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在日菲部署導彈部隊,美日將制訂聯合作戰計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26 17:27:54
來源:環球時報

欲在日菲部署導彈部隊,美日將制訂聯合作戰計劃?

字體:

  據日本共同社24日報道,美軍計劃在所謂“台灣有事”時,在日本的西南諸島和菲律賓部署導彈部隊並設立臨時軍事基地。消息人士稱,日美雙方將在12月制訂首份“應對&&緊急事態”的聯合作戰計劃,並將導彈部隊的部署方案納入其中。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鐸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如果爆料屬實,美日制訂聯合作戰計劃以及在日菲部署美軍部隊反映了美日菲在抓緊落實今年上半年三方峰會軍事安全層面的一些具體舉措。“這其中,美國是總指揮,日本則蠢蠢欲動,有自身的訴求和利益考量,菲律賓更多是在配合。”不過,外媒在報道中也提到,雖然日本政府持續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合作關係,但最近一段時間中日關係出現一些緩和改善的跡象,兩國之間也恢復了多項擱置已久的雙邊磋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中方堅決反對有關國家以台灣問題為藉口,強化地區軍事部署,挑動緊張對抗,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駐日美軍聲稱隨時準備應對潛在“危機”

  據共同社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美軍計劃在從鹿兒島縣和沖繩縣延伸至台灣的西南諸島區域部署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這支部隊配有“海馬斯”火箭炮等裝備。在“台灣緊急事態”迫在眉睫之時,美軍將依據“小規模部隊分散部署”的作戰指導方針,在有人居住的島嶼上建立臨時基地。日本自衛隊預計將負責提供彈藥和燃料等後勤支援。

  美國《星條旗報》25日報道稱,去年11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駐紮在沖繩的第12團改編為“第12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第12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將與(美日)聯合部隊以及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力量相結合,支持威懾努力,並隨時準備應對潛在的危機。”駐紮在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1遠征隊發言人伊莎貝爾·伊斯基耶多25日告訴《星條旗報》。

  與此同時,共同社報道稱,美軍計劃在菲律賓部署隸屬於陸軍多域特遣部隊的導彈部隊。報道稱,多域特遣部隊旨在在空中、陸地、海洋、太空、網絡和信息領域開展行動。《星條旗報》透露,近年來,位於華盛頓州劉易斯-麥科德聯合基地的美國太平洋陸軍第一多域特遣部隊已派部隊前往日本進行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美國已經借聯演之機,將“堤豐”陸基中導系統部署到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方首次在海外和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導彈系統。共同社還提到,2023年2月,美國和菲律賓同意將菲律賓可供美軍使用的基地數量從5個增加到9個。預計這些基地將在“&&發生意外”時投入使用。

  《星條旗報》引述日本戰略研究論壇高級研究員、退役海軍上校格蘭特·紐舍姆的話説,導彈部署可能有助於打破對台灣的封鎖,但它們的真正用途是在發生全面戰鬥或作為威懾時。他説,共同社報道的聯合作戰計劃“表明(美日)兩國有更高程度的意願捍衛各自的利益——必要時通過戰鬥”。

  日本網民:不應捲入戰爭

  軍事專家張學峰25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美國試圖戰時在日本西南諸島以及菲律賓部署導彈,例如“海馬斯”發射的陸軍戰術導彈、精確打擊導彈以及“堤豐”系統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和“標準-6”導彈,以封鎖相關海域,打擊海上艦艇以及岸上目標。“但是這些導彈自身安全很成問題。這些島嶼較小,難以組成完備的、強大的防空網絡。如果美國試圖在這些島上部署導彈,攻擊解放軍目標,那麼這些導彈將首先被解放軍從島上清除掉。”

  軍事專家張軍社認為,美日加緊勾連的一個背景是美國未來的亞太戰略和對華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美國軍方抓緊時間強化與盟國之間的軍事勾連,旨在維護地區影響力。在張軍社看來,美日以及菲律賓加速在日本西南諸島和菲部署導彈,與此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主動曝光“美國仁愛礁特遣隊存在”一事如出一轍。

  丁鐸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美日菲的勾連也會對“台獨”分子起到一定教唆及鼓動作用。“這種態勢顯示美日菲在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的聯動,即菲律賓在台灣問題上對美日以軍事安全合作的名義提供便利,反過來美日在南海問題上對菲律賓的挑釁性主張和訴求提供支持。”也有專家認為,共同社的爆料似曾相識,即日媒放出針對中國的“勁爆消息”,然後美日官方都不作回應,這可能是它們在“唱雙簧”,目的是在誇大地區緊張局勢的同時測試中國的反應。

  美國媒體在24日的報道中提到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今年10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文中稱,鋻於過去十年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美國盟友是否願意協助“保衛台灣”至關重要。最關鍵的是日本將在多大程度上與美國並肩部署軍事力量。《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原文中一段內容顯示,儘管85%的日本民眾對美日同盟持積極態度,但只有15%的人支持與美軍並肩作戰“保衛台灣”。

  日本《沖繩時報》25日則發表社論質問道:“儘管日美雙方將這些措施解釋為強化威懾力,但從普通居民的視角來看,這些更像是軍方的思維。二戰後,沖繩承擔了巨大的軍事負擔。在繼續無視安保體制結構性扭曲的情況下,以‘台灣緊急事態’為前提,沖繩的軍事堡壘化仍在加速。沖繩對日本究竟意味着什麼?”

  有日本網民在相關報道下留言稱,“台灣問題與日本無關,日本不應捲入戰爭。日本必須建立一種完全不協助美軍利用西南諸島介入‘台灣緊急事態’的機制,確保不參與他國爭端,避免讓普通國民陷入戰爭的危險之中”。

  港媒:石破茂對敏感歷史問題持務實謹慎態度

  美日未來軍事合作也面臨不確定性。日本《産經新聞》日前報道稱,美國拜登政府圍繞“印太地區”的安保,一直較為重視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和美日韓三邊安全關係。但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則傾向於同領導人之間在貿易等領域展開交易,預計包括日美同盟在內的地區多邊框架的不確定性將增加。

  日本《讀賣新聞》認為,特朗普上任後可能會要求日本政府增加防衛開支。此外,日本方面還擔憂,七國集團(G7)的團結可能會因支援烏克蘭而遭到破壞。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在社論中寫道,相較於重視與盟友關係的拜登政府,特朗普則對盟友“搭美國便車”感到強烈不滿。雖然鋻於東亞“形勢緊張”,繼續確保美國在地區的參與非常重要,但日本不能滿足超出自身能力的過分要求。

  近一段時間中日關係出現緩和。共同社、《朝日新聞》等媒體23日報道稱,日本外相岩屋毅最快有可能在12月下旬訪問中國。此外,第14次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21日下午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會後,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與日本等國防務部門領導舉行會談。22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擴大免簽國家範圍。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對包括日本在內的9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日本新潟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張雲的觀點認為,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履歷表明,他對待敏感的歷史問題持務實謹慎態度。他將尋求穩定與中國的關係,因為除了與韓國改善關係外,中國是日本在該地區唯一可以改善關係的國家。

  不過,張軍社提醒稱,作為中國的鄰國,日本有意願和中國改善關係,但我們也需要警惕日本既想與中國合作又不停止遏制打壓中國的兩面性。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