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7月5日報道,在應對俄羅斯“威脅”和特朗普政府施壓歐洲“獨立應對”安全挑戰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開始尋求恢復徵兵制、擴充預備役部隊。雖然存在反對強制徵兵的意見,但關鍵在於如何贏得民眾支持。
5月初的一天,在軍人的指導下,普通波蘭民眾在該國東部登布林的一處軍事設施內接受射擊訓練。這是波蘭軍隊定期開展的為期一天的普通民眾軍事訓練。當天,約有150名不同性別和年齡段的民眾參加了訓練。除學習槍支和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用樹枝生火等生存技能外,他們還練習了如何投擲手榴彈。
據一名軍方官員稱,有一小部分受訓人員傾向於參軍。他&&,此次培訓的目的是“讓民眾掌握緊急情況下的基本知識,並鼓勵他們入伍”。
波蘭於2009年廢除徵兵制,但該國總理圖斯克今年3月&&,該國需要一支50萬人規模的武裝力量,是目前人數的兩倍多,其中包括預備役軍人。波蘭政府將為有意參軍的成年人開展更長時間的軍事訓練。目標是從2027年起,每年有10萬人受訓,這將大大擴充預備役人員的數量。
與此同時,同樣靠近俄羅斯的波羅的海國家和北歐國家也在恢復或強化冷戰後廢除的徵兵制。
這一趨勢源於2014年的克裏米亞危機。立陶宛於2015年恢復了徵兵制,瑞典於2018年恢復,拉脫維亞於2024年恢復。
丹麥於2024年將女性納入徵兵對象。該國首相弗雷澤裏克森在新聞發布會上&&:“我們準備徵兵,並非因為我們想參戰,而是因為我們想避免戰爭。”修訂後的法律於本月1日生效,男女統一服兵役將於2026年開始。丹麥也成為繼挪威和瑞典之後,歐洲第三個對女性實行徵兵制的國家。
根據歐洲議會3月發布的徵兵報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9個實施了徵兵制。
報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對介入歐洲安全事務態度消極,此外歐洲一些國家也在研究烏克蘭和平協議達成後向烏派兵提供安全保障,這些現實加劇了各國的危機感。報告還分析稱,在目睹俄烏戰爭後,多個國家民眾對徵兵制的支持度都有所提升。
北約也呼籲成員國不僅要增加國防預算,還要擴充兵源,這也加劇了強化徵兵制的動向。
德國防長皮斯托裏烏斯6月初&&,僅德國就需要額外增加5萬至6萬名士兵才能實現北約的目標。
德國政府計劃要求18歲以上的男性回答一份關於服兵役的問卷,並對有意參軍者做工作。如果兵員短缺問題持續存在,政府將考慮恢復2011年暫停的徵兵制。
然而也有強烈的批評和反對聲音認為強制徵兵會妨礙年輕人的學業和工作。輿觀調查公司2月至3月在德國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支持恢復徵兵制的人數(58%)多於反對的人數(34%),但當調查對象僅限於18至29歲年齡段時,反對的比例升至了61%。
在法國,自2017年總統大選以來,該國總統馬克龍一直在探索恢復徵兵制的可能性。今年3月,他曾暗示過徵召年輕志願者參軍的想法,但目前看來似乎沒有實現的希望。
因此,一些國家採取了靈活的做法。立陶宛於2015年恢復徵兵制,每年通過抽籤方式選出多達4000名18至23歲的男性參軍,服役期為9個月,但他們可以因上大學或健康原因申請延期或豁免服役。此外,還需要創造性地思考如何在確保充足人員的同時,平息對徵兵制的反對和不滿意見。(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