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琥珀造船廠:一家百年造船廠的夢想沉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19 16:27:06
來源:解放軍報

俄羅斯琥珀造船廠:一家百年造船廠的夢想沉浮

字體:

  俄羅斯海軍11711型登陸艦。 資料照片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俄羅斯海軍將在11711型登陸艦上加裝“海鷹”和ZALA無人機,用於強化大型登陸艦的火力配置。

  消息傳出,軍迷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11711型登陸艦上,這是俄羅斯琥珀造船廠的新産品,也是俄羅斯海軍目前排水量最大的登陸艦。近年來,隨着2艘11711型登陸艦服役,俄羅斯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得到加強。如今,多型無人機上艦,又將進一步提升11711型登陸艦的作戰能力。

  琥珀造船廠的前身,是德國希肖公司下轄的柯尼斯堡造船廠。二戰期間,蘇聯佔領造船廠並重新命名。在兩次工業革命中,該造船廠緊抓機遇、乘勢而起,從一間小作坊“逆襲”為造船大廠,先後打造出鱷魚級坦克登陸艦、不懼級護衛艦等産品。本期“軍工T型&”,讓我們走近琥珀造船廠,品讀這家百年名企的興衰故事。

  從小作坊“逆襲”為造船大廠

  19世紀,工業革命在歐洲掀起一場劇變,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工業革命讓貧富差距加劇、階級矛盾激化。但對許多心懷夢想的人來説,工業化帶來的機遇,更容易造就“逆襲”的神話。

  1837年,一位名叫費迪南德·希肖的年輕德國工程師結束了輾轉多地的游學時光。他帶着先進的蒸汽機技術,準備在新興造船業的一片藍海勇敢探索。

  “最初,我只是抱着闖一闖的念頭創辦企業。”多年後,已功成名就的費迪南德·希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當身邊各種創新發明紛紛涌現,當一個個機會觸手可及,你很難按捺住‘拼一把’的激情。”

  迎着時代浪潮,費迪南德·希肖創辦了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希肖機械製造廠,設計製造蒸汽機和挖掘設備。

  不到4年時間,希肖機械製造廠成功設計建造了德國第一艘挖泥船。自此,希肖機械製造廠發展步入正軌,費迪南德·希肖的夢想藍圖也徐徐鋪開——

  1852年,費迪南德·希肖斥鉅資購地建廠,引入最先進的機械設備,拓展造船業務。3年後,德國第一艘螺旋槳推進的蒸汽船“鮑魯西亞”號成功下水。

  1890年,費迪南德·希肖又決定新建大型造船廠,為德國海軍生産魚雷艇和驅逐艦。得益於工廠技術先進、産品質量過硬,一時間打上“希肖”標籤的艦艇,成為軍貿市場的“香餑餑”。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期間,清廷從希肖公司的造船廠購置的“福龍”號魚雷艇、海龍級驅逐艦,一度成為北洋水師的主力。

  然而,隨着二戰爆發,在納粹德國“蘿蔔加大棒”的威懾下,希肖公司的造船廠不幸淪為“戰爭機器”,為德國法西斯建造U型潛艇和各類驅逐艦,這些戰艦也在隨後海戰中幾乎被摧毀殆盡。當希肖公司的造船廠陷入一場非正義的、註定要失敗的戰爭中,造出再耀眼的戰艦,也只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當二戰戰火蔓延到東普魯士,希肖公司將一些未完成的船舶和造船設備轉移至德國本土,其公司下轄的多家工廠被蘇軍佔領。其中,柯尼斯堡造船廠被重新命名為“琥珀造船廠”。

  打造物美價廉的先進戰艦

  一滴普通樹脂,怎麼才能變成璀璨奪目的琥珀?

  在世界“琥珀之都”加裏寧格勒市,這一過程更為人們所熟知。地底深處,歷經千萬年高溫、高壓的淬煉,再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樹脂完成了質的蛻變,琥珀就此誕生。

  將造船廠改名為“琥珀”,是蘇聯軍方希望造船廠也能像琥珀一樣閃耀光芒。二戰結束後,蘇聯海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而冷戰的持續加劇又讓許多軍工企業産生了強烈的憂患意識。造出好用管用的裝備、壯大海軍實力,成為琥珀造船廠員工們的動力源泉。

  二戰期間,缺乏專門的登陸艦艇,蘇軍無法有效運輸坦克等裝甲車輛和重型武器,只能靠輕步兵打開登陸場進行兩棲作戰。鋻於此,琥珀造船廠將視線聚焦到了兩棲登陸艦艇。

  既要搭載人員,又能裝載車輛,這不就是貨船嗎?深入思考後,琥珀造船廠科研團隊大膽提議:能否另辟蹊徑,在貨船設計基礎上加以改造,設計出一款符合作戰要求、能快速量産的登陸艦?

