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地雷越變越“聰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09 14:07:07
來源:解放軍報

反坦克地雷越變越“聰明”

字體:

  圖為芬蘭“哨兵”ATM反坦克地雷。資料圖片

  近年來,關於新型反坦克地雷研發與使用的資訊頻頻進入人們視野。去年底,芬蘭一家公司完成了又一批“哨兵”ATM反坦克地雷的交付。據稱,由該地雷組成的雷區,能摧毀對手的坦克,也能“放行”己方的坦克。

  這種地雷與傳統的反坦克地雷存在明顯不同。

  眾所周知,反坦克地雷是一種專為攻擊裝甲車輛尤其是坦克而設計的爆炸器材,主要由探測識別系統、控制系統和戰鬥部組成。通過爆炸産生的衝擊波、金屬射流或破片,能破壞裝甲車輛的履帶、底盤、側面或頂部裝甲,使之喪失機動性或直接被摧毀。

  傳統的反坦克地雷觸發裝置功能相對單一,如依賴機械壓力觸發,易被滾壓式掃雷器清除。

  新型反坦克地雷集成了多模傳感器,具有多種觸發方式。以俄羅斯PTKM-1R為例,其聲學和震動傳感器可探測到50米範圍內的裝甲目標,在計算彈道後發射子彈藥至30米的空中。子彈藥利用紅外與雷達傳感器對地掃描,一旦發現目標進入打擊範圍,即會立刻實施“攻頂”打擊。類似技術也體現在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發的ADW上,該種地雷可通過震動、聲學、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探測目標,並向目標上方發射SMArt155子彈藥,實現穿甲彈丸的“攻頂”。俄烏衝突中,烏克蘭軍隊用無人機投放的PTM-1L反坦克地雷配備磁感應引信,能通過感應裝甲車輛經過時引起的磁場變化觸發起爆。

  近年來,反坦克地雷正變得越來越智能。

  傳統雷場一旦部署就難以調整,尤其是將反坦克地雷與反步兵地雷一起部署的戰法,更使這種雷場一旦形成即成為“絕地”。為了適應攻守轉換頻繁的現實,各國開始研製更加“聰明”的反坦克地雷,進而打造可以調控的“智能雷場”,讓反坦克地雷實現“全域可控”。

  美國研製的“大黃蜂”反坦克地雷,能與音響傳感器陣列、智能雷場控制站共同組成智能戰鬥警戒系統。該系統能在雷場控制區域內探測和收集目標信息,自主分析判斷,根據情況指令地雷進入戰鬥狀態,或給某個地雷下達攻擊命令。

  俄軍研發的新型智能地雷在布設後,系統能夠自動繪製雷區圖,從引爆時間到自毀時間均可遠程控制。這種功能,讓它既可在防守時適時引爆遲滯敵人進攻,也可在己方進攻時遙控反坦克地雷不被引爆,避免誤傷。

  據稱,芬蘭的“哨兵”ATM反坦克地雷,能通過聯網形成實時可控的雷場。其地雷位置及變化情況會動態顯示在控制單元的屏幕上,操作員可通過終端監控雷場狀態,對雷區實施遠程佈防和撤防。

  不難看出,當前反坦克地雷的智能化,在相當程度上是指雷區的佈防/撤防可控。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今後的反坦克地雷或將在探測、識別和攻擊目標方面具有更強的自主運行能力。(李 倫 李潤鑫)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