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越是艱險越向前——2020年全軍英模人物代表盤點
新華社記者
2020年,人民子弟兵聚力練兵備戰,強化改革創新,迎戰新冠肺炎疫情,參加防汛救災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這一年,人民軍隊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涌現出一大批英模人物,無懼風浪、無畏險阻,越是艱險越向前。
抗疫抗洪
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
除夕夜,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的3支醫療隊共450人,緊急趕赴武漢。截至2月17日,抵達武漢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人數已達4000餘人。執行任務期間,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3家抽組醫院,2個多月累計收治確診患者7198名。
危難關頭,位於疫情中心地帶的中部戰區總醫院,第一時間緊急抽調2200余名精銳醫護人員組成戰“疫”黨員突擊隊,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過程中,全院發熱門診累計接診1.3萬餘人次,新冠肺炎專區累計收治患者800餘人。
大年初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擔任組長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向武漢“逆行”出征。
他們日夜奮戰,創新構建核酸檢測、抗體篩查和多重病原檢測三位一體的檢測&&;他們無畏生死,奔赴一線開展新冠肺炎流行規律調查研究,為科學防控提供重要支撐;他們攻堅克難,爭分奪秒研發疫苗,為民而戰。
庚子之夏,我國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
哪有險情,哪就有人民子弟兵向前衝鋒的身影。據統計,今年入汛以來,截至8月19日,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兵力120多萬人次,組織民兵30多萬人次,參加了17個省份的防汛救災行動,共轉移群眾17萬餘人、封堵決口和管涌3900多處、加固堤壩900多公里、搶通道路350多公里。
抗疫抗洪,人民軍隊與全國人民一道,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礡力量。
苦練本領
293天,13萬公里。這是淳靜1年出差的日子和大致行程。
作為戰略支援部隊某部高級工程師,從軍30年,他一直戰鬥在戰略武器定型試驗的最前沿。在那個絕密的領域內,任何信息都不能透露,以至於他的親人朋友都不知道他這些年到底有什麼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當國之重器駛過天安門廣場時,他忍不住哽咽淚流。
18年前,沙子呷懷揣夢想走出大涼山,參軍成為一名導彈工程兵。如今,這個彝族青年已經當上火箭軍某工程營營長。導彈工程部隊施工就是打仗,陣地就是戰場。在10余項重點國防工程施工任務中,沙子呷先後14次擔任突擊隊長,戰勝塌方險情20余次,每次都提前高質量完成任務。
“呷,彝語的意思是英雄,沙子呷就是導彈工程兵的英雄。”火箭軍某工程旅旅長張傑説,“再苦再難的工程,只要交給他,沒有完不成的。”
剛上軍校時,何龍幾乎所有的體能課目排名都倒數。沒有好辦法,只能練,不停地練。畢業那年,他成了海軍特種部隊“蛟龍突擊隊”尖刀連的一員。
2015年,何龍作為海軍唯一一名代表到海外“獵人學校”留學。63人參加此次集訓,最終僅8人通過考核。結業時,何龍完成了潛水、反恐等5大課程153個課目的訓練,並在全能狙擊課目考核中打破校方記錄。他還被授予這個國家軍方最高榮譽——“突擊隊員”榮譽稱號。
作為海軍陸戰隊某旅特戰連連長,何龍不僅自己練得狠,練兵也特別狠。如今,連隊所有官兵都具備了低空跳傘、直升機滑降、引導打擊等特種偵察能力。
軍營中還有很多像何龍、沙子呷、淳靜一樣的人,他們勇敢、堅毅、步履不停,他們是共和國的利刃尖兵。
助力脫貧
“土墻草頂壘空房,三塊石頭圍火塘。門前糞泥沒雙腳,屋內同住牛和羊。”這首打油詩曾是梭梭拉打村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梭梭拉打村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34%實現歸零,15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後,浸透着駐村扶貧幹部、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布哈的心血。
2017年,武警四川總隊決定對梭梭拉打村進行脫貧幫扶,32歲的布哈成為駐村幹部第一人選。
為了摸清致貧的真實原因,布哈訪遍全村522戶1779人,甚至哪家貧困戶有幾隻雞幾頭豬,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摸排後,布哈區分因學、因病、因超生等7大類致貧原因,為每個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舉措。
紅土鄉位於鄂西大山深處,通往縣城的100余公里道路曲折連環,驅車3個半小時,急轉498個彎道,方能到達這個一半在高山一半在懸崖的窮村子。
2017年,紅土鄉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30%。時任恩施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長董高主動請戰,把自己的對口扶貧村確定為條件最差、任務最重的紅土鄉天落水村。
建橋、建茶廠、建水廠……在深入調研基礎上,董高給天落水村拉了一張脫貧清單,並創新提出了“131”扶貧工作隊新模式,即1個人武部牽頭3個地方單位,組成扶貧隊定點幫扶1個貧困村;1名民兵幹部帶領3名民兵,組成扶貧小分隊重點攻堅1戶貧困戶。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截至今年5月,全軍部隊定點幫扶的4100個貧困村、29.3萬貧困戶、92.4萬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參與采寫記者:黎雲、賈啟龍、 王逸濤、李國利、張汨汨、張選傑、劉新、楊雅雯)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