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消息報》網站9月22日刊發一篇文章,題為《俄羅斯海軍在東方的巢》,作者是德米特裏·博爾堅科夫。文章摘編如下:
本週在堪察加半島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俄羅斯海軍兩艘新型第四代核動力潛艇——955A型“亞歷山大三世”號戰略導彈潛艇和855M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號多功能攻擊核潛艇加入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第二件是駐紮在堪察加半島的第25潛艇師被授予納希莫夫勳章。
值得指出的是,這兩艘潛艇是一起來到勘察加半島的,這意味着它們在北極地區執行了聯合航行和演訓任務。在俄羅斯當代史上,這是1991年後核潛艇首次編隊從冰下穿越北極地區。
目前,俄羅斯只有北方機器製造廠在建造核潛艇。在核潛艇交付給俄海軍艦隊後,必須轉移到母港基地。俄羅斯有兩個這樣的基地——分別位於科拉半島和堪察加半島。核潛艇可以通過不同路線轉移到太平洋。最短的是北極航道,根據路線的不同,航程從2000&&到4000&&不等。然而,北極航道也是最困難的航道,因為要在複雜的水文氣象條件下和冰雪環境中行進。如果核潛艇發生意外,將無法迅速浮出水面。同時,北極地區海底構造複雜,對北冰洋水域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例如,當核潛艇進入楚科奇海時,其深度不足以進行隱蔽的水下航行,航行難度很大。
1963年9月,蘇聯658型核潛艇K-178號完成首次跨越北極的冰下航行。
在冰下的潛艇編隊穿越非常複雜。除其他因素外,潛艇之間的通信也會遇到問題。
據報道,蘇聯潛艇於1938年出現在堪察加半島,並成立了第41潛艇師。自1963年起,當地開始接收核潛艇。
20世紀90年代初,位於堪察加半島的潛艇部隊共擁有5個潛艇師和約50艘核潛艇。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美國人稱之為“蘇聯潛艇兵的蛇巢”。
在蘇聯解體後,經過縮編、重組,俄海軍成立了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部,下轄第25師和第10師。
第25師曾擁有667BDR型核潛艇。隨着這些潛艇退役,新的955型和955A型核潛艇取而代之。“亞歷山大三世”號成為第25師的第五艘核潛艇。第一艘是2015年抵達的955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核潛艇,隨後是2016年抵達該師的“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之後,955A型“奧列格大公”號核潛艇於2022年抵達。“蘇沃洛夫大元帥”號則於2023年抵達。可以説,這支俄羅斯彈道導彈核潛艇部隊的力量現已恢復。在2030年前,還將有兩艘核潛艇抵達。
至於第10師,它曾擁有971型和949A型核潛艇。遺憾的是,2010年代初啟動的971型核潛艇現代化進程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目前只有一艘該型號核潛艇(“庫茲巴斯”號)在服役。949A系列的情況要好一些。“伊爾庫茨克”號和“車裏雅賓斯克”號兩艘核潛艇正在為攜帶“口徑”、“縞瑪瑙”和“鋯石”導彈進行現代化改造。根據報道,“伊爾庫茨克”號的升級改造工作已經完成。“特維爾”號、“鄂木斯克”號和“托木斯克”號也在服役。“鄂木斯克”號還在不久前結束的“大洋-2024”演習中發射了“花崗岩”導彈。2022年,“新西伯利亞”號加入,成為太平洋艦隊首艘第四代攻擊核潛艇。現在,第二艘第四代攻擊核潛艇——“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號——也已抵達。未來五六年內還將有更多的第四代攻擊核潛艇抵達。
報道稱,新潛艇大大加強了俄羅斯在堪察加半島的核潛艇部隊力量。未來,“別爾哥羅德”號和“哈巴羅夫斯克”號核潛艇也將抵達遠東地區,並將隸屬於不久前新組建的一個師,其番號尚不清楚。這兩艘核潛艇將載有新型超強水下武器——“波塞冬”核魚雷。(編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