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國家艦”計劃邁開“第三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23 08:44:38
來源:解放軍報

土耳其“國家艦”計劃邁開“第三步”

字體:

  在今年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土耳其洛克特桑公司展出了一款用於國産TF-2000驅逐艦的垂直髮射系統模型。這種垂直髮射系統可以兼容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是TF-2000驅逐艦主要的武器系統。

  今年初,TF-2000驅逐艦首艦的鋼板切割儀式在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舉行,標誌着土耳其海軍“國家艦”計劃“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進入實質性階段。從最初服役的島級輕型護衛艦,到近年來入列的伊斯坦布爾級護衛艦,再到今年開工建造國産新型驅逐艦,“國家艦”計劃推動土耳其船舶工業實現了從最初依靠西方援助修船造船,到如今憑藉自身技術實力設計建造新型戰艦的蛻變,走出了水面艦艇自主設計建造的路徑。

  多家造船廠參與“國家艦”計劃

  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控制着黑海與地中海的關鍵海峽航道。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土耳其高度重視海軍建設和船舶製造業發展。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土耳其通過稅收減免、技術研發補貼、外資引入等一系列政策推動船舶製造業發展。資料顯示,2023年,土耳其船舶製造業佔據全球造船市場份額的3.3%,成為土耳其海上軍事力量建設的重要保障。

  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的前身是塔茲奇扎克和佩帝克造船廠,這兩家造船廠歷史悠久,曾經是地中海地區的艦船生産基地。冷戰時期,這裡是北約艦隊在地中海東部的重要維護基地。

  20世紀90年代末,乘着國防工業本土化轉型的“東風”,土耳其成立了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開始參與多型軍艦生産任務。21世紀,造船廠實施技術改革,在數字化設計、分段模塊化建造等方面實現突破,為日後承擔更重要的“國家艦”計劃奠定基礎。

  2004年,土耳其海軍正式啟動“國家艦”計劃。該計劃旨在最大程度利用國內資源建造輕型護衛艦、多用途護衛艦和大型驅逐艦,以替代老舊西方艦艇,並逐步提升國內軍事造船技術能力,降低對歐美技術依賴。最終,土耳其選定由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全面負責“國家艦”設計建造工作。

  “國家艦”計劃分為“三步走”。第一階段是建造4艘滿載排水量2400噸的島級輕型護衛艦。2008年9月27日,首艦“雷貝裏島”號在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下水。島級輕型護衛艦主要承擔偵察監視、目標識別、海港保護、反潛戰、反艦/防空作戰等任務,是土耳其自主設計的第一款主力戰艦,船體結構、船形優化以及模型試驗由伊斯坦布爾一家科研機構完成,&&建築和舾裝設備則是由土耳其本國造船廠和子承包商生産集成。該艦採用大量西方貨架産品,設計建造周期較短,作戰性能均衡,問世後出口多國海軍。

  隨後,土耳其啟動了“國家艦”計劃第二階段工程——建造8艘滿載排水量3000噸的伊斯坦布爾級護衛艦。首艦“伊斯坦布爾”號於2021年1月23日下水。該艦設計更加成熟,上層建築採用一體化集成桅桿,並運用複合材料和鋁合金等,強化隱身效果。此外,由於噸位增加,該艦內部空間充裕,武器系統大幅升級,並大量採用國産裝備代替美西方産品。國産裝備較多帶來工程推進緩慢,該艦試航較長時間後才交付土海軍,而此時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已開始承擔新一代艦船研製建造任務,考慮到讓更多造船廠參與到“國家艦”項目進而提升船舶工業水平,土耳其決定由塞芬造船廠、阿納多盧造船廠和塞德夫造船廠分別承擔後續7艘護衛艦的建造任務。

  有了國內其他造船廠參與,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可以全力投入“國家艦”計劃第三階段工程——TF-2000驅逐艦的設計建造工作。該艦預計總共建造8艘,作為未來艦隊指揮控制、區域防空、反水面戰、反潛戰體系中的主力戰艦,承擔起護衛土耳其航母的重任。

  美土交惡致使項目一度叫停

  區域防空是一支遠洋艦隊必須具備的作戰能力。土耳其海軍美制佩裏級護衛艦裝備了“標準”-1中程艦空導彈,這種導彈射程近、反應慢,無法抗擊飽和攻擊。伊斯坦布爾級護衛艦雖然具備發射艦空導彈能力,但僅配置了單面相控陣雷達,垂直髮射系統單元較少,難以最大限度發揮區域防空效能。未來,土耳其海軍要以航母為核心打造遠洋艦隊,一款擁有完整防空作戰體系的驅逐艦必不可少。

