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武警特戰隊的“奮鬥箴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18 17:08:02
來源:解放軍報

一支武警特戰隊的“奮鬥箴言”

字體:

  排爆手的挫折與成長

  當倒計時的數字停止閃爍,排爆手鄧高傑半蹲在“炸彈”旁,長舒了一口氣。

  轉移引爆“炸彈”、卸下沉重的防爆服……走下訓練場之際,復盤已經在鄧高傑頭腦中展開——剛才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決定排爆的成敗。

  武警內蒙古總隊巴彥淖爾支隊某大隊特戰分隊排爆手鄧高傑,平日裏陽光開朗。走上戰位,面對壓力,他卻有着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

  其實,對鄧高傑和戰友們來説,成長歷程中,他們常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要麼頂住壓力向前,要麼選擇離開。

  第一次獨立拆彈,鄧高傑失敗了。那種汗如雨下、手足無措的感覺,令他至今難忘。這種挫敗感,一度令他對特戰訓練産生恐懼。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敢獨立執行拆彈任務。

  留意到鄧高傑的反常狀態後,大隊長布和圖木爾為他定下一個目標:“別灰心,拆彈需要多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你先試着把基礎模型琢磨透。”

  伴着大漠沙海的寂寥夜空,鄧高傑一遍又一遍從失敗中汲取經驗。

  承受壓力的過程有多痛苦,壓力釋放的那一刻就有多痛快。第一次獨立拆彈成功時,鄧高傑摘下防護面罩,滿臉通紅地向戰友們招了招手,向着夕陽扯着嗓子大吼一聲。

  從那一刻起,似乎有一種力量在鄧高傑的身體裏生根發芽。“那是用拼搏和奮鬥換來的成就感。”他説。

  正是這種成就感,一步步推動着鄧高傑成長為大隊的“訓練標兵”。在支隊專業比武中,他勇奪第一名。

  每一次與壓力的較量,都是對自我極限的突破;每一次奮力拼搏,都是向着夢想邁進的堅實步伐。每當面臨困境,他就會想起一個個深夜鑽研拆彈原理的情景。

  “來吧,接着練!”訓練場上,短暫休息後,鄧高傑帶着戰友們繼續攻堅。

  一陣電閃雷鳴過後,戰友們抬頭望向遠處的天空,只見一道彩虹橫跨天際。

  心中有光,何懼風雨。美麗的彩虹之下,年輕士兵們奮力攻堅的身影那樣矯健,那麼勇毅。他們的目標,是成為頂尖排爆手。(賀喜)

  一支武警特戰隊的“奮鬥箴言”

  武警內蒙古總隊巴彥淖爾支隊某大隊大隊長布和圖木爾(左四)正在向戰友講解戰術戰法。 張宇樞攝

  夜幕籠罩着村莊,偶爾的犬吠,預示着即將到來的“風暴”。

  黑暗中,武警特戰隊員的眼睛,閃爍着銳利的光芒。像緊盯獵物的獵豹,他們隨時準備出擊。

  突然,一陣來自對講機的急迫低語打破寧靜:“對方可能攜帶‘爆炸物’,不要給他們引爆的反應時間!”

  “收到!” 低沉的回答,掩蓋不住特戰分隊指揮員布和圖木爾激動的內心。苦練多時,利劍終於出鞘!翻墻、破門、抵近……布和圖木爾與隊員們憑藉過硬的戰術動作,迅速突入,將對手“全殲”。

  短短數分鐘,一次實兵對抗宣告結束。這背後,是武警巴彥淖爾支隊某大隊特戰分隊官兵們數年如一日的苦練。

  伴着旭日,這群特戰隊員踏上新的征途,去迎接新的挑戰……

  “沒有人天生就是特戰隊員”

  戰術訓練場上,一群生龍活虎的特戰隊員正在揮汗如雨,帶隊的是大隊長布和圖木爾。筆者問道:“大隊長,選拔一名特戰隊員,除了體能素質,最重要的是看什麼?”

