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全球核力量報告後,西方媒體極力炒作所謂“中國核彈頭增加了90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7日在記者會上&&,“如果你真的對戰略安全問題感興趣,建議多關注美國投入鉅資升級三位一體核力量,強化核共享和延伸威懾等方面的情況,這才是真正關乎全球戰略穩定的重大問題。”《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美國最近接連公布一系列新型核武器研製計劃,將對幾乎所有發射&&和核彈頭進行全面更新。
空軍:對戰略轟炸機進行核改裝
美國《防務新聞》19日稱,美國國會在2025財年國防政策法案中要求美國空軍多達30架B-52H戰略轟炸機恢復核能力。這也意味着未來美國空軍所有轟炸機都將具備核打擊能力。
報道稱,根據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空軍在2015年對約30架B-52H戰略轟炸機進行改裝,使其只能投放常規彈藥。但該條約將於2026年2月到期,美國國會議員以“中國與俄羅斯都在推進核武器現代化”為藉口,迫切要求增強美國核武庫。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美國部署了1770枚戰略核彈頭,俄羅斯部署了1710枚。報道還宣稱,“中國目前擁有約500枚核彈頭,五角大樓預計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1500枚核彈頭。”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亞拉巴馬州共和黨議員邁克·羅傑斯&&,“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26年到期,俄羅斯參與嚴肅的軍備控制談判的可能性極小”。美國2025財年國防政策法案修正案在眾議院以217票贊成、199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其中明確要求美國空軍在該條約到期後的一個月內開始改裝轟炸機,並在2029年前完全恢復其核能力。羅傑斯宣稱:“我們需要做好準備,面對不受任何條約限制的核環境。”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也通過了該法案,包含同樣要求恢復美國空軍所有B-52轟炸機的核能力。
據介紹,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的“三駕馬車”包括B-52H戰略轟炸機、B-1B超音速轟炸機和B-2隱形轟炸機。其中現役76架B-52H是最老的型號,從20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服役。冷戰期間,美國空軍的這些B-52轟炸機曾挂載核武器沿蘇聯領空邊緣飛行。如今,B-52H主要攜帶AGM-86B空射核巡航導彈承擔核任務。報道提到,如今美國空軍的B-1B由於過度使用,妥善率低下,早已不承擔核打擊任務;約半數B-52H轟炸機也不具備核打擊能力。前B-52轟炸機飛行員、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未來概念與能力評估主任馬克·岡辛格&&,“我們的核力量足以與俄羅斯匹敵,但現在的問題是同時面臨中國與俄羅斯兩個核國家的挑戰。”
美國空軍對這些B-52H轟炸機的改裝將在俄克拉何馬州廷克空軍基地進行,按照美國空軍的規劃,未來整個B-52機隊都將進行徹底的升級,為它配備新的發動機、雷達、航空電子設備、數字駕駛艙顯示器、起落架以及其他改進設備,升級後的全新型號改為B-52J。岡辛格&&,恢復B-52H的核打擊能力並沒有太大的技術困難。因為安裝相關設備所必要的內部線路仍然保留在原來的位置,只需要將被拆除的設備重新安裝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美國空軍的規劃,未來將用新研製的B-21“突襲者”隱形轟炸機取代現役的B-1B和B-2轟炸機,未來將由B-52J和B-21共同組成美國的空中核威懾力量,這也意味着未來美國空軍的所有轟炸機都將具備核打擊能力。
但組建全核打擊能力的轟炸機機隊計劃也遭到部分批評人士的反對。美國軍備控制協會執行主任達裏爾·金博爾認為,恢復B-52H的核打擊能力以及2025財年國防政策法案中的其他措施可能會使美國與俄羅斯在後續核軍控談判中變得更加困難。金博爾在接受《防務新聞》採訪時説:“一些國會議員在沒有明確的國家安全理由的情況下,不必要地要求美國增加核能力。考慮到核武器現代化計劃的成本飛漲,美國將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海軍:為主力艦艇配備核巡航導彈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8日報道,美國海軍已恢復研製新一代海基核巡航導彈。該項目曾被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寄予厚望,但拜登政府上&後一度凍結了相關撥款。在五角大樓和美國國會人士的極力推動下,這種被認為會降低未來核戰爭門檻的新型核武器項目重新上馬。
