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平洋空軍2025年將專注於敏捷戰鬥部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15 14:53:35
來源:中國航空報

美太平洋空軍2025年將專注於敏捷戰鬥部署

字體:

  部署到印太戰區的美國和聯軍飛機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進行大象漫步。

  據美《空軍與太空力量》網站報道,美太平洋空軍計劃於2025年夏季在太平洋舉行的大規模演習REFORPAC,將達到空軍近年來從未有過的規模:將近300架飛機部署在25個地點。

  太平洋空軍副司令勞拉·蘭德曼 中將在10月23日的AFCEA TechNet印太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美空軍將利用這次演習來演練敏捷戰鬥部署,這是一種作戰概念,目標是將一小隊飛機和飛行員部署到偏遠或形勢嚴峻的地區,産生空中力量,並根據需要快速調動。

  明年REFORPAC軍演目標

  據美媒披露,2025年夏天,美空軍將啟動代號為“部隊重返太平洋”(REFORPAC)的大規模空戰演習,該演習類似冷戰時期北約舉行的“部隊重返德國”(REFORGER)演習(注:“部隊重返德國”演習旨在演練北約與華約發生衝突時,能夠快速向西德部署部隊。該演習開始於1969年,除1989年外每年都舉行,直到1993年冷戰結束為止),將着眼印太地區可能發生的高端戰爭,演練“敏捷作戰應用”等新型作戰概念。

  2025年夏季在太平洋舉行REFORPAC大規模演習的主要目標是:整合和試驗後勤、維持和賦能能力,以快速和大規模地將第五代戰鬥機、指揮和控制飛機以及將空運和空中加油帶入西太平洋,大約有25個部署地點、近300架飛機以及其他軍種和夥伴國家參與其中。

  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

  美空軍官員&&,REFORPAC只是美空軍在未來幾年將實施的一系列大規模演習之一,因為美空軍試圖重新定位自己,以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鋻於威脅的緊迫性,必須以緊迫和快速的方式進行轉變。

  美空軍將利用這次演習來專注於敏捷戰鬥部署,一方面演練這一新的作戰概念,一方面重新定位美空軍,為印太戰爭做實戰準備。

  蘭德曼説:“我們正在同時進行多個敏捷戰鬥部署操作,這是一個改進我們的能力、加強我們的合作夥伴關係、測試和強調敏捷戰鬥部署以及將互操作性轉變為可互換性的機會。”

  敏捷戰鬥部署起源於太平洋空軍,美空軍強調了它在空軍可能需要“跳島”或在擁有二戰時期機場的地方行動的重要性。

  蘭德曼認為,“在進攻和防禦行動、後勤、維持、指揮和控制或戰鬥管理方面,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因此,像REFORPAC這樣的演習將幫助美空軍確定壓力點和應對挑戰的創新解決方案,她希望行業提供幫助。

  她説:“我們要求你們把最好的想法、概念、最新技術、準備好的工具包帶到印太戰區,為試驗做好準備。幫助我們挑戰現狀,幫助我們強調敏捷戰鬥部署以及我們指揮和控制和執行後勤補給的能力,以及我們在整個戰區執行動態部隊移動的能力。“

 美國正在擴建天寧島的國際機場,將其作為備用燃料樞紐。

  軍演規模不斷擴大

  美空軍參謀長戴維·奧爾文在8月&&,REFORPAC演習的參與方將來自美國戰略司令部、美國北方司令部、美國印太司令部及空中機動司令部,並將與其他重大演習相吻合,如兩年一度的澳大利亞和美國主導的大型活動“竹鷹”(Bamboo Eagle)和“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軍演。

  2025年夏季的REFORPAC軍演規模空前,如果美空軍達到預定的計劃,在飛機數量和作戰地點方面將大大超過美空軍近年來舉行的其他主要演習:

  2023年5月,由PACAF領導的“北方邊緣”演習有150多架飛機穿越阿拉斯加。

  去年夏天在印太地區舉行的大規模空中機動司令部演習“機動守護者23”演習有70架飛機部署在多個地點。

  太平洋空軍最大的年度多邊演習“應對北方”演習在2月份有85架飛機經歷6個機場。

  “竹鷹”演習是一項專注於東太平洋的新型大規模演習,6月份在大約12個地點有大約150架飛機參加。

  “勇敢之盾”演習是美國軍隊規模最大的演習之一,包括所有六個軍種,2022年有200多架飛機。官員們沒有透露有多少人參加了2024年的演習。

  即使是去年6月舉行的北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演習“空中衛士”,也只有250架飛機,其中包括100架美國飛機。

