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聲速武器,就是指以高超聲速飛行技術為基礎、飛行速度超過6倍聲速的武器。高超聲速在軍事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高超聲速武器航程遠、速度快、結構簡單、性能卓越,能夠快速打擊遠程目標,被軍事專家稱為繼螺旋槳、噴氣發動機之後航空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成果。
世界各國青睞高超聲速武器
高超聲速武器可在大氣層中以彈道導彈的速度飛行,但與後者不同的是它的飛行軌跡可以很複雜並難以預測。
2011年11月17日,美國高超聲速飛行器從夏威夷考愛島的太平洋導彈試射場發射,預定目標是陸軍位於夏威夷西南約2500英里的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上的裏根試驗場。這個飛行器利用三級推進火箭發射,送入地球大氣層預定軌道後開始高超聲速滑翔,最終擊中裏根試驗場的預定目標。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對於高超聲速導彈的研製更為保密,很多關於高超聲速導彈的計劃都被列為絕密。儘管如此,但毋庸置疑的是,俄羅斯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俄早已擁有“白蛉”“寶石”等多種衝壓發動機推進的導彈,它們為高超聲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M22“鋯石”導彈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道,俄羅斯最新型3M22“鋯石”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在2018年進入現役,該導彈能夠以馬赫數5~6的高速飛行,預計將配備在“彼得大帝”號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上,該導彈的服役將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近年來,除了美國、俄羅斯外,世界上其他國家也緊鑼密鼓地加緊研製試射高超聲速武器。法國增程型Scalp-EG巡航導彈即將完成中期升級。日本新型超聲速反艦導彈ASM-3計劃部署在東海方向。此外,英國、澳大利亞、朝鮮、印度和伊朗等國將進一步深化高超聲速導彈技術研發工作。今年4月2日,朝鮮首次成功試射“火星炮-16B”新型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該導彈搭載新研發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戰鬥部。11月16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成功進行了遠程高超聲速導彈的飛行試驗。
俄羅斯在實戰中測試遠程高超聲速導彈
米格-31攜帶“匕首”高超聲速導彈。
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的特別軍事行動中,2022年3月俄軍首次使用“匕首”高超聲速導彈系統,飛行距離超過1000千米,僅用10分鐘飛行就精確打擊了烏克蘭武裝部隊位於尼古拉耶夫地區康斯坦丁諾夫卡定居點附近的一個大型燃料和潤滑油儲存點,有效摧毀了地下和擁有堅固防護的目標。俄遠程航空兵司令謝爾蓋·科貝拉什2022年12月26日&&,俄空天軍配備了“匕首”導彈的遠程航空兵團所有飛行機組已掌握高超聲速導彈使用方法。2022年8月21日,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俄軍三度使用了“匕首”高超聲速導彈打擊烏克蘭縱深目標。2022年10月14日,俄羅斯空天軍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基輔州、哈爾科夫州軍事指揮和能源設施,使用海基遠程高精度武器摧毀了利沃夫州布羅德居民點內的一處軍火庫,那裏存有從西方國家運來的大量武器、軍事裝備和彈藥。
由於美英等西方國家領導人授權烏克蘭向俄羅斯發射遠程導彈,俄羅斯軍方誓言要對西方進行報復。烏克蘭空軍今年11月21日稱,“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首次遭到洲際彈道導彈襲擊”。在俄羅斯宣布向烏克蘭發射了一枚代號為“榛樹”的新型試驗性中程導彈後,俄總統普京透露,將對這種導彈進行更多測試,包括在“戰鬥條件”下進行測試。報道稱,俄羅斯從21世紀初開始同時研製RS-26“邊界”導彈和RS-28“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RS-26先後成功進行了多次試射,其中數次高彈道試射時的飛行距離在2000千米左右,另一次全射程測試曾達到6000千米的距離,俄羅斯因此主張該導彈超過《中導條約》的500千米~5500千米射程限制,應該算作洲際導彈。但美國認為RS-26的全射程試射時並沒有帶彈頭,實際有效射程在《中導條約》的限制範圍內,應該算是中程導彈。
2019年美俄相繼退出《中導條約》後,俄羅斯開始恢復研製RS-26“邊界”導彈。西方分析家認為,這次試射的“榛樹”中程彈道導彈其實就是RS-26的衍生型號,配備有高超聲速戰鬥部,更難以攔截。
“榛樹”飛行速度馬赫數10(超過12000千米/時),航程約4800千米,在飛往目標的途中進行大幅機動,抵達第聶伯上空後,在那裏分散成更小的彈藥,打擊該地區的多個目標。最初,有人擔心這枚高超聲速導彈搭載了核武器。事實並非如此,但下次這種武器扔向西方軍隊時,很可能搭載核武器。
“榛樹”系統的打擊範圍覆蓋歐洲全境以及美國西海岸。據信,“榛樹”導彈可以攜帶6至8枚常規彈頭或核彈頭。值得慶幸的是,俄羅斯此次發射“榛樹”並沒有導致局勢立即升級。但這只是因為,俄羅斯通過消除核衝突溝通渠道提醒了美國:俄羅斯即將發動導彈襲擊,但並非核襲擊。不過當俄羅斯決定不能再容忍美國及其盟友持續地變本加厲,轉而選擇向歐洲或美國目標發射攜帶核武器的“榛樹”導彈時,就不會有提前警告了。
俄羅斯擁有“榛樹”導彈改變了力量對比,不管是在烏克蘭還是更廣泛的國際體系中。美國既沒有可用的高超聲速武器庫,也沒有防禦這些毀滅性系統的可靠能力。“榛樹”作為戰場上一個重要角色的到來,意味着西方沒有誰是安全的。
MoHAWC項目
鋻於俄羅斯2022年首次實戰運用高超聲速導彈打擊烏克蘭境內目標,美國陸軍正計劃對其高超聲速導彈進行兩次額外的測試,然後在2023年底首次進行“暗鷹”高超聲速導彈和首款空基高超聲速導彈AGM-183A部署。美國空軍的HACM高超聲速攻擊巡航導彈有望轉入試驗階段,神秘的MoHAWC空軍項目將開展至少3次飛行試驗。美國海軍則着手升級“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擬裝備高超聲速導彈。
