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水下競爭增加潛艇撞擊風險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4 09:33:04
來源:參考消息

英媒:水下競爭增加潛艇撞擊風險

字體: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19日發表題為《打造最佳潛艇的水下軍備競賽內幕》的報道,記者是喬治·格裏爾斯。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和俄羅斯等國正在進行一場水下軍備競賽,以開發最安靜、最強大的潛艇。

  北極地區不斷變化的氣候使挪威周圍海域成為這場貓鼠游戲的前線之一。無論是對橡膠隔音瓦等材料進行設計上的些許調整,還是戰術上的細微變化(比如隱藏在海水鹽度躍層之間),都可能在這場游戲中發揮重要作用。

  北約潛艇部隊指揮官、美國海軍少將佈雷特·格拉貝&&:“冰川融化給航運、交通和國家資源帶來了許多新機遇。這裡全部是國際水域。作為北約力量的一部分,我們在此幫助確保過境安全,就像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所做的一樣。”

  據報道,隨着世界各國突破潛艇戰的邊界,發生事故的風險也在增加。2000年,一枚魚雷意外爆炸後,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118名艇員在北極海底遇難。災難發生後,克裏姆林宮採取了謹慎措施以加強水下合作,如定期舉行國際演習,演練救援任務。

  時至今日,俄羅斯仍然是國際潛艇逃生和救援聯絡處(ISMERLO)的成員。這是一個由41個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悲劇發生後成立,旨在協調對受困潛艇人員的救援任務。

  理論上説,這意味着儘管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但如果克裏姆林宮請求幫助,北約國家仍有義務營救俄羅斯潛艇。

  俄羅斯今年沒有參與在挪威舉行的“強力君主”軍事演習。該演習每三年舉行一次,目的是演練營救潛艇艇員。

  沿着蜿蜒曲折的挪威海岸線望去,一架P-8“海神”號海上巡邏機在北海上空低空飛行。

  在水面下約70米處,一艘潛藏的瑞典“烏普蘭”號潛艇假裝遇險。它的拯救者是一艘白色潛水器,綽號為“尼莫”號,與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同名。

  “尼莫”號由英國、法國和挪威共同擁有,可容納15人。在真正的緊急情況下,為營救受困潛艇上的全部艇員,“尼莫”號需要多次往返。它將停靠在受困潛艇頂部,讓艇員從艙口逃生。

  一旦安全登上潛水器,艇員們將被運送到水面,並轉移到支援船上的減壓艙中。

  他們最長將在高壓氧艙中度過72小時——高壓氧艙是一種密閉的圓柱體,其內部氣壓會慢慢降低。發生事故的潛艇艇員有患減壓病的風險,這是一種因為在高氣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在人體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導致的疾病。

  潛艇事故——至少是那些公之於眾的事故——是相當常見的。2005年,美國“舊金山”號核潛艇撞向了太平洋的一座水下山峰。2009年,英國“前衛”號核潛艇和法國“凱旋”號核潛艇在北大西洋相撞。

  “這些發生撞擊事故的潛艇極其安靜,它們極其擅長隱身,其目的就是找到遠離航道最安靜的水域。它們撞到一起很意外嗎?”夏普問道,“最危險的時刻是當你到達水面,到達潛望鏡深度時,你撞上了一些不知道的東西。”

  鋻於歐洲和英國30%的天然氣供應是通過北海海底的水下管道連接起來的,該地區的潛艇巡邏行動對歐洲安全尤其重要。挪威海軍高級指揮官埃斯彭·拉斯穆森説:“如果這些管道出了什麼問題,對歐洲來説將是一場災難。”

  報道稱,與其他北極國家一樣,挪威也在購買潛艇。考慮到現代衛星的精密程度可令敵方軍隊較為容易地互相監視,各國大力投入深海隱形能力建設也就不足為奇了。拉斯穆森説:“水下仍然是一個很好的藏身之處。”(編譯/胡溦)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