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江蘇省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隊的通報,8月16日蘇錫通園區長江邊一廢舊航母在拆除改造時發生火災。美國“動力”網站17日稱,發生火災的是多年前從俄羅斯引進的退役航母“明斯克”號,如今大火已經撲滅,但上層建築受損較重。外界關心的不但是這艘命運多舛的航母未來會如何,同時也聚焦在為何大型軍艦的火災如此難以撲滅。
存在先天設計缺陷
報道稱,“明斯克”號是在改造過程中發生的火災。此前它已經在長江邊上停靠多年,今年年初,南通宣布將“明斯克”號為主體打造國防科普教育基地。
“明斯克”號是蘇聯時代建造的“基輔”級航母二號艦,排水量約4萬噸。“基輔”級航母根據當時蘇聯海軍的實際需求和作戰理念,沒有採用典型航母的平直甲板設計,而是在艦艏佈置了大量武器,具備強大的對艦和對空作戰能力;同時它的斜角甲板和內部機庫能容納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和約20架卡-25直升機,可以為遠洋活動的蘇聯戰略核潛艇提供掩護。“明斯克”號於1978年服役,曾作為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長期在遠東地區部署,日本軍事評論家久留島龍夫以它為主角創作的小説《明斯克號出擊》暢銷一時,足以證明該艦當時對日本的威懾效果。
但蘇聯解體後,囊中羞澀的俄羅斯海軍無力維繫這些大型艦艇的日常運營,4艘“基輔”級航母相繼退役。值得注意的是,“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和“戈爾什科夫”號三艘同級航母在此期間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火災。這些頻繁發生的火災除了與當時俄海軍管理不善有關外,也證明“基輔”級航母本身設計存在缺陷。尤其是該艦上層建築大量採用了當時各國海軍流行的鎂鋁合金材料,但後來的英阿馬島戰爭證明,鎂鋁合金存在不耐高溫的嚴重缺陷,此後新一代艦艇已放棄這類材料。
退役的“明斯克”號後被徹底解除武裝後送往韓國拆船廠準備拆毀,後來被一家中國企業買下,拖回深圳並改造為航母主題公園。幾經變遷,2016年因為相關企業經營不善,該航母離開深圳並被拖往南通附近江邊。
撲救難度很大
“動力”網站稱,類似航母這樣的大型艦艇結構非常複雜,如果火災發生時沒有及時撲滅,後續撲救就非常困難。例如2020年因火災事故被毀的美國“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就是在港口維護時下層塢艙發生火災,由於艦上人員不夠和消防培訓不足,導致火勢失控,大火從7月12日一直燃燒到16日才被撲滅。美國海軍的調查報告顯示,該艦的上層建築主要由鋁合金製成,在火災中存在嚴重的隱患問題;早期未能及時撲滅火災後,大火沿着內部管道同時在全艦不同部位擴散,部分艙室的最高溫度超過1200攝氏度,只能由消防直升機和消防救援船向船體澆水降溫。等火勢被控制後,消防隊還需要逐一檢查艦上數千房間,確認大火是否被完全撲滅。
報道認為,相比服役狀態下失火的“好人理查德”號,“明斯克”號的消防能力更差。“即使是保養良好的船隻,發生火災也很容易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尤其是在進行維護作業且船上只有精幹船員值班的情況下。”考慮到“明斯克”號退役已幾十年,原有的消防損管設備早就失效,而且艦體內部經過娛樂化改造,大量隔離門被拆除,不具備軍艦原有的防火能力。同時“明斯克”號起火時,艦上配備的人員可能較少,也加大了滅火難度。此外,“好人理查德”號着火時,當地出動了1200架次消防直升機進行輪番灑水降溫,還有大量消防救援船抵近噴射水龍。相比之下,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和視頻顯示,“明斯克”號位於江邊,常規消防設備難以快速抵近作業。
災後命運如何需要評估
至於遭遇火災後的艦艇是否有維修價值,報道稱,這需要專業機構的調查和評估。例如“戈爾什科夫”號只是機械艙發生火災並殃及輪機艙,但整體結構受影響不大,因此在大規模改建後成為印度海軍的“超日王”號航母。
“好人理查德”號在高溫烈焰中灼燒了四天,整體結構已經受損,美軍評估認為修復成本高達30億美元以上,而全新建造也不過花費40億美元,因此該艦最終以退役報廢而告終。(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