防短視和無意盲視。由于泡沫呈現的繁榮假像,使得投資人往往只看到眼前資産價格上漲。實際上,這時只要看向未來,就能夠意識到風險的存在。而投資人不去看、看不到,是因為忽視了投資是一個可能伴隨一生的長期行為,而不是短期投機行為。還有一種投資者心理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持有的個股上,而對市場大勢和政策環境毫不關心,甚至對于已經暴露的明顯風險視而不見。

  人類是復雜的生物,在投資行為中,沒有任何人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性客觀,完全克服人性的弱點。無論盈利還是虧損,定期復盤,學會反思,認識到有限理性和缺乏自我控制的潛在危害,才能在“黑天鵝”再次來臨之前提前安全上岸。

  與“風險”同行

  在資産財富管理這場馬拉松中,我們將無法避免地與“風險”同行。這就需要投資者客觀、理性地認識金融産品的風險特性,不斷提高對風險的認知,並深刻理解風險的來源、危害,同時判斷自己的風險偏好,在可承受范圍內接納風險。在投前、投中、投後有效規避各類風險,在投後動態調整組合,控制風險。

  與投資者交流的過程中,我曾多次強調,影響投資收益的最重要因素是“頂層設計”。在財富管理中,真正決定投資收益的是資産配置。當你把財富在不同的資産種類之間,做一個相對有效的、高度分散風險的制度安排,就已經決定了長期結果的90%以上。(作者為植信投資研究院特別顧問、北京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金李)

 

【糾錯】 【責任編輯:王蓓蓓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