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的“紅旗”系列演習向來以高度貼近實戰而著稱,而它的升級版本、更大規模的“竹鷹”演習從今年開始在東太平洋地區頻繁展開。美媒毫不掩飾地宣稱,這就是在為與中國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做準備。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14日&&,美軍各大軍種近年來都在“中國威脅”的幌子下演練各種所謂的“新戰法”,但其實質仍是在變着法子爭取更多軍費。事實上,就連美國空軍自己都承認,近年備受重視的“敏捷作戰運用”概念在實踐中存在諸多難題。
美軍各型戰機幾乎全部亮相
美國“防務一號”網站13日稱,剛剛落下帷幕的“竹鷹24-3”空中演習有來自20多支部隊、超過150架不同型號的軍機和3000多名軍人參與。該系列演習是內利斯空軍基地舉行的“紅旗”演習的延伸,與以往一樣,“紅旗”演習的參與者,包括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戰鬥機也都加入了“竹鷹”演習的行列。
美國空軍空戰中心指揮官克裏斯托弗·尼米少將説:“作為一支空軍,我們正在了解到,我們將站在第一線。”他&&,如今美國空軍不再擁有從後方基地參戰的“奢侈安全感”,參加演習的飛行員將被要求保持與以前相同的作戰節奏,但必須面對“以前從未見過的大規模敵方火力的威脅”。這與“紅旗”演習截然不同,後者通常只讓飛行員通過倣真演練熟悉對手的戰術和空戰技術。而在“竹鷹”演習中,“從C-130運輸機裝載貨物到F-22隱形戰鬥機與敵人交戰,首次將美軍的空中作戰鏈條完全暴露在對手的威脅之下”。
美國“動力”網站稱,儘管美國空軍沒有具體説明參加演習的戰機情況,但自從8月2日“竹鷹24-3”演習拉開帷幕以來,美國本土的軍用和民用機場頻繁起降各型軍機。初步統計顯示,參加該演習的美軍軍機包括F-22和F-35A隱形戰鬥機、F-15和F-16戰鬥機、B-1B和B-52戰略轟炸機,同時還有多型空中加油機、E-3預警機、C-130J和C-17運輸機、E-11戰場通信節點機、RC-135電子偵察機出現在演習空域,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部隊也參與其中。
此外,這次演習還出動了大批美國空軍和私人承包商提供的“假想敵”部隊進行高度真實的對抗,例如美國空軍第57聯隊麾下的第57信息假想敵中隊負責模擬對手針對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系統的攻擊;第507防空假想敵中隊負責模擬假想敵防空系統;著名的第64與65“入侵者”中隊以及隸屬第926聯隊的第706假想敵中隊則用F-16、F-15和F-35戰鬥機模擬假想敵的主力戰鬥機,此外還有多架私人承包商提供的F-5戰鬥機也作為假想敵參加演習,算得上是美國本土境內少見的實戰演訓“大場面”。
重點演練“敏捷作戰運用”
美國空軍在演習中借助假想敵部隊磨煉空戰技能已經是常態。五角大樓的統計數據顯示,飛行員在完成10次戰鬥任務後,戰場生存能力將極大提高。為此美國空軍專門組織“紅旗”年度演習,通過高度倣真的空戰對抗演練,讓美國及其盟友的飛行員盡可能地掌握空戰技能。在近年的“紅旗”系列演習中,美軍還越來越有針對性地模擬解放軍的裝備和作戰技能,例如第65“侵略者”中隊特意將一架F-35A隱形戰鬥機換上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用過的割裂迷彩涂裝,並聲稱“未來將專注於模仿中國空軍”。
但“竹鷹”演習的出現,表明美國空軍對此仍不滿足。組織這次“竹鷹”演習的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肯·威爾斯巴赫&&:“‘竹鷹’演習是我們飛行員測試技能和展示他們在面對大國競爭時準備就緒的寶貴機會。”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上將&&:“如此快速和大規模演習的目的,是展示美國空軍面對複雜、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準備,以及在有爭議、動態的環境中應對高端威脅的能力。”尼米少將也鼓吹稱,“竹鷹”演習是美國空軍因應“大國競爭”做出的變革,這項演習將確保美軍在快速變動的現代戰略格局中,獲得反制“反介入”威脅以及在全球範圍內隨時隨地投射兵力的關鍵能力。
美國空軍第57聯隊指揮官理查德·古德曼准將&&,“竹鷹”演習的重點是“為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衝突做好準備”,“‘竹鷹’非常重要,它不是要取代‘紅旗’演習,而是針對我們作戰能力的補充和提升。這次演習的規模和訓練對象都有所不同,它仍會像‘紅旗’演習一樣,讓參演人員做好應戰準備,但它還包括後勤部分和快速的戰鬥部署、補給和運送。這是一件大事!”
