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2月28日發表文章,題為《2025年北約三大挑戰:特朗普、烏克蘭與國防開支》,編譯如下:
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最近在一場充滿警示意味的演講中,明確了該聯盟2025年的優先事項。
他提醒人們想想戰爭距離北約國家有多近。“從布魯塞爾出發,開車一天就能到達烏克蘭,”他在12月於歐洲卡內基基金會發表的這場演講中説,“這就是俄羅斯炸彈墜落的地方和我們之間的距離,也是伊朗無人機飛行的地方和我們之間的距離。”
呂特呼籲公眾支持增加政府的國防開支。他説,這不僅是為了加強歐洲的安全,也是為了援助烏克蘭,阻止俄羅斯進一步擴張。
北約歐洲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可能有助於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挑戰。儘管近年來的歷任美國總統都呼籲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但特朗普是唯一一個威脅要拋棄不肯掏錢的盟國的美國總統。
為了爭取特朗普的支持,許多歐洲國家去年兌現了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産總值(GDP)2%的承諾。現在,面臨特朗普再次就任,有人建議北約國家將這個數字提高到3%甚至4%。
“我們需要更多時間與盟國協商,以確定新標準。但這一數字顯然會遠高於2%,”呂特説,“坦率地説,如果只是增加開支而不改善效率,那就得把目標設定到4%。”
專家認為,特朗普可能會促進4%的目標。他們建議歐洲盟國提出讓特朗普認為對美國有利的協議。
“歐洲需要向美國提供一個好協議,”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格西娜·韋伯告訴德國之聲,“一種模式是讓美國僅作為‘最後防線’或‘最終保護者’,而歐洲承擔大部分傳統防禦任務。這可能符合他的標準。”
北約歐洲成員國一致認為,他們必須加強自己的防禦能力。這包括解決防務生産滯後和彌補後勤缺口。
2024年,北約舉行了自冷戰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堅定捍衛者”。12月,北約決定修訂2015年的混合戰爭戰略。北約還在努力增加聯盟邊境地區的部隊部署。例如,德國計劃到2027年向立陶宛派遣5000名士兵。
然而,北約歐洲成員國在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方面存在明顯劣勢,比如缺乏能覆蓋敵方領土的衛星,以及可運輸大型防禦裝備和部隊的遠程直升機。
專家認為,儘管相關改進計劃已經啟動,但填補這些空白可能需要10到15年時間。
“歐洲的衛星數量很少,填補這一空白可能需要10到15年。”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政策研究員拉斐爾·洛斯告訴德國之聲。他説,歐洲國家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籌集此類項目所需的資金。
歐洲領導人重申對基輔的支持。但他們也清楚,如果美國停止援助,他們將無法彌補資金缺口。
國內預算緊張使得歐洲大國對向烏克蘭承諾提供更多支持感到猶豫,尤其是在尚不確定美國是否會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情況下。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的財政和軍事援助者。
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也將是“聯盟內部的一個主要摩擦點”,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地緣戰略北部項目負責人克裏斯蒂娜·貝爾齊納告訴德國之聲。
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普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德國是一個例外。不過,韋伯認為,如果特朗普政府反對北約擴大,這種支持只會停留在口頭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非常明確地&&,烏克蘭未來需要進入北約。”貝爾齊納説。不過她補充道,即將上任的美國副總統萬斯“對這一前景&&懷疑”。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2月主持了包括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參加的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儀式。專家認為,此舉旨在緩和特朗普對烏克蘭的立場,並影響其對基輔的政策。
但沒有人知道特朗普將如何行動——“這是最大的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