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
新疆軍區某師組織首長機關及部隊開展了為期5天的冬季適應性野營拉練。詳細
實彈射擊演練硝煙瀰漫
2013年12月27日,天山腳下某陌生地域,新疆軍區某師萬人千車嚴陣以待。詳細
新疆軍區要聞
劉加平:裝備“神醫”名至實歸
裝備“神醫”的背後,是劉加平下的苦功夫。從事裝備維修十幾年來,每次新裝備列裝,劉加平都第一個學理論、學操作、學維修。還不等別人翻看,裝備隨車技術使用説明書早已被劉加平注記上了一串串問號,書角也捲起了毛邊。[詳細]
烏魯木齊總醫院招聘文職人員面試
3月17日,全軍首次統一組織面向社會招聘軍隊文職人員工作全面展開,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提前策劃,反復研究,迅速成立由各業務部門骨幹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負責此次應聘人員的初審工作。[詳細]
戰士姚飛兩次獻血小板救助白血病患者
3月3日,新疆軍區某團七連戰士姚飛靜靜的躺在烏魯木齊市血液中心整潔的床上。鮮血不斷從左手手肘內側流進身體右側的機器裏,離心提取血小板後又將剩餘血液回輸進身體。[詳細]
邊陲名秀
桑建斌:帶能打勝仗的兵
在官兵眼裏,桑建斌是個資深的“軍事通”。入伍以來,他不僅每個崗位幹的出色,坦克射擊專業考取特級,通信、駕駛專業考取一級,更精通團裏的所有專業。[詳細]
奔波於高原的“拼命三郎”
每次機動,車隊行進時,他們得伴隨保障;車隊休息時,他們還要提着工具箱逐&檢測。每次行動前,謝鐸和戰友們就背上幹馕,餓了就着礦泉水啃幾口。[詳細]
劉益軍:一個邊防連長的“猛事”
被官兵稱為“猛連長”的副營職連長的劉益軍不僅因為其邊防執勤工作抓得好,而且軍事訓練和執勤工作齊頭並進、雙雙過硬。[詳細]
張新玲:20年不懈的守護
20年來陪伴60多位偏癱、智障、精神病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歷程。她的付出,她的奉獻、她的守護,讓這些病患老人在最後的日子裏,享受到了濃濃的溫情。[詳細]
兵説兵事
劉加平:裝備“神醫”名至實歸
裝備“神醫”的背後,是劉加平下的苦功夫。從事裝備維修十幾年來,每次新裝備列裝,劉加平都第一個學理論、學操作、學維修。還不等別人翻看,裝備隨車技術使用説明書早已被劉加平注記上了一串串問號,書角也捲起了毛邊。[詳細]

“杜站長”的承諾和堅守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為解決邊防官兵工作生活和戰備用電,上級在荒野得連縣級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卡昝河谷裏建起了一座水電站。從那以後,兩台64KW的水力發電機就在這裡紮下了根。現年28歲的中士杜輝,就是卡昝河水電站唯一的主人。[詳細]
最美戍邊人
奔波於高原的“拼命三郎”
修理工是機步團最為勞累的工種。每次機動,車隊行進時,他們得伴隨保障;車隊休息時,他們還要提着工具箱逐&檢測。每次行動前,謝鐸和戰友們就背上幹馕,餓了就着礦泉水啃幾口。[詳細]
邊防官兵夜巡強拉山口:靠吼叫嚇跑惡狼
“夜巡,是利用夜間執勤的一種方式。潛伏,雖也屬夜間巡邏的一種方式,但更多的是根據上級通報,在非法越境者必經之路,預有準備的設伏。”普蘭哨所連長張強介紹。[詳細]
趙勇:風雪中 在崖壁上為部隊做“路標”
翻越庫地達坂時,趙勇站在高高的崖壁上,用身體為機動部隊做“路標”,指揮一台&重型裝甲車安全通過。那天,寒風夾着雪花,無情地抽打在趙勇的臉頰和身上。高高的崖壁上,趙勇一站就是1個多小時。[詳細]
達巴哨所的“綠色空間”
驅車剛到達巴哨所,連長李艷陽就興奮地帶着記者參觀了哨所的“綠色空間”: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室內,擺了近300盆花卉,圖書、棋類、樂器等一應俱全。官兵在這裡或聊或玩,其樂融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