倣生“蝠鲼”不一般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26 14:11:40
來源:解放軍報

倣生“蝠鲼”不一般

字體:

  “蝠鲼”無人潛航器原型。 資料圖片

  俗稱“魔鬼魚”的海洋生物——蝠鲼。資料圖片

  蝠鲼,作為海洋魚類,雖然肌力發達,但性格安靜,似乎沒有攻擊性。但以“蝠鲼”命名的美海軍無人潛航器,情況就大不相同。

  今年5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宣布,由某公司製造的倣生“蝠鲼”無人潛航器原型完成前期“全面水下測試”。

  從2019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始招標,到今年4月第一張該無人潛航器的全尺寸圖像發布,近5年的研製,使“蝠鲼”無人潛航器漸漸浮出水面。

  從外形上看,“蝠鲼”無人潛航器神似自然界中的“魔鬼魚”——蝠鲼。寬大的翼體,像蝠鲼的胸鰭;從前面看,其垂直尾舵像蝠鲼的長尾。

  雖然外形呆萌,但“蝠鲼”無人潛航器本質上是一種兵器,目的在於長時間、遠距離地執行海底環境探測、電子監視偵察等任務。

  採用蝠鲼的外形,一方面是想混跡於魚群,隱藏行蹤;另一方面則是發揮倣生優勢,以便“游”得更深、更遠。

  為長時間潛行於水下,“蝠鲼”無人潛航器採用了不少“黑科技”。浮出水面,它能用太陽能板發電;“潛伏”在水下時,它可以借助不同深度海水存在溫差這一點來發電。為在長時間潛行過程中用好這些能量,它採用了能源管理技術,甚至可轉入低功耗的“休眠”狀態。

  除了裝有螺旋槳,“蝠鲼”無人潛航器還可選用浮力驅動方式。浮力驅動,是水下滑翔機常見的航行方式,其動力來自水下滑翔機所受浮力以及重心的變化。通過控制浮力及轉換重心,水下滑翔機可借助獨特的外形設計,在不同深度之間浮沉穿梭、低速前進。這種驅動方式所需能量較少,且幾乎沒有噪聲。

  從研製方發布的圖像中,可以推知“蝠鲼”無人潛航器體形較大。這種體形,為它搭載相應的載荷提供了空間。這些載荷,除了高分辨率攝像頭、多功能聲吶、水下定位裝置外,還包括指揮控制裝置、自主控制裝置、通信設施、數據儲存設備等。據稱,“蝠鲼”無人潛航器的載荷艙空間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調整,以便搭載體積不同的各種載荷。

  據已經公開的一些信息來看,“蝠鲼”無人潛航器運用了模塊化設計,其主體可以拆分,用5個集裝箱來裝載和運輸。其殼體在製造時採用了複合材料,以確保能在海洋中更好地“隱身”。

  不過,在世界範圍內,不只是這一家公司在研製形似蝠鲼的無人潛航器。

  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項目清單中,還有另一家公司在測試同名的另一種原型機。

  這兩家公司研製的“蝠鲼”無人潛航器能否通過今後的更多測試,哪家能在與對手競爭中勝出,至少目前仍然是未知數。(許洪昌)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