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美國軍事網站“任務與目標”(Task and Purpose)和《海軍時報》報道,美國海軍8日宣布解除“赫謝爾·伍迪·威廉姆斯”號遠征移動基地艦艦長的職務。報道稱,該艦今年5月在西非海岸發生擱淺事故,相關調查至今仍在進行中。
美國《海軍時報》報道截圖
當地時間7月8日,美國海軍發布新聞稿稱,對艦長倫納德·米切爾(Lenard C. Mitchell)的解職決定是基於對“赫謝爾·伍迪·威廉姆斯”號今年發生的擱淺事故的調查,“雖然調查仍在進行中,但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事實,足以證明解除指揮官的職務是合理的。”
新聞稿還提到,被解職的米切爾將暫時指派到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水面部隊司令部。在他被撤職後,邁克爾·康坎農(Michael Concannon)將被臨時任命為“赫謝爾·伍迪·威廉姆斯”號的艦長。報道提到,米切爾還曾擔任美軍“葛底斯堡”號巡洋艦以及“小石城”號瀕海戰鬥艦的軍官。
報道稱,今年5月9日,“赫謝爾·伍迪·威廉姆斯”號在加蓬利伯維爾港口附近發生美海軍所稱的“軟擱淺”。美國海軍研究學會(USNI)網站消息稱,當時該艦被困大約4個小時,直到漲潮後才脫離困境。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受傷,該艦也沒有遭受嚴重損壞。
“任務與目標”網站稱,美軍沒有公開艦長米切爾與這起擱淺事件的&&。雖然沒有具體説明,但美國海軍的通行做法是要求指揮官對其艦上出現的所有問題負責,無論他們是否為此負有直接責任。報道提到,今年到目前為止,美國海軍已經解除了至少13名艦船指揮官的職務,而在2023年全年則解除了16名指揮官的職務。
近年來,美軍提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概念。這一概念旨在熱點海域建立臨時陣地,進而奪取制海權。遠征移動基地艦是一種功能類似海上碼頭的大型支援艦艇,用於在無法及時獲取陸上基地後勤補給的情況下,進行裝備投送和物資補給。
美國《海軍時報》提到,除了“赫謝爾·伍迪·威廉姆斯”號外,在過去一年,還有幾艘美國海軍艦船也發生了擱淺事故,去年7月“艾倫·謝潑德”號補給艦在巴林擱淺,去年8月“霍華德”號導彈驅逐艦在駛入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港口時發生“軟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