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人試射土耳其BTS12型霰彈槍。圖片來源烏克蘭國防部
俄烏衝突讓廉價且數量眾多的微型無人機嶄露頭角。為對抗這種無處不在的空中威脅,各國軍隊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款“低科技”武器——霰彈槍。與電子干擾、微波、激光相比,霰彈槍在近距離防空作戰中具有獨特優勢。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近日刊文稱,霰彈槍早在18世紀就參與了大規模武裝衝突,在城市、叢林等特殊環境下不時現身。現在,無人機的崛起讓霰彈槍找到了新的角色。俄烏衝突顯示,通過商業渠道大量購買的簡易無人機不僅能偵察敵情,還可以搭載爆炸物攻擊人員和車輛,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超視距打擊手段。因此,各國在開發高科技反制手段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找簡便易用的“無人機殺手”。
霰彈槍就這樣走進了各國軍方的視野。和步槍和手槍不同,霰彈槍發射的是裝有多個小型彈丸的大口徑彈藥,單次射擊就能覆蓋一片區域,威力較低但命中率高。這種武器對敏捷但防禦力不足的無人機來説足夠致命。
與常規單兵武器相比,霰彈槍構造簡單,容易維護保養。此外,霰彈槍的重量通常較輕,可以和普通槍械一同攜帶,不像其他重武器那樣會額外佔用人力。一般來説,用於射擊大型鳥類的重型彈丸也適合用來攔截無人機,這種彈藥不追求絕對的毀傷效果,只需命中無人機的旋翼或迫使其喪失平衡,就能實現作戰目的。
在反無人機作戰中,可以連續射擊的半自動霰彈槍效能最高。還有一種軍民通用的“泵動式”霰彈槍,雖然需要手動裝彈,但也能實現較高的射速。
據美國“sandboxx”網站報道,2022年,法國陸軍選擇意大利貝內利公司的“超新星”霰彈槍作為制式裝備。該槍標配14英寸(約356毫米)和18英寸(約460毫米)兩款槍管,作為反無人機武器使用時可以換裝長達28英寸(約711毫米)的加長型槍管,實現更遠的射程和更廣的打擊範圍。“超新星”霰彈槍的另一個亮點是直徑3.5英寸(約90毫米)的彈匣,可以容納市面上幾乎所有型號的彈藥。
另據美國“armyrecognition”網站消息,面對前線的緊迫需求,烏克蘭引進了土耳其的BTS12型霰彈槍,它的彈匣位於扳機後方,結構緊湊,適合存放在坦克和裝甲車輛內部。比利時軍隊引進了性能出色的貝內利M4型霰彈槍。美國軍方目前仍在研究哪款霰彈槍對抗無人機的效果最好。
“商業內幕”提到,面對無人機這種全新的目標,霰彈槍多少會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最明顯的短板是射程。即便使用最好的彈藥,霰彈槍的有效射程也只有幾十米,這意味着它無法打擊飛得較高的無人機。解決方案之一是換裝特種彈藥,比如用霰彈槍發射一張能夠展開的“捕捉網”。
同時,霰彈槍每次只能對付一個目標,而電子干擾和微波攻擊等“軟殺傷”手段可以快速掃清大片區域內的無人機。總體來説,霰彈槍並非對抗無人機“蜂群”的終極手段,但考慮到它本就是步兵和裝甲兵的隨身裝備之一,用來消滅無人機屬於“錦上添花”。由於微型無人機載重量有限,它們需要盡可能靠近敵軍編隊才能發揮作用。對配備了霰彈槍的地面部隊來説,即便無法直接摧毀無人機,也可以迫使後者保持距離。
“商業內幕”稱,無人機的普及改變了地面作戰的形態,也讓霰彈槍這種古老的武器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幾個世紀以來,戰爭的形態不斷變化。霰彈槍憑藉對變化的強大適應力,一直留在士兵們的武器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