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省佛山市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東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為您科普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一、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受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傳播,該病多發於夏秋季(即每年5-10月)。
二、感染後有什麼症狀?
如果被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後,通常3-7天會突然發病(最快只要1天,最長可達12天)。
有如下三個主要症狀:
1. 高熱:急起發熱,體溫可達 39℃以上,持續1-7天,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雙峰熱"——退燒後再次發熱。常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2.皮疹:發病後 2~5天內,50%以上的患者在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腳底會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紫癜,並伴隨瘙癢。
3.關節疼痛:多個關節劇烈疼痛、腫脹,尤其是手腕、手指等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
三、誰容易中招?
人群普遍易感,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被帶毒蚊子叮咬都可能感染。但在不同地區表現有差異。在長期流行區(如非洲、東南亞),兒童更容易發病。但是人感染病毒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四、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一)外出旅游需謹慎,做好防護是關鍵
1.近期休假或計劃出游人員: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學習相關預防知識,做好防蚊、滅蚊的防護準備。
2.從流行地區返回人員:主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為1-12天,如曾在流行地區旅居返回人員在返回本地後12天內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近12天境外/國內旅居史。
(二)營區防蚊最重要,如有不適速就醫
1.開展營區衞生綜合治理。全面整治營區環境,清理廢棄輪胎,疏通溝渠,徹底翻盆倒罐,清除各類積水,剷除蚊蟲孳生地;定期使用擬蟲菊酯類殺蟲劑滯留噴灑。
2.重點做好防蚊驅蚊措施。營區房間或野外帳篷安裝紗窗紗門,室內可用蚊帳、蚊香、滅蚊燈,戶外訓練或活動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盡量避免早晚伊蚊活躍期在樹蔭草叢處長時間逗留。
3. 出現疑似症狀及時就醫: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藥物可以預防和治療基孔肯雅熱,主要是對症處理,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出現高熱、皮疹、關節劇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
聯合出品
新華網
東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策劃:林明、朱長強
統籌:李珊珊、董浩
執行策劃:高強、王金志
視頻:任子寧、季傳澳、張洲、張城
漫畫:葉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