  “要選就選盧彥鵬這樣敢拼搏的兵!”説罷,布和圖木爾指了指訓練場上一個矯健的身影。

  順着大隊長指的方向看去,那名年輕下士黝黑的臉頰上,一雙眼睛特別亮。

  “我要進特戰分隊!”入營第一天,還是新兵的盧彥鵬就向班長表明了自己的願望。

  影視劇裏,特戰隊員們危急關頭面臨的生死考驗,如此驚心動魄;現實生活中,班長們比武奪魁的熱血故事,那麼令人津津樂道……這一切,在這名熱血青年的頭腦裏,編織出一個激情澎湃的夢。

  然而,真的到了填寫新兵下隊分配意願時,盧彥鵬卻猶豫了:雖然很想去特戰分隊,但自己跑得不快,力量也不強……

  原本活潑開朗的盧彥鵬漸漸沉默,班長高全年看在眼裏。

  一天,高全年將盧彥鵬帶到了大隊榮譽室,從一個展櫃裏小心翼翼取出一個泛黃的日記本。

  輕輕翻開一頁,盧彥鵬發現,日記本上的字歪歪扭扭,還夾雜着些許拼音,從記錄隊列動作要領,到總結射擊平正關係,不可謂不詳細。

  不過,這本日記裏出現最多的句子,卻是日記作者為自己加油的話語:“馬上就選拔特戰隊員了,相信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這,竟是大隊長布和圖木爾十幾年前寫的日記!盧彥鵬愣在原地。

  高全年對盧彥鵬説:“別看咱們大隊長現在樣樣全能,其實他十幾年前剛來大隊時,體能素質一般,連漢語都説不流利。很多人都覺得,這個蒙古族年輕人幹兩年就該回家了。但他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一步步從普通戰士成長為大隊長。”

  “記住,沒有人是天生的特戰隊員,只要敢拼搏,你也可以的。”班長這句話如同一道光,照進了盧彥鵬的內心。

  為了能通過特戰隊員選拔,盧彥鵬腿上的沙袋總比別人重;為了練好射擊技能,他的虎口磨起了厚厚的老繭,直到形成肌肉記憶……

  冬日的戈壁,北風呼嘯。風雪中,年輕戰士用熱血和汗水書寫着奮鬥故事。

  時光不負奮鬥者。經過2年的努力,盧彥鵬終於在特戰隊員選拔中脫穎而出。一系列艱苦的考核結束後,他的雙腿累得顫抖不止,裹着厚繭的雙手磨脫了一層皮。

  那一刻,他笑得很燦爛。因為,夢想終於照進了現實。

  不久後,大隊組織強軍故事會,大隊長布和圖木爾推薦盧彥鵬上&分享自己的經歷。盧彥鵬害羞地撓撓頭:“我哪有什麼故事啊?”

  布和圖木爾卻笑了,他拿出一張“成長曲線圖”,上面記錄了2年來盧彥鵬五公里武裝越野的訓練成績:從最初的24分56秒,到年初的21分12秒,再到如今的20分12秒。

  “你看,這張圖上每一分每一秒的進步,都是你實打實付出的結果!”在大隊長和戰友們的鼓勵下,盧彥鵬站上了講&。

  “記得剛來大隊時,大隊長曾説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一開始,我對這句話真的是一知半解。”盧彥鵬頓了一下接着説,“現在,我明白了,沒有人天生就是特戰隊員。我想,來特戰分隊的最大意義,就是通過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通過不斷拼搏奮鬥,成為隨時可以出鞘的尖刀……”

  話音剛落,會場響起熱烈掌聲。這掌聲,是給盧彥鵬的,也是給大隊每名特戰隊員的。

  “在永遠向前的隊伍裏,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立在射擊訓練場上的“龍虎榜”,見證着特戰分隊勇士們為實現夢想而超越自我的故事。

