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詞!美國印太司令部“護航菲艦”有幾分底氣?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30 09:45:27
來源:環球時報

大放厥詞!美國印太司令部“護航菲艦”有幾分底氣?

字體: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8月27日聲稱美國艦艇“可以護送在南海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律賓艦艇”,並稱這是“完全合理的選擇”。美聯社對此評論説,帕帕羅這番言論讓外界得以了解,作為駐紮在美國本土以外級別最高的美軍指揮官,他是如何看待“可能讓美中發生直接衝突的軍事行動”。《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美國印太司令部更名以來的三任司令都曾針對中國大放厥詞,但印太司令部面臨的各種挑戰早已讓他們難以應對。

  美海軍第15驅逐艦中隊與日本自衛隊聯合演習

  太平洋艦隊地位特殊

  美聯社介紹稱,印太司令部總部位於夏威夷,其前身太平洋司令部是美軍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覆蓋區域最廣的聯合作戰司令部,編內有約37萬軍人和文職人員,下轄海軍、空軍、陸軍、海軍陸戰隊、太空軍和海岸警衛隊六大武裝力量,責任區從美國西海岸一直延伸到印度西部,總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一半左右。

  2017年年底,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亞太經合會上提出“印太戰略”作為美國政府針對太平洋以西地區的戰略,取代“亞太”地區的説法以及前總統奧巴馬任期內的“重返亞太”戰略。外界認為,“印太戰略”是針對中國、為了平衡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而拋出的概念。作為對“印太戰略”的響應,2018年5月30日,時任美國防長馬蒂斯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印太司令部)。原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出任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是印太地區最強大的美國軍事力量,下轄第三艦隊(東太平洋)和第七艦隊(西太平洋),現有包括“卡爾·文森”號、“尼米茲”號、“裏根”號、“華盛頓”號、“羅斯福”號和“林肯”號6艘航母在內的約200艘艦船,近1100架作戰飛機。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印太司令部改名以來的三任司令不但全是海軍出身,而且都有在太平洋艦隊高層任職的經歷:戴維森曾擔任過太平洋艦隊司令助理,後續接任的阿奎利諾和帕帕羅乾脆就是從太平洋艦隊司令一職接任的印太司令部司令。

  此外,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是美國空軍的兩大海外司令部之一,下轄約400架各型作戰飛機,包括F-22、F-35和F-15EX等先進戰鬥機。美國太平洋海軍陸戰隊以駐加州彭德頓營的第一遠征軍和駐日本沖繩的第三遠征軍為主,是美國干預印太地區的急先鋒。

  都曾向中國秀強硬

  帕帕羅這次在南海問題上的挑釁性發言被外媒認為“可能激怒中國”。回顧美國歷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言論可以發現,在當前美國的政治氛圍下,他們都曾向中國大放厥詞。

  例如戴維森在2018年就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儀式上就公開宣稱,“對於美國而言,全球5個最重要的威脅(中國、伊朗、朝鮮、俄羅斯、極端主義)中的4個在印太地區”,而美國部署在印太前沿的部隊以及輪換部隊兵力不足,兵力結構和部署情況“不足以應對印太地區的威脅”。他還聲稱,美軍應持續致力於配備新一代武器,如遠程高超音速武器等。外界認為,相比此前被視為美軍方亞太政策“鷹派”人物的前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哈里斯,戴維森立場更加強硬。2021年戴維森在國會聽證會上宣稱,“解放軍會在未來6年時間內武力收復台灣”,這就是對後來美軍影響甚大的“戴維森時間窗口”。

  2021年接替戴維森擔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阿奎利諾在職期間也多次鼓吹稱,“中國是唯一有潛力、有實力、有意圖顛覆國際秩序的國家”。他曾&&認同美國需要增加對印太地區的投資,包括推動“太平洋威懾計劃”,以“挑戰中國的影響力”。在卸任印太司令部司令前夕,阿奎利諾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再次渲染“中國威脅論”,稱中國正在印太地區施行“溫水煮青蛙”的戰略,逐漸擴大緊張氛圍,使美國人麻痹大意,然後突然發起真正的軍事行動。

  今年5月3日,帕帕羅接替退役的阿奎利諾出任印太司令部司令之後,爭議言論更是不斷。他剛上任就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對外&&,一旦解放軍艦隊穿越台灣海峽“入侵”台灣,美軍將實施名為“地獄景觀”的戰略,部署數千艘無人潛艇、無人水面艦艇和無人飛機,為&&及其夥伴部隊爭取全面反擊的時間。

  “嘴上説得多,實際做得少”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近年來五角大樓高層,包括印太司令部主要將領反復鼓吹“中國威脅論”,一方面迎合美國國內的政治風氣,為其晉陞尋求支持,另一方面也以此爭取更多的國會撥款。但細看這些言論背後,能感受到美軍在印太地區早就“有心無力”,很多情況下是“嘴上説得多,實際做得少”。

  例如阿奎利諾今年3月卸任前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從2021年4月擔任印太司令部司令起,他就制定“把握主動權”策略,作為印太司令部實施國防戰略的方法和路徑,但“由於軍事基礎建設、先進能力和資源的延遲交付,使得印太司令部無法在西太平洋持續有效投射和維持部隊運作”。他還承認,在3年的印太司令部司令任職期間,他只完成200多個軍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12個,“仍有47個高度優先的建設項目需要資金投入”。

  路透社注意到,儘管帕帕羅這次宣稱美國軍艦為“在南海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律賓艦艇護航”是“完全合理的選擇”,但他隨後找補説,“我的意思是要在(雙方)磋商的範圍內”,同時帕帕羅並沒有具體説明會動用什麼樣的艦艇執行這項任務。專家&&,帕帕羅的相關表態實際已經超出了戰區司令部司令的職權範圍。

  事實上,目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情況並不理想,由於多數艦艇都建造於冷戰期間,面臨艦體老化、維修不利的困境,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日常出勤率。如果美國海軍想要在南海執行“護航任務”,當前在南海最活躍的美軍艦艇來自駐日本的第15驅逐艦中隊以及駐新加坡的瀕海戰鬥艦。但第15驅逐艦中隊下轄的9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中,有6艘都建造於1996年之前;瀕海戰鬥艦更是以動力系統故障不斷而著稱。此外,航母是美海軍威懾的象徵,太平洋艦隊雖然擁有多達6艘航母,但近年卻多次出現在西太平洋無航母可用的“空窗期”。外界也普遍質疑美國海軍是否會為了菲律賓而捲入戰火。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