俄羅斯將進一步擴大“先鋒”“匕首”“鋯石”等高超聲速武器的部署範圍。另外,俄羅斯曾規劃射程超過5000千米的Kh-95高超聲速導彈,能否如期公開亮相,值得觀察。2023年1月4日,普京主持了配備新型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前往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執行訓練任務的“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的起航儀式。同時,配備“鋯石”高超聲速導彈的22350型“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將演練使用“鋯石”高超聲速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的訓練。據俄羅斯國防部介紹,“鋯石”是世界上首款能夠使用自身發動機推力,在稠密大氣層作持續飛行的首個海基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可從護衛艦、巡洋艦和潛艇上發射,最大射程達1000千米,戰鬥部重量可達400千克。該型導彈可摧毀所有類型的水面艦艇和地面目標,且無法被導彈防禦系統或防空系統攔截。其速度達到馬赫數9以上,可保證突破防空反導系統,能夠攻克任何現代或未來的防空系統,能夠對海上和陸上的目標實施精準和有力的打擊。
反高超聲速武器被世界各國提到重要議事議程
據專家估計,高超聲速導彈可以擁有難以想象的速度,可達聲速的10倍以上。專家稱,這是一種攻擊性武器,而不是防空或反導武器。它的優勢首先在於它的超聲速,速度為馬赫數6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能在6小時內環繞地球一週。也就是説,高超聲速導彈、炮彈和帶翼航天器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抵達地球上的任何一點,迅速打擊數千或上萬千米外的各類軍事目標,拓展了戰場的空間。正因如此,高超聲速飛行器給目前防空系統的壓力極大,一些著名的地空導彈,如美國的“愛國者”、俄羅斯的S-400甚至無法攔截和擊落它。
S-500防空導彈
矛必有盾,水漲船高。2023年高超聲速武器防禦項目迎來關鍵節點。美國雷神公司和諾·格公司各自研發的高超聲速武器滑翔段攔截彈均進入初步設計階段,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的滑翔破壞者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彈項目則進入第二階段。隨着美國“標準”-6Block1B艦載導彈加速測試、列裝,不排除測試攔截高超聲速導彈。俄羅斯將繼續探索S-500防空反導系統攔截高超聲速導彈的能力。日本也會開啟高超聲速導彈攔截器設計工作,並改進03式地空導彈,強化與美技術合作,應對高超聲速武器威脅。以色列將進一步推進“箭”-4反導系統研發,應對高超聲速武器威脅成為系統核心指標。
高超聲速導彈的剋星是反導系統。反導攔截技術按發射地分為陸基、海基和天基,分別是指反導系統從陸地、海上和天空發射。按照攔截時機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助推段”防禦系統,“末段”防禦系統,以及“中段”防禦系統。
中段攔截的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適合進行攔截。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組成龐雜、技術難度極高,陸基中段反導的最重要目標就是遏制核大國進行大規模核打擊,其中以陸基和潛射遠程、洲際彈道導彈為主。
彈道導彈從發射到進入中段飛行的時間很短,如果想要在中段實施攔截,就要盡可能提前發現對方發射的彈道導彈,同時要在其上方進行跟蹤、計算飛行彈道,這樣才能計算出最佳攔截點,緊接着將中段攔截彈發射到攔截點的位置,釋放攔截彈頭。這樣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攔截過程。將來某一天,當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井呼嘯而出後,對距離8000千米~12000千米以外的目標要求30分鐘就能命中。這就需要有一種武器能夠在導彈到達目標前,就能夠偵察到攻擊導彈並發出戰略預警,及早使人們進入防空洞或者發射反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外攔截撞毀前來襲擊的敵方導彈。這項任務現在主要是用“導彈預警衛星”來執行完成的。因此,構成一個完善的中段反導攔截系統是很複雜的工程,要有強大的導彈預警監測系統,而構成這個預警監測系統的核心就是導彈預警衛星,還要輔助於一些遠程測控雷達,同時還要有高效、快捷的指揮系統。
導彈預警衛星,就是指用於監視和發現敵方戰略彈道導彈並發出警報的偵察衛星。通常被發射到地球靜止衛星軌道,由幾顆衛星組成預警網。
如果想在敵方彈道導彈剛一升空就能發現其蹤跡並全程追蹤,目前只能依靠偵察衛星。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國防支援計劃”導彈預警衛星系統探測到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發射,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提供預警。2017年1月20日,美國空軍“宇宙神”-5運載火箭將GEO-3監視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加入分別於2011年和2013年發射的GEO-1和GEO-2衛星行列後,構成了“天基紅外系統”。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導彈預警衛星計劃起步稍晚。目前,俄羅斯已有9顆大橢圓軌道預警衛星在軌工作,已形成對美國全境洲際導彈發射場的全天時覆蓋,其預警能力與美國相當。目前,俄羅斯名為“穹頂”的新系統被設計用於探測彈道導彈發射,並一路跟蹤其軌跡,大大提高了俄羅斯探測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的能力。作為這項計劃的一部分,從2015年開始,3顆叫作“苔原”的預警衛星已發射入軌。(孫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