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輪換凸顯美軍進退兩難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04 11:19:15
來源:解放軍報

航母輪換凸顯美軍進退兩難

字體: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特裏克·賴德近日&&,“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群已離開紅海任務區域,將在地中海水域作短暫停留後返回美國,接替它的是目前在亞太地區活動的“羅斯福”號航母。不久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曾因疑似遭到胡塞武裝襲擊而一度成為輿論焦點,此番撤離及美軍的輪換部署再度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全面爆發後,為應對胡塞武裝在紅海對“關聯以色列”船隻發動的連續襲擊,美海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緊急出發,前往紅海和東地中海等海域遂行武力威懾任務。此後,美國還組建聯盟開啟“繁榮衛士”護航行動,對胡塞武裝重要目標展開空襲,其中“艾森豪威爾”號成為指揮護航聯盟的中樞和打擊力量核心。

  美國航母一次海外部署的時長一般為6個月,然而“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在紅海部署已長達8個月,超期部署的背後是美國航母“疲於奔命”的窘境。8個月來,美海軍反復發起空襲,消耗約10億美元的彈藥,還消耗了大量攔截導彈,但結果收效甚微。不管“襲擊疑雲”真相如何,美軍不但無法保護紅海水域航運安全,自身威懾力反而受到嚴峻挑戰已是不爭的事實。

  曾經憑藉強大軍事和經濟實力在國際舞&上呼風喚雨的美國,面對不斷露頭又不斷隱蔽的胡塞武裝分子卻無計可施,只能如“打地鼠”一般陷入反反復復的攻防戰。據不完全統計,去年11月以來,胡塞武裝向途經紅海的各類商船發動了50多次無人機、無人艇和導彈襲擊,“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也數次成為其打擊目標。一名美海軍指揮官坦言,“胡塞武裝幾乎每天都會向紅海、亞丁灣及曼德海峽發射導彈”,這種不對稱的長期消耗戰,讓美軍持續高度緊張因而人困馬乏。彭博社評論稱,胡塞武裝成功挫敗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這是美國尋求限制巴以衝突外溢所遭遇的最新挫折。

  然而,“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的離開並不意味着美軍從紅海撤離。“羅斯福”號航母在結束與日韓的聯合軍演後,將接替執行紅海水域的護航和威懾任務。根據美國軍方的表態,“羅斯福”號將在紅海繼續履行美方作出的安全承諾。針對美軍航母輪換,有評論指出,此前,美軍付出的高昂代價,並未能讓全球航運業重拾對紅海運輸安全的信心,但若此時徹底離開,不僅意味着胡塞武裝的勝利,而且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長期經貿利益也將嚴重受損。此外,可能再度急劇升級的中東局勢,也迫使美軍不得不“賴”在紅海,通過軍事存在實現對相關勢力的威懾。

  “艾森豪威爾”號回家和“羅斯福”號接班,凸顯了美軍當下在應對胡塞武裝等中東地區勢力時所面臨的兩難困境——進,打不贏;退,走不了。

  説到底,美軍航母的去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區局勢,但卻無法成為真正解決問題的手段。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偏袒個別國家的立場以及動輒以武力恫嚇和軍事打擊對手的方法,導致中東地區矛盾重重,巴以問題難以解決。當前紅海水域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以致“艾森豪威爾”號深陷“襲擊疑雲”,正是新一輪巴以衝突外溢的直接體現,而這背後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國自己。

  可以預見,只要巴以衝突不平息,胡塞武裝對有關商船和美英軍艦的襲擊就不會停止。因此,要真正平息紅海局勢和中東危機,除了推動巴以衝突得到公正解決,美國別無選擇。(李瑞景  王毅)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