  早在1996年,土耳其公布了新一代驅逐艦的競標徵詢書,1998年公布採購文件,計劃於2004年建成服役。然而,金融危機讓土耳其經濟發展遭受重創,驅逐艦設計建造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2006年,土耳其決定重啟新一代驅逐艦項目,將其納入“國家艦”的統一規劃,命名為TF-2000,並於次年得到土耳其國防工業執行委員會批准。為了加快TF-2000驅逐艦項目的設計建造步伐,土耳其選定歐美廠商協助本土研發單位進行設計和系統整合,並由土耳其本國造船廠進行建造。該項目吸引了美國洛馬公司、德國布洛姆福斯公司、挪威康斯堡公司、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等多家軍工企業參與競標,最終美國洛馬公司成功勝出,不但協助土耳其進行艦船設計建造,還計劃提供MK41垂直髮射系統、“標準”-2中程艦空導彈、“海拉姆”近防導彈等。

  2017年,土耳其海軍正式對外宣布TF-2000驅逐艦項目啟動。然而,沒過多久,土耳其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導致美土交惡,TF-2000驅逐艦項目一度叫停、進展不利,因此拖到今年初才開工建造。

  有媒體稱該艦是土耳其版“宙斯盾艦”,根據最新公布數據,TF-2000驅逐艦長149米,寬21.3米,吃水5.75米,排水量8300噸,最大航速超過26節。該艦配備的相控陣雷達可在450公里範圍內跟蹤2000多個目標,96個垂直髮射單元可發射多種中遠程艦空導彈,另配備1門土耳其國産127毫米主炮、2座25毫米遙控武器站和1座35毫米近防炮等,可執行防空、反艦、對陸打擊、攔截彈道導彈等任務。TF-2000驅逐艦將大幅提高土海軍艦隊防空能力,不但可以作為未來艦隊指揮控制、反水面戰、反潛戰體系中的主力艦艇,而且將是航母戰鬥群必不可少的“帶刀護衛”。

  與伊斯坦布爾級護衛艦的建造規劃相同,TF-2000驅逐艦首艦已經在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不過,該廠還承擔着航母重大工程,因此後續艦建造任務將同樣分配給塞芬造船廠、阿納多盧造船廠和塞德夫造船廠。

  這3家造船廠均隸屬於土耳其聯合國際造船集團。塞芬造船廠擁有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化學品船、滾裝船等高技術船舶建造能力,並長期從事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近年來開始參與護衛艦、導彈艇等軍品生産。阿納多盧造船廠主要建造滾裝貨輪,並參與了“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的部件生産,近年來開始承建護衛艦、登陸艦和登陸艇。塞德夫造船廠最有名的産品是與西班牙合作建造的“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這3家造船廠均有較強的水面艦艇建造能力,目前承建7艘伊斯坦布爾級護衛艦,待其量産任務結束後,正好銜接上TF-2000驅逐艦建造任務,相關技術人員和工裝設備等均可得到有效應用。

  在單一造船廠産能不足的情況下,伊斯坦布爾海軍造船廠牽頭設計建造首艦,再由其他3家造船廠承建後續姊妹艦,形成同步開工、協作推進的有效合力,確保如期完成艦船批量建造任務,實現各造船廠的技術升級。

  上下游軍工企業分工協作

  現代化大型水面艦艇的設計建造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參與“國家艦”項目的共有40余家大中小型軍工企業,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爾等城市形成大規模産業集群,促進軍工産業發展。

  在TF-2000驅逐艦建造過程中,除了4家造船廠承擔總裝任務外,還有其他企業為其提供關鍵技術裝備系統。美國撤出技術支持後,TF-2000驅逐艦的很多子系統設計存在問題,必須由國産裝備替代。

  比如,美國拒絕提供相控陣雷達等關鍵設備後,土耳其沒有選購歐洲同類産品,而是決定自主研發,最終成功攻克該項技術難關。TF-2000驅逐艦採用國産雙波段相控陣雷達系統,由土耳其阿塞爾桑公司負責研發,包括S波段遠程搜索雷達、X波段多功能雷達和X波段目標照射雷達。2014年,阿塞爾桑公司與一所大學合資成立半導體公司,專門生産高質量T/R組件。

  TF-2000驅逐艦搭載垂直髮射系統,具備“一坑四彈”發射功能,用於發射一系列新型導彈。這些導彈的研製列裝使該艦具備較強的區域防空能力。

  TF-2000驅逐艦使用國産新型反艦導彈替代美制“魚叉”導彈。國産新型反艦導彈由土耳其導彈製造商洛克特桑公司負責研製,多家科研機構參與研發,洛克特桑公司提供隱身彈體技術,阿塞爾桑公司則負責研發導引頭和控制系統。2021年,該導彈通過最終測試,逐步替代土海軍中的美西方反艦導彈。目前,土耳其還在研製對地攻擊型“雀鷹”導彈以及射程更遠的“旅行者”巡航導彈。

  土耳其是中東少數幾個擁有較好工業基礎的國家。可以説,TF-2000驅逐艦的建造是土耳其造艦史上的關鍵節點。從1996年概念提出,到今年切割第一塊鋼板,TF-2000驅逐艦項目歷經磨難,逐步擺脫他國技術依賴,走出了自主發展國産裝備的道路,從長遠看,這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國防工業的必由之路。未來,如果新戰艦能夠成功服役,土耳其軍隊將有能力在更大範圍開展軍事活動,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提升。(王笑夢)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