“動力”網站稱,“竹鷹”演習包含針對海上和遠程目標的攻擊非常值得關注,因為長時間海上飛行不僅為機組人員提供了非常不同的視角和特殊挑戰,而且還涉及複雜的後勤保障,包括美國空軍如何在太平洋地區處理物資補給。“此類訓練場景與美國軍方及其盟友未來在太平洋與中國發生衝突時的作戰場景非常相似”。報道提到,由於太平洋海域遼闊,美軍在西太平洋可用的機場數量非常有限,這與歐洲大陸密布機場的情況截然不同。因此美國空軍想要在太平洋地區作戰,往往需要加油機的輔助,相關的調度非常複雜。在“竹鷹”演習中,美軍曾一度同時出動了17架加油機,以測試美軍大規模空中加油的組織能力。
尤其讓外界關注的是,“竹鷹”演習重點演練了“敏捷作戰運用”。按照美國空軍的評估,一旦爆發大規模衝突,當前分佈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美軍基地都很難在解放軍的遠程打擊火力下倖存。為提高美軍戰鬥機的戰時生存能力,需要將多個戰機部隊分散部署到不同地點並保持頻繁機動,而且相關的指揮機構和後勤保障部隊也需要同樣分散部署。但不易遭到打擊的偏遠機場往往又存在設備不全、保障困難等問題,同時如果這些戰鬥機在地面長時間停留和頻繁出動,也容易遭到打擊。此前美國空軍已經通過演習,測試如何將運輸機和F-22隱形戰鬥機的作戰能力進行整合,例如經過精確調度,讓運輸機和F-22幾乎前後腳在前線機場降落,C-130載有F-22作戰所需的燃料、彈藥和維護設備,保障戰鬥機可以快速起飛回到戰鬥中。完成保障後,C-130也快速離開機場,避免遭到對手打擊。
古德曼&&,美國空軍在“竹鷹”演習中進一步測試了諸如分佈式基地、挑戰性指揮與控制、分佈式作戰以及“如何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和地點投入空中戰力”等問題。
美軍此類演習效果存疑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無論是“紅旗”演習還是“竹鷹”演習,它們都表明美國空軍正越來越明顯地將未來作戰的假想敵指向中國。正如美媒所言,美國空軍原先的訓練主要針對歐洲戰場,包括戰鬥機的作戰性能設計以及戰術戰法都不太適應太平洋的作戰環境,特別是隨着近年解放軍的快速現代化,感到壓力的美國空軍近年展開一系列針對性動作。對此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事實上,不僅是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近年也都在“應對中國威脅”的幌子下提出了“分佈式殺傷概念”“多域特遣部隊”“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戰法,還要求建造超遠程火炮、輕型登陸艦等專用裝備。但專家認為,美國各軍種提出的這些新戰法更多是用於搶佔資源、爭奪軍費撥款,為此甚至不惜相互拆&。例如美國陸軍2021年提出“遠程戰略加農炮”概念,號稱其最大射程超過1000英里,專門用於破壞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但美國海軍和空軍官員就嘲笑“這是糟糕的過時設計”。美國空軍在“竹鷹”演習中演練的“敏捷作戰運用”概念其實也飽受爭議,美軍此前的測試顯示,想要在偏遠機場充分保障先進戰鬥機的作戰能力,複雜程度遠超美軍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