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小直徑制導炸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4 11:37:37
來源:解放軍報

解碼小直徑制導炸彈

字體:

  TOLUN制導炸彈。資料圖片

  1月中旬,土耳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發布消息稱,由該公司研製的安卡-3飛翼無人機首次從內部彈艙投放了一枚TOLUN制導炸彈。此舉標誌着該型制導炸彈又獲得一種新的搭載&&。

  TOLUN制導炸彈,是由土耳其相關科研機構與阿塞爾桑公司聯手研製的一種小直徑滑翔制導炸彈。它的體量、外形、功用與美國空軍使用的GBU-39/B小直徑炸彈(以下簡稱GBU-39/B)非常相似。

  GBU-39/B長約1.8米,直徑約0.19米,重約110千克。借此體量,GBU-39/B在一些方面力壓傳統制導炸彈,如造價較低、射程較遠,可大量裝備用於打擊眾多低價值目標,戰機單架次飛行任務可攜帶數量更多的炸彈,從而提高作戰效率等。TOLUN制導炸彈長1.8米,直徑0.17米,重139千克,顯然也想借此體量獲得上述“實惠”。

  外形方面,兩者也頗為相似,都採用可折疊菱形彈翼設計。這種設計能産生較大升力,使炸彈滑翔得更遠。借助這種設計,GBU-39/B航程可達111千米,而TOLUN制導炸彈的航程為102千米。兩者的尾部,都有4個翼片控制面。這些控制面與全球定位導航和慣性制導裝置的配合,可將炸彈導向要打擊的目標。

  功用方面,兩者的共同點不少。如GBU-39/B具有硬化的鼻錐,能穿透經過強化的掩體,打擊地下設施。TOLUN制導炸彈同樣擁有結構特殊的彈頭,能在射程55千米情況下擊穿厚1米的鋼筋混凝土。GBU-39/B“進化”到GBU-53/B時,在前者制導方式基礎上,增加了多模導引頭(包括紅外、毫米波雷達和激光制導)和雙向數據鏈,實現“人在回路中”控制。TOLUN制導炸彈的研發商則是在研製TOLUN-IIR制導炸彈時,賦予了後者被動紅外成像導引頭和雙向數據鏈,使其擁有了“全球定位導航+慣性制導+被動紅外成像末制導”複合制導體制,獲得了對陸地、海面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並使炸彈在投放後也可接收到更新的目標坐標。

  搭載&&方面,GBU-39/B可由美國空軍多種戰機搭載,也可改裝由無人機搭載。TOLUN制導炸彈也體現出這一趨勢。它不僅能由土耳其空軍的F-16戰機及“游騎兵”無人機攜帶,還在近期完成了安卡-3飛翼無人機從內部彈艙的投放。

  儘管相像之處不少,但兩者也有很大不同。GBU-39/B目前已在多國空軍服役,經歷了實戰檢驗,其圓概率誤差據稱可達1米,且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陸射版”,應用範圍更廣。TOLUN制導炸彈則不同,近期才開始列裝土耳其空軍,其參數目前只是紙面上的指標,具體作戰效能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蘇 健)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