報道稱,美國國防部核戰略機構上周發布通知,宣稱將向一家美國國防承包商支付費用,以開始新型核巡航導彈的研發工作。報道&&,一旦在2030年代中期完成,這種可以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將成為冷戰後美國首次投入使用的此類武器。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核潛艇和水面艦艇都裝備了攜帶核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但冷戰結束後,美國大幅削減核武庫規模,帶有核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也於2010年全部退役。但五角大樓官員始終對於獲得這種“更方便使用的核武器”充滿興趣。2018年特朗普政府提出了海基核巡航導彈(SLCM-N)計劃,以開發可以從水面戰艦或攻擊核潛艇發射的新型核武器。美軍希望它能提供低當量彈頭選項,以應對對手使用戰術核武器。“如果對手冒險使用戰術核武器時,美國海軍可用SLCM-N進行嚇阻和回應”。美軍認為,SLCM-N可以部署在隱蔽的水下潛艇或分散在多艘水面艦艇上的生存能力,加強在歐洲、東亞的核威懾的可信度。它可以利用廣闊的作戰區域,很難被找到和摧毀,同時保持反應能力,增加區域威懾力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但拜登政府上&後對SLCM-N項目&&強烈反對,並在上一輪國防預算申請中要求停止對該項目提供資金。五角大樓在2022年發布的《核態勢審議報告》中也&&該項目“毫無價值”。拜登政府也認為,現有武器足以承擔這種核巡航導彈的作用,而該導彈項目僅彈頭一項的研製成本就高達310億美元。特朗普時代推進的另一種低當量核武器——W76-2低當量核彈頭已經被部署到潛射彈道導彈。事實上,有美軍高級官員&&,如果美國繼續維持搭載小型核武器的潛射彈道導彈戰力,即使不開發新型核巡航導彈,也可以維持足夠的威懾力。
但美國軍方官員和國會人士一直在持續推進。《每日電訊報》稱,五角大樓宣稱研發該導彈是為了與中國和俄羅斯展開競爭。對於美方近年來不斷翻炒所謂的“中國核威脅”論,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美方有關言論不過是為自己擴張核武庫、謀求壓倒性戰略優勢尋找藉口。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始終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從不參加任何形式的核軍備競賽,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核彈頭更新換代
根據五角大樓公布的計劃,美軍的“三位一體”核力量正在進行全面更新,在陸基核力量方面,將用400枚“哨兵”洲際導彈取代“民兵3”洲際導彈並翻新450座地下發射井;在海基核力量方面,則用“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替換現役“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在空基核力量方面,將全部換為B-52J和B-21轟炸機,並用新型AGM-181空射遠程巡航導彈取代冷戰時期研製的AGM-86B核巡航導彈。
除了這些發射&&進行全面替換外,它們配套的核彈頭也進行了相應的更新換代。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通過翻新現有彈頭來維持核武庫。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於2023年向美軍交付了200多枚翻新核彈頭。近年來,美國已朝着一項更雄心勃勃的計劃邁進,該計劃的重點是生産全新或經過重大改裝的新型核彈頭。例如美國正在生産經過重大改進的W87-1型核彈頭,用於裝備“哨兵”洲際導彈。目前“民兵3”洲際導彈配備的W87核彈頭當量為30萬噸,可以通過增加套件以進一步提高到47.5萬噸。而W87-1為W87的改進型,採用自1992年暫停核試驗以來美國首次利用新製造工藝生産的钚彈芯,具備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美國空軍正在用新型B61-12和B61-13核炸彈取代現役的老式自由落體式核炸彈。其中B61-12採用了類似“傑達姆”制導炸彈的技術,命中精度和對目標的摧毀能力大為提升。它的當量可在300噸、5000噸、1萬噸和5萬噸之間調節,具備更好的實戰性能。今年3月,美國空軍F-35A戰鬥機已經獲得攜帶新型B61-12核炸彈的資格認證。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信息項目主任漢斯·克裏斯滕森認為,F-35A獲得挂載B61-12核炸彈是美國正在進行的核武庫現代化努力的一個里程碑。他説:“隨着B61-12的全面生産,以及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四個北約盟國和駐歐洲美空軍F-35A戰鬥機相繼獲得攜帶核武器的認證,歐洲戰術核武器升級的舞&已經準備就緒。”而B61-13核炸彈的威力更大,專門針對受到高度保護的設施,例如地下戰略指揮和控制中心等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
美國海軍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雖然將沿用“三叉戟2”潛射洲際導彈,但將換裝全新研製的W93核彈頭。該核彈頭也是40年來美國全新研製的第一款核彈頭,已進入設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