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2日刊發一篇文章,題為《美國海軍版F-35戰鬥機有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作者是馬婭·卡林。文章摘編如下:
縱觀其研發歷史,F-35“閃電”Ⅱ型聯合攻擊戰鬥機一直受到延誤和預算超支的困擾。雖然達到初始作戰能力的時間比預期要長得多,但最終成果是一架性能優越的戰術戰鬥機。然而,F-35項目的批評者並沒有偃旗息鼓,而是繼續指出該戰鬥機面臨的挑戰。隨着美國與其他大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以及軍事規劃者將目光投向廣闊的印太地區,有關F-35戰鬥機航程的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尤其是在海軍方面。
由於要從航母上起飛,艦載機飛行員着陸加油的選擇受到了限制。實際上,他們通常必須回到航母上加油。如果航母所載戰鬥機的航程不夠遠,那將意味着航母必須航行到離對手更近的地方,以便發起有效的攻擊行動,而這可能會使航母自身暴露在敵人的防禦武器之下。
那麼,F-35戰鬥機存在航程方面的問題嗎?如果有的話,海軍能做些什麼呢?
報道稱,F-35戰鬥機被廣泛視為當今最卓越的第五代空中&&,兼具隱身性、多功能、航程遠、最高速度快以及電子戰/航空電子設備先進等優勢。F-35戰鬥機有三種型號,其規格各異,重要的是,航程也不同。
F-35A戰鬥機被稱為這類戰鬥機中的“跑道女王”,因為它像傳統戰鬥機那樣起飛和降落。這款成本較低的機型需要約8000英尺(約合2438.4米)長的標準跑道才能正常起降。F-35B戰鬥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閃電”Ⅱ型戰鬥機。作為F-35戰鬥機三種型號中機械結構最複雜的一種,F-35B戰鬥機具有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的能力。
海軍使用的是F-35C機型,昵稱“查理”。F-35C戰鬥機為航母作戰而設計,載油量在三種型號的F-35戰鬥機中最大,因此航程最遠。在滿載情況下,它的作戰半徑為600&&,在空對空任務配置中優於作戰半徑為570&&的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攻擊地面或水面目標時,F-35C戰鬥機仍可保持其作戰半徑,而“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減少至僅320&&。
雖然“閃電”Ⅱ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超過了“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但有效載荷完全不及後者。它以自身作為隱形飛機的特點彌補了這一不足,其雷達截面比F/A-18戰鬥機小了三個數量級。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隱形飛機都不會令航母本身隱形。儘管F-35C戰鬥機航程更長,航母仍然必須置身險境才能發起進攻行動。
報道稱,雖然F-35戰鬥機仍然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但海軍已經在以F/A-XX項目的形式研發其下一代戰術戰鬥機。這種噴氣式戰鬥機旨在取代“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預計將具有隱身、機載定向能武器能力,並能夠與無人系統集成。根據海軍追求的目標,它的航程可能比F-35還要遠。
然而,目前沒有哪款艦載機擁有足夠的航程來保證航母自身安全。如果美國海軍想要保證航母安全並讓其繼續發揮作用,就必須考慮其他選擇。(編譯/胡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