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此前公開發布《陸軍轉型與採購改革》備忘錄,標誌着美國陸軍將要啟動新一輪轉型。在這場轉型“風暴”中,美國陸軍航空兵的轉型力度尤為顯著。軍事觀察員王明志對此進行了解讀。
美國陸軍航空兵成為轉型“暴風眼”
資料圖:美國陸軍“黑鷹”直升機(來源:中國國防報)
主持人: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此前簽署了一份備忘錄,指示國防部通過淘汰過時裝備和項目、調整總部結構和採購系統等措施,建立一支更精簡、更具殺傷力的部隊。美國媒體聲稱,這是一項耗資360億美元的陸軍改造計劃。為何美國陸軍航空兵會成為此次轉型的“暴風眼”?
王明志:第一,從戰略調整角度分析,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而美國陸軍傳統結構基於歐洲大陸戰場環境設計,難以適應亞太海洋島嶼的戰場環境。
第二,從作戰概念創新角度分析,美國陸軍“多域戰”強調態勢感知、多域並行作戰、非對稱打擊、癱瘓作戰體系。美國陸軍航空兵具有快速機動、遠程作戰、垂直突擊、多域融合的獨特屬性。在亞太戰場環境中實施“多域戰”,美國陸軍航空兵必然要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從技術發展角度分析,無人自主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改變了作戰形態,美國陸軍航空兵的裝備需從以裝備&&為主的採辦模式,轉變為以能力組合為導向的新的採辦模式。
直升機的除舊布新
資料圖:美國V-280傾轉旋翼機(來源:環球時報)
主持人:直升機作為美國陸軍航空兵的重要作戰&&,在這次轉型中會面臨怎樣的調整?
王明志:通用直升機將向多能和多模式方向發展,攻擊直升機將向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方向發展,傾轉旋翼機後續會逐漸取代攻擊直升機。
通用直升機方面,將淘汰UH-60“黑鷹”系列的A、L、V三個型號,將L型升級為M型。M型將升級發動機,提升航程與續航能力。同時,M型將具備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能力,在高威脅環境中可一鍵切換到無人模式。
攻擊直升機方面,將淘汰AH-64“阿帕奇”系列的D型,保留E型。E型具備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能力,它既是一個作戰&&,也是一個指揮&&。但是,AH-64E後續也會逐漸被傾轉旋翼機取代。
無人機作戰體系的顛覆性改變
資料圖:美國“彈簧刀”巡飛彈(來源:解放軍報)
主持人:無人機正在顛覆傳統陸戰邏輯,當無人機蜂群以數量優勢抵消質量優勢時,美國陸軍航空兵乃至美國陸軍會如何優化無人機作戰體系?
王明志:首先,優化無人機裝備結構。逐步淘汰大中型無人機,重點發展多功能微小型戰術無人機和巡飛彈。美國陸軍已取消MQ-1C“灰鷹”無人機的採購計劃,預計將為每個陸軍師配備約1000架小型無人機。
其次,實現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協同發展。美國陸軍將在排一級作戰分隊配裝機動型反無人機系統。
轉型的挑戰
資料圖:美國陸軍士兵在演習中測試Ghost-X無人機系統(來源:中國國防報)
主持人:以美國陸軍航空兵為核心的陸軍轉型成功與否,將深刻影響美國陸軍未來發展格局。儘管轉型計劃“宏偉”,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樣突出,這場“豪賭”存在哪些風險?
王明志:轉型之路必然十分坎坷,甚至可能會“翻車”。
第一,軍種利益衝突明顯。美國陸軍強調遠程火力,這必然要與美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的航空火力存在重疊,在預算分配等問題上,“蛋糕”如何切割將成為難題。
第二,美國陸軍短板凸顯。在亞太方向的海洋島嶼環境作戰時,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作戰任務存在交叉。海軍陸戰隊在這一環境中有豐富經驗和顯著優勢,陸軍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
第三,計劃的“落地”存疑。由於轉型周期較長,在特朗普任期內,該計劃能否順利推進還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