  “龍虎榜”的榜首,“槍王”的名號格外顯眼。這個榮譽只留給在總隊比武中奪魁的隊員。至今為止,只有大隊長布和圖木爾上過榜。

  如果説,誰有希望衝擊這個紀錄,狙擊手李俊絕對算一個。

  “脫靶2發,陣地選擇不利於快速撤離,總評及格。”聽到靶壕報告的成績,布和圖木爾面帶慍色:“李俊,野外駐訓一個月了,你的成績還沒有突破過,好多人都超過你了!”

  李俊低下頭,舔了舔被風吹裂的嘴唇,尷尬地笑了笑説:“是時候把榮譽讓給年輕人了。”

  軍旅生涯12年,李俊手上的繭越來越厚,胸前的榮譽也越來越多。作為支隊的“神槍手”,他何嘗不想參加總隊的“八一槍王”挑戰賽,讓自己的名字光榮地列在大隊長後面?

  只是,還有不到3個月,李俊就要退伍了,他不想再那麼拼了。

  布和圖木爾看出了李俊的心思。作為大隊長,他無法接受也不會允許曾經的“神槍手”泯然眾人。

  在大隊,從來不缺奮鬥的榜樣。那年,時任中隊長的布和圖木爾,因為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二等功。他所帶中隊也連續4年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加重了布和圖木爾的骨膜炎,即便輕輕跺一下腳,也會疼得鑽心。但是,總隊比武的命令一到,他還是毅然帶隊站上了競賽場。從那以後,戰友們無論面對再大的困難,沒有人想過放棄。

  這天傍晚,布和圖木爾喊上李俊一起散步。兩個人不知不覺走到了射擊訓練場。看著眼前的“龍虎榜”,他們的思緒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冬天——那時,李俊嚷嚷着:“一定要成為最厲害的狙擊手。”

  “還記得嗎?以前,連‘針尖穿米粒’這樣小項目的紀錄,你都不肯讓給別人。可現在……”看著低頭不語的李俊,布和圖木爾掏出一雙磨得看不出紋路的戰術手套,遞給他説,“這雙手套陪了我8年,是跟我一起參加比武的‘老夥計’,現在我把它送給你。”

  李俊抬起頭,默默戴上手套,眼含熱淚。他明白,這個集體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多榮譽,是因為面對困難和風險,一代代特戰隊員們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

  大漠蒼茫,陰山深處,總隊“八一槍王”挑戰賽如約而至。戴着大隊長送的那雙手套,李俊平靜地走進賽場。

  當李俊敏捷地躍過多個障礙,平穩地準備據槍射擊時,布和圖木爾知道,那個“神槍手”又回來了!

  單項第一、團體第二,這是李俊給自己的“答卷”,也是他送給大隊的臨別禮物。

  退伍前,李俊終於登上了大隊“龍虎榜”榜首。鑼鼓喧天,伴着掌聲與歡呼,驕傲的“槍王”將這雙戰術手套,鄭重地交給了一名更年輕的優秀狙擊手。

  離別寄語中,李俊寫下這行字:“在永遠向前的隊伍裏,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一群人為同一件事拼盡全力,是幸福的”

  盛夏,河套大地處處生機勃勃。特戰隊員們的活力與激情,讓一處原本寂靜的峽谷熱鬧了起來。

  又一次踏進這個峽谷,一級上士劉德勝感慨不已——

  16年前,還是列兵的他第一次參加野外駐訓,就在這個峽谷。當時,面對體能與技能的極限考驗,他和戰友們咬着牙硬挺了過來。

  16年後,成長為一級上士的他,已經可以熟練地負責野外駐訓全流程戰術課目的導調與復盤工作。

  “紅方射擊角度受限,建議通過隊形的變換,來規避可能的風險……”復盤結束,劉德勝馬上被前來請教戰術戰法的年輕戰友們圍了起來。

  看著他們亮晶晶的眼睛、汗津津的臉龐,劉德勝不禁回憶起自己的“兵之初”。一次班會討論,他問班長,怎樣才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軍人?