  而2025年夏天將舉行的REFORPAC軍演,無論是組織架構還是參與方,以及動用的裝備(近300架飛機)和涉及的部署地點(約25個部署地點)等,都超過了之前的各類軍演。

  簡析

  美空軍“部隊重返太平洋”(REFORPAC)的大規模空戰演習繼續延續冷戰思維,其目標是演練在印太地區可能發生的高端戰爭中的“敏捷作戰部署”等新型作戰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習將是美空軍近年來從未見過的規模:預計將有近300架飛機分佈在25個地點參與其中。這種規模不僅體現了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重視程度,還反映了美軍在印太地區戰略布局的廣泛性。

  參演的美空軍部隊將從阿拉斯加、夏威夷、關島及美國其他地方的基地部署到西太地區的前沿陣地。這種多點部署模式在於演練提升美空軍在該地區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並積累經驗以增強其在複雜戰場環境下的威懾力及生存能力。

  另外,美國軍方正在開發更多部署飛機的選擇——在關島本身以及附近的天寧島和塞班島等。這也是美軍敏捷戰鬥部署的一部分。今年美空軍重點演練掌握新的異地跳躍部署。2月,美國和盟國飛機在關島、塞班島和天寧島三個島嶼的6個機場之間來回穿梭飛行。由美國主導的“勇敢之盾”演習首次包括從松島和八戶的日本基地開展行動的美國戰鬥機。這樣日本的這些基地都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充當美國飛機的部署地點。8月,美國向澳大利亞東部布裏斯班附近的澳大利亞空軍基地部署了B-2隱身轟炸機。

  美國空軍參謀長在4月訪問天寧島後説,“我們在天寧島的飛行員正在成功地擴展我們的敏捷戰鬥部署選項,以增強威懾力、增加靈活性,並在需要時迅速産生戰鬥力,他們是推進我們在印太地區機動計劃的探路者。”

  美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兼國防項目主任斯泰西·佩蒂約翰則説,“讓美軍在更多地點以較小的部隊行動,會降低中國成功發動大規模先發制人的可能性,希望這會增加中國的懷疑,即它能否迅速、輕鬆地贏得一場戰爭”。

  有關分析認為,美空軍明年夏天的REFORPAC軍演聲勢浩大,尤其是敏捷戰鬥部署概念,從理論上看是可以通過分散部署而提高其生存能力。因此,美軍正在升級恢復分佈在太平洋二戰時期的機場,以應對中國龐大的導彈庫的威脅。

  然而,儘管敏捷戰鬥部署看起來很有創意,但實際情況並非像美空軍設想的那樣。無論是在太平洋地區美軍現有的基地,還是美軍正在恢復升級的太平洋地區二戰時期的機場,且不説都在中俄多型導彈的覆蓋範圍,僅從美軍自身來看就暴露出諸多問題。

  首先,反映了美軍在印太地區現有軍事基地防禦能力的嚴重不足。儘管美軍加大投入升級改造關島等基地的防禦能力,但面對大國競爭及複雜的高端戰爭環境,其基地都處在大國導彈庫的輻射範圍。因此,美軍採取分散生存的策略,恰恰暴露過分依賴大型基地的弱點。

  其次,同時也反映了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遠遠不夠,軍事建設也沒有達到所需的速度。尤其是預算不足意味着許多項目都位於沒有資金的願望清單上,相互競爭的優先事項使購買新飛機裝備與混凝土防禦工事相衝突,而遙遠分散佈局的地點又加劇了後勤保障的困難。

  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是物流。將設備、備件、燃料、彈藥和支援人員運送到分散在該地區各地的地點,這些地方以及運輸過程本身就可能受到敵方的攻擊。儘管部分解決方案是提前儲備物資,但美國仍然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將物資輸送到正確的地點,要不然即使實施敏捷戰鬥部署也可能難以得到基本的後勤保障。從生存能力角度來看,分散部署似乎可以提升生存概率,但當飛機如此廣泛分散部署時,不僅延長作戰集結時間,而且實際情況是不可能擁有支持大規模飛機行動的後勤保障。(徐秉君)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