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當局望眼欲穿的美制“海馬斯”火箭炮,在12日&&舉行的“雷霆”演習中亮相,並進行了首次實彈射擊。儘管一些島內媒體將其吹噓得“神乎其神”,但大陸軍事專家&&,從俄烏衝突的實戰經驗看,面對解放軍的全方位壓制,這種火箭炮在戰時的生存力堪憂。
台灣《自由時報》12日稱,&&從當天開始陸續在九鵬基地進行“雷霆”“神鷹”“神弓”系列年度操演,其中“雷霆”主打炮兵射擊,“神弓”演練“毒刺”防空導彈發射,“神鷹”則是&陸軍直升機展開實彈射擊。在“雷霆”演習中,&陸軍的自製“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率先展開實彈射擊,由於當天天氣不佳,“海馬斯”火箭炮一直等到14時15分才開始射擊,從基地內連續發射7枚精確制導火箭彈。台灣軍方&&,12日的射擊演習“模擬實戰”,主要驗證系統性能與部隊戰備,並“展現跨區增援能力”。&“國防部作計室聯戰處”副處長蘇統偉宣稱,在今年的“漢光”計算機輔助指揮所演習期間,借機驗證了其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支持協調機制和作戰區指揮運用模式,“獲得的參數將會納入後續作戰計劃修訂”。
&&稱,12日的試射是&&引進“海馬斯”火箭炮後,首次展開實彈射擊演習。公開資料顯示,&陸軍以“轟雷項目”編列325.24億元&&&,從美國採購了29套“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包括864枚精確制導火箭彈和84枚“陸軍戰術導彈”(ATACMS)。2024年年底,首批11套“海馬斯”火箭炮及2套訓練倣真器運抵台灣,第二批18套“海馬斯”、20枚ATACMS以及剩餘的精確制導火箭彈預計2026年全數交付完畢。
《自由時報》稱,台灣從美國採購的“海馬斯”火箭炮配備的是M30、M31系列精確制導火箭彈,其射程約為70公里至94公里,採用GPS制導技術,具備較高命中精度,每輛發射車可搭載6枚火箭彈。ATACMS射程可達300公里,每輛發射車可裝載1枚。
&&宣稱,美國援烏的“海馬斯”火箭炮在俄烏衝突中大出風頭,多次利用高精度火箭彈摧毀俄軍重要目標。“相比其他同性質火箭炮,‘海馬斯’的戰術機動性強,搶佔和轉移陣地用時較短;而且它採用輪式車輛底盤,不僅可全天候作戰,更因系統重量輕,可由C-130等運輸機空運,能在着陸後15分鐘完成作戰準備。”相比之下,&&現役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主要搭載3種不同射程的火箭彈,無論射程、威力還是精確度都與“海馬斯”有明顯差距。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軍事專家&&,“海馬斯”火箭炮的優勢在於精度較高、機動性好,但俄烏衝突中也已經證明,在現代戰場偵察手段下,它的射程偏短,在前線部署時行蹤很難隱藏,俄軍後期就多次利用無人機持續追蹤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的軌跡,並引導“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進行“精準獵殺”。而解放軍在&&方向的戰場偵察能力更強,獵殺手段更多,同時台灣地形限制很多,更不利於“海馬斯”隱藏行蹤,其生存力非常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