  時任班長的布和圖木爾答得很簡單:“向身邊優秀的戰友學,向這個集體的優良傳統學,和這裡的戰友們一起向上生長!”這句話,劉德勝反復咂摸,記到了心裏。

  在環境的砥礪和戰友們的幫助下,劉德勝一步步成長為“總隊優秀教練員”。這個團結的集體中,越來越多戰友在相互支持下成長成才。

  中士趙旭強,苦心鑽研偵察技能,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奪得偵察專業單項第一,創下支隊先例。他兩次榮立三等功,成功保送入學。

  中隊長李勇,畢業於地方名校。他利用自己在化工方面的專業知識,培養出多名優秀的搜排爆手,多項發明成果獲得總隊推廣。

  “一群人為同一件事拼盡全力,是幸福的。”回想起和戰友們一同拼搏的日日夜夜,二級上士李潘潘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野外駐訓——

  面對陌生環境,他們不僅要完成所有訓練課目,還承擔了一部分教學示範任務,每名戰友都加班加點。李潘潘夜間查寢時,班裏常常沒有一個人休息,都在連夜奮戰。

  “前進的隊伍,離不開每一個人的拼搏。”在官兵接續奮鬥下,大隊人才輩出:大隊長布和圖木爾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被評為武警部隊優秀共産黨員;大隊近20年來32人榮立三等功,16人考上軍校……

  在奮鬥強軍的新征程上,這群扎根北疆的武警特戰隊員,用信念與汗水寫下生動的時代注腳。(賀喜 馮隆楷)

  成長橫切面

  戈壁上那排小白楊

  幾年前,我調整崗位,來到武警巴彥淖爾支隊某大隊。聽到任命我為特戰排排長的消息,自己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擔憂。

  究竟能不能當好這個排長,我心裏一直沒有底:論軍事素質,我不是最突出的;論專業技能,我也不如其他戰友。

  果不其然,不久後的一次考核中,我不僅出現指揮失誤,還在多項軍事技能課目中墊了底。

  羞愧難當的我,當天夜裏就敲開了大隊長布和圖木爾的房門。大隊長指着窗外一排小白楊,平靜地説:“咱們大隊建於一片戈壁之上,這裡土地鹽鹼化非常嚴重。即便這樣,這些小白楊依然頑強生長,為我們提供了一片綠蔭。你也一樣,來到咱們大隊,就不要輕言放棄!”

  “大隊長,可是……”我還在猶豫之時,大隊長打斷我説:“雖然現在還有不小差距,但我相信你可以!我們一起努力!”

  為了盡快提升自己,更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我沉下心向老班長學組訓方法、管理經驗,找專業技術骨幹問裝備原理、學操作技巧,一有時間就跟着大隊長研究技戰術,分析任務區域的情況特點。

  一個月、兩個月……沉重的壓力,有時讓我喘不過氣。每當累極了,我就跑到大隊榮譽墻旁,看一看那些優秀戰友們取得的榮譽。我相信,終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優秀。

  那年,我作為特戰小隊一員,獲得了參加總隊比武的機會。面對陌生環境、全新課目,比完前3個項目,我們成績依然落後。

  “放手一搏,我們也要成為給別人提供綠蔭的白楊!”當時,我把大隊長送給我的這句話,轉送給隊友們。

  絕境求生,觸底反彈,我們的發揮越來越好。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我們奪得了亞軍。登上領獎&,所有參賽隊伍都為我們歡呼。

  我很慶幸,自己的軍旅生涯,能在這個充滿光榮與夢想的地方扎根,能與那排“小白楊”一起向上生長。(孫鵬偉  賀喜、馮隆楷整理)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