  民船改軍艦的案例,在二戰時期比比皆是。美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正是從一艘大型運煤船改造而來。有了這些先例,琥珀造船廠在大型民用貨船的基礎上加以研發改進,給出了鱷魚級坦克登陸艦的設計方案。1964年,琥珀造船廠的設計在眾多競爭者中“殺”出重圍。鱷魚級坦克登陸艦滿載排水量4000多噸,可搭載20輛中型坦克、部署一個海軍步兵營,在傾斜角不超過30度的情況下,裝甲車輛可輕鬆通過艦艏登陸上岸。隨後,蘇聯軍方訂購了14艘鱷魚級坦克登陸艦,裝備到海軍艦隊。直到今天,鱷魚級坦克登陸艦依然在俄羅斯海軍服役。

  20世紀80年代,蘇聯海軍的軍事戰略從“遠洋進攻”轉變為“區域性防禦”,戰艦設計生産理念也從強調數量轉向“少而精”。在這一背景下,蘇聯國防部專家組緊鑼密鼓地開展了下一代遠洋護衛艦研發工作。海軍提出的要求十分苛刻:艦艇要裝備完善的反艦、反潛和防空武器,性能上不能弱於風頭正盛的美國佩裏級護衛艦、德國不萊梅級護衛艦……總而言之,新艦艇要盡可能做到物美價廉。

  “魚”和“熊掌”兼得的想法,讓不少企業知難而退。但在琥珀造船廠高層眼中,將他人眼中的“不可能”變成現實,正是證明自身實力的難得機遇。

  1988年,波羅的海南岸的盈盈碧水,見證了造船廠的歷史性時刻。當披着銀灰色外衣的首艘不懼級護衛艦從船塢緩緩駛出,軍方代表和圍觀民眾為之讚嘆。這是蘇聯第一艘全面採用隱身設計的護衛艦——整艦的上層建築呈傾斜角,2座煙囪幾乎與上層建築平行;為強化隱身能力,魚雷發射管與主甲板兩舷側融為一體,導彈發射裝置也被安置在艦艇的前部甲板下側;採用新一代聲吶系統,目標發現距離更遠。

  隱身設計、多用途作戰、多通道防空……不懼級護衛艦的出色性能引起世人關注。當年,有西方媒體這樣評價:“不懼級護衛艦是蘇聯造船工業水平的代表作。”

  艱難轉型迎來發展機遇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工企業發展陷入低谷期。國家經濟不景氣、軍費開支大幅縮減……很多背靠政府“供血”的企業,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紛紛倒閉。一組數據可見當時企業發展之艱難——20世紀末,俄羅斯工業設備損失率達到30%。

  軍工行業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器,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依託。面對困境,琥珀造船廠沒有坐以待斃,造船廠高層迅速決定:以多領域發展的思路轉産自保。

  在缺乏研發和生産資金的情況下,造船廠將目光轉向了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項目上,利用現成的大型設備從事民用船隻生産。憑藉深厚的造船底蘊,琥珀造船廠很快設計出一系列民用船艇,在市場上獲得不少訂單,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

  1997年7月,琥珀造船廠舉行了一場“新貴”號護衛艦的動工典禮。現場,掌聲和歡呼聲響徹船塢上空,很多老員工當場流下熱淚。

  6年後,琥珀造船廠被列入俄羅斯戰略企業名單,並獲得了10億盧布的政府支持。拿到撥款,琥珀造船廠做的第一件事,是更新技術設備、加大技術人才培養。

  2004年春天,琥珀造船廠在國防採購競標項目的“賽道”中勝出,與俄羅斯海軍簽署了建造2艘11711型登陸艦的合同。2年後,琥珀造船廠“拳頭”産品克裏瓦克級護衛艦受到國外買家青睞,一舉獲得近17億美元的訂單。自此,琥珀造船廠進入高速發展期。

  “造出更多先進戰艦,支撐國家發展的國防基石才會牢固。”正是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琥珀造船廠校正了發展航向,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造船廠在其他民品項目賺得資金後,又源源不斷地反哺到軍艦項目的研發中,不斷提升企業造艦水平。

  2006年,俄羅斯重組造船業。乘着這股春風,琥珀造船廠與北方造船廠、波羅的海造船廠等攜手成立聯合造船集團,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通過“合併同類項”擺脫産品譜係單一、生産銷售流程相似等同質化現象,實現了研發、生産和銷售的聚能增效;造船廠重組生産架構、整合各類業務,進一步完善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體系……經過這一輪“換血”,琥珀造船廠的市場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如今,琥珀造船廠再次駛入發展“快車道”,續寫這家百年造船廠的新故事。(曾梓煌 王永貞 王暢)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