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星內外
田佳玉 焦曉萌
左眼緊閉,半睜的右眼將覘孔與準星和目標靶連成“三點一線”,風裹挾着沙子呼嘯而過,黑洞洞的槍口沒有一絲晃動。下士李德洲持槍的手此時感覺有些酸麻,但肌肉記憶還是讓他將槍穩穩握住。
時間在子彈出膛的聲音裏流逝,李德洲終於“過五關斬六將”,站在陸軍某比武賽場上。
8月的朱日和熱浪滾滾,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陽光照得李德洲眼前白花花一片。汗水從額角流向下巴,他的身軀與大地緊緊貼合,兩肘與地面組成一個堅不可摧的三角。冷靜,再冷靜,直至心跳聲微不可察,他開始透過準星尋找遠處的目標。
終於,一粒黃豆大小的目標出現在瞄準鏡裏,李德洲沉靜下來。他屏住呼吸,視線鎖定那枚“黃豆粒”。一聲脆響,子彈劃破賽場的寂靜,直奔目標而去。
隨之,李德洲看見目標靶劇烈晃動了兩下。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開始搜尋下一個目標……
幾年前的一個秋天,鮮艷的大紅花戴在李德洲的胸前。從此,這個新兵從湖北宜昌走出來,走向遠離故鄉的綠色軍營。
他本以為自己的身體素質良好,適應訓練不在話下,可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讓他有些沮喪。第一天訓練,排好隊形後,李德洲看著身邊那位高大的山東戰友,還有那位精壯的四川戰友,瘦小的他好像只有站在隊尾的份兒。休息時,他聽到老兵説,只有綜合素質拔尖的戰士,才會被分到步兵連,才有更多機會在比武賽場上摘金奪銀。
哪個戰士不想在賽場上摘金奪銀呢?李德洲想證明,自己的身體雖瘦小,但力量並不小。
訓練時,他開始上強度。
跑步耐力差,他利用休息時間到操場練跑步。俯臥撐起不來,他就在熄燈後蒙着被子苦練平板支撐。班長一來查寢,他趕緊悄悄趴下裝睡,其實這一幕早就被班長看在眼裏了。
新兵連快結束的時候,李德洲雖然還站在隊尾,但他的訓練成績卻一路提高,名列前茅。考核時,他的綜合成績在新兵團排第一。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下連之後的李德洲,依然不敢放鬆。很快,陸軍組織的比武競賽打響。憑藉着優秀訓練成績,他被推薦成為全旅十幾名參賽候選人之一。
恒心和拼勁,李德洲都有,但此次比武要求使用新下發的高精度狙擊步槍。看著手裏這個“新夥計”,李德洲壓力倍增。幸運的是,旅裏幾位具備相關經驗的老兵向他伸出了援手。
在老兵的幫助下,李德洲開始一步步摸索。狙擊手射擊需要參考一份由距離、風速、溫度等關鍵數據組成的射表,可新裝備剛剛配發,還沒有可參考的數據。眼看比武集訓隊選拔在即,李德洲和戰友決定自己總結數據。從100米開始,在不同風速、不同俯仰角、不同溫度下進行射擊,把獲得的數據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增加10米再重復一遍……就這樣一點一點推進,他們終於靠自己總結出了新裝備的第一張射表。
訓練中,李德洲和戰友輪流躺在靶壕裏,給對方報彈着點,再根據彈孔的排布情況告訴對方如何修正。就這樣摸索了幾個月,他終於拿到了比武集訓隊的“入場券”。
信心滿滿地來到集訓隊,李德洲才發現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使用新式狙擊步槍射擊時,狙擊手需綜合考慮賽場的地理因素,還要處理突發情況。這是對狙擊手心理素質的巨大考驗,要求他既要“瞄得準、打得穩”,更要“算得快又精確”。這樣的高要求,常常令他難以應對。
每天訓練結束後,李德洲都會寫一份訓練總結。每次的彈道、俯仰角、彈着點,甚至每一次射擊完畢的感受都在本子上寫得清清楚楚。他相信溫故而知新,通過這些總結,一遍遍琢磨如何調整射擊狀態,進而預判自己的彈着點和環數。靶紙、彈孔、槍聲、彈殼,擠滿了李德洲的生活。
進入狀態的他終於站在了比武的賽場上,而他要面對的,是各單位優中選優的高手。對手們摩拳擦掌,個個蓄勢待發。李德洲把自己的槍摸了又摸,在心裏和它相互鼓勁。
比武開始,目標靶間斷出現,李德洲的目光緊緊盯住瞄準鏡。他像座雕塑般一動不動,只有食指輕輕按住扳機。
突然,槍聲響起,後坐力帶動槍身運動,結結實實地抵在他的肩窩上。
“果斷擊發”,這是狙擊手追求的狀態。看到遠方的目標靶被子彈擊中,他終於滿意地起立收槍。
課目一項接一項進行,李德洲並沒有關注成績,他只想一個接一個命中目標。
隨着最後一聲槍響,最後一個目標靶落下。200多個日日夜夜的付出,終於迎來了收穫。
集合的哨音又響起,李德洲和戰友像往常一樣來到訓練場。臥倒、據槍、瞄準、擊發,他的動作一氣呵成。準星之內,他是目光堅毅的狙擊手,只待一聲令下,便向目標發出致命一擊。準星之外,他還是那個戴着大紅花告別故鄉的青年,有夢想、有拼勁,用心走好自己每一步軍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