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9自行火炮在韓華航空航天公司的工廠接受維修
據外媒報道,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主要軍工集團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9.8%,預計年度武器出口額將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遠超2023年的135億美元。有分析認為,軍工産業已成為尹錫悅政府重點打造的國家“支柱”産業,在推動韓國對外防務合作以及提升經濟、技術和國家影響力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報道稱,今年上半年,韓國軍工企業的主要客戶仍是東南亞和中東的多個國家。同時,受西方國家軍火庫産能不足的影響,歐洲多國成為韓國武器裝備的新客戶。
在東南亞市場,韓國HD現代集團於6月宣布,將向菲律賓出口多艘軍艦,且所有軍艦將於2025年前交付,“以展現韓國軍工企業的競爭力”。此外,韓國韓華防務公司與馬來西亞國防部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向馬來西亞出售價值15億美元的36套“天舞”多管火箭炮,並就FA-50戰鬥機的出口事宜進行協商。
在中東市場,韓國LIG Nex1公司向沙特阿拉伯出售10套“天弓”-2導彈系統,價值32億美元;韓國航空宇宙産業公司研製的“完美雄鷹”直升機和FA-50戰鬥機,也被伊拉克和埃及軍方列為潛在採購目標。
韓國在鞏固其傳統國際軍貿市場的同時,還試圖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開拓新市場。其中,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國正加快轉向“戰爭經濟”模式,兩國有不少軍購項目由韓國軍工企業承接。
4月,波蘭與韓國簽署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採購72套“天舞”多管火箭炮及數千枚制導火箭彈和短程戰術彈道導彈。5月,雙方追加簽署價值43億美元的K9自行火炮和“天舞”多管火箭炮採購合同。值得一提的是,2022和2023年,波蘭已向韓國軍工企業下達總額達207.6億美元的訂單,相關裝備計劃於2025至2028年交付。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官員&&,依託這些合同,韓國韓華防務公司和現代羅特姆公司等企業的海外軍售業務將持續拓展。羅馬尼亞也向韓國訂購54門K9自行火炮和36輛K10彈藥補給車,價值約9.2億美元。
與此同時,韓國正推動與挪威、瑞典、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印度等國達成武器出口協議。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若年底前與上述國家的談判順暢,韓國今年的武器出口額可能突破2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韓國媒體稱,軍工産業已成為韓國政府和軍方拓展對外防務合作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韓國借助防務交流活動,不斷開拓防務外交新渠道。4月,韓國在首爾舉辦“忠武公李舜臣軍工展”,同時承辦了包含40多個國家參與的軍事出口洽談會;10月,韓國即將舉行最大規模的軍備展覽“國際軍工展”,逾百家外國企業計劃參展。
在此基礎上,韓國軍工企業還密集參與在沙特利雅得、阿聯酋阿布扎比、馬來西亞吉隆坡、法國巴黎、波蘭華沙和羅馬尼亞等地舉行的軍工展銷活動。分析人士指出,得到政府支持的韓國軍工企業基本上是以“組團”方式招攬生意,在尹錫悅政府推動下,韓國軍工産業已從內需驅動轉向出口驅動,這為韓國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防務合作提供了更多&&和機會。
另一方面,韓國圍繞具體項目和技術與西方國家進行防務合作,試圖深度融入美國的盟友體系。比如,韓華航空航天公司與美國安杜裏爾工業公司合作,共同研發陸戰場無人裝備;韓華海洋與英國巴布科克公司簽署協議,聯合研發潛艇等先進水下裝備;韓國LIG Nex1等公司與德國金牛座公司、迪爾防務公司合作,圍繞遠程空對地導彈和新一代戰鬥機系統配置等展開闔作,並推進以歐洲市場為中心的聯合營銷;韓國航空宇宙産業等公司與意大利、以色列等國簽訂無人系統合作研發協議。
此外,大韓航空承接了駐韓美軍和駐日美軍F-16戰鬥機的延壽和維修項目。7月,韓國HD現代集團宣布,已與美國海軍簽署一項船舶維護服務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韓國軍工企業希望通過聯合研發和提供技術服務等舉措,不斷拓展海外軍工業務,同時將自己與美國的盟友體系深度綁定,以實現增加經濟收益和擴大政治影響力等多重目的。今年上半年,韓國軍工企業與外國軍工企業在導彈、新一代戰鬥機和無人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有助於提升韓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的影響力,並推動其民用技術領域的産業發展。
不過,韓國軍工企業仍面臨基礎薄弱,無法真正形成先進技術裝備的創新和突破能力等問題,相關企業不斷推出所謂先進裝備,但往往是“韓國裝配、萬國製造”,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未來發展。(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