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透視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受閱武器裝備
2020-07-03 10:33:53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從紅場瞻望戰場

    ——透視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受閱武器裝備

    6月24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在俄羅斯境內27個城市拉開帷幕。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中,共有214件地面裝備和75架戰機受閱。這些武器裝備既有“顏值”也有實力,滾滾鐵流展示的不僅是俄羅斯軍隊武器裝備發展的成就,更是強大的國家意志和戰略決心。稍加分析,從中不難讀懂俄軍受閱武器裝備透露的“弦外之音”。

RS-24“亞爾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秀肌肉——

    硬核回應戰略圍堵

    和平年代,閱兵通常是一個國家展示軍事實力、傳遞戰略威懾的重要窗口。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緊逼和戰略圍堵,俄羅斯組織這次紅場閱兵,不乏在關鍵時刻“秀肌肉”的用意。此次,俄軍拿出了戰略核打擊、高超聲速打擊、空中隱身打擊3類威懾力量,其中既有傳統的壓軸性大國重器,也有最熱門和前沿的武器裝備研發成果;既有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中堅力量”,還有快速補齊短板的“後起之秀”,彰顯了俄制衡戰略對手的信心和底氣。

    戰略核打擊力量方面,壓軸出場的RS-24“亞爾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俄戰略核威懾的中流砥柱。它既能在靜止狀態下發射,也能在機動狀態中發射,擁有3—4枚分導式多彈頭,最遠射程達1.1萬千米,被美軍方評估為“當前最強的洲際彈道導彈”,整體性能優于美軍的“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

    同“亞爾斯”一樣,圖-160M戰略轟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上演的空中加油戲碼也是紅場閱兵的“常客”,這兩者的組合能夠有效彰顯已逐漸復蘇的俄空中戰略核打擊能力。不久前,955A“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改進型首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已加入俄海軍北方艦隊服役,2、3號艇也在建造之中,標誌著俄“三位一體”核力量建設進入新的更高水準。

    高超聲速打擊力量方面,“世界上最快的現役戰鬥機”米格-31K攜“世界上最快的現役空射導彈”“匕首”再次現身。從2018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國情咨文演講首次披露“匕首”以來,這對“雙最快”組合就頻繁出現在媒體視野中。這表明,無論是這兩種裝備本身的技術狀態,還是其戰術應用經驗都日臻成熟。

    相比之下,更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對組合:圖-160M轟炸機和圖-22M3轟炸機編隊,兩款以“快”而天下知名的戰略轟炸機罕見地混編亮相,這種全新組合方式體現了俄空天軍對速度的執著追求和自信。它們均有裝備高超聲速導彈的計劃,圖-22M3在今年5月已經成功試射過高超聲速武器。

    由此可見,未來俄將形成以圖-160M、圖-22M3、米格-31K為主要平臺,涵蓋戰略、戰役、戰術多個層次的“超聲速空中打擊平臺+高超聲速導彈”打擊體係,這是近年來俄武器裝備建設的重大成果,是可以對戰略對手形成優勢的重要領域。

    空中隱身打擊力量方面,蘇-57戰鬥機的現身備受關注。和5月9日空中閱兵時一樣,依然是不多不少的四機編隊。作為全球僅有的幾款現役第五代戰鬥機之一,盡管也曾受到質疑,但俄制五代機的進步顯而易見,俄軍空戰體係的“短板”正在快速補齊。這次飛過閱兵場,是否意味著蘇-57已經進入大規模服役階段?讓我們拭目以待。

    亮家底——

    精銳盡出角力反導

    細心的官兵和軍迷可能已經發現,此次紅場閱兵,俄很少見地集中展示了現役防空武器係統,幾乎是把“家底”挨個亮相了一遍。其中,S-350“勇士”中程防空導彈係統、“山毛櫸”M3和S-300V4野戰防空係統均是首次亮相。

    S-350是介于S-300和S-400之間的銜接型防空導彈係統,它比S-300部分型號的威力更大也更堅固,比S-400體積更小更靈活,最大射程達60千米,最大射高為30千米,主要用于替換早期生産的S-300部分型號。

    “山毛櫸”M3較M2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導彈筒和備彈數量,無論是日常維護保養還是打擊效能都有所提升。

    S-300V4是S-300V的最新升級版,核心功能定位是保護陸軍野戰部隊免受彈道導彈攻擊,同時對空氣動力目標(航空器、巡航導彈)實施遠端攔截。其配屬的兩型雷達中,9S19M扇形探測雷達幾乎是為反導定制,9S32M制導雷達則可在執行防空、反導任務之間自由切換。

    同時登臺的3款“鎧甲”係列彈炮一體近程防空係統也值得關注。“鎧甲”S1的升級版“鎧甲”SM探測距離增至75千米、射程提升至40千米,已跨入“準中程防空導彈”范疇。另外,其全新配備的高超聲速導彈和小口徑彈藥,將進一步強化反導和反“低慢小”目標能力。極地迷彩涂裝的“鎧甲”SA則是俄軍為北極作戰專門研制的,採用重型全地形車底盤,能夠在北極圈內的雪原、凍土和沼澤地帶輕松行駛。至于“道爾”M近程防空係統和S-400遠端防空導彈係統,已是閱兵式上的“常客”。

    俄軍此次展示的防空體係全面覆蓋野戰防空、要地防空和國土防空3類任務,層次銜接緊密,防禦目標全面。最主要的是,這些武器係統幾乎都具備反導能力,這種安排絕非巧合。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之後,又宣稱將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即將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能否順利延期尚未可知。在此背景下,俄現役防空反導武器係統悉數亮相紅場,用意不言自明。此舉表明,俄軍不僅擁有“伊斯坎德爾”M這類“利矛”,同時也打造了體係完備的“堅盾”,有能力為己方撐起一頂頂“安全大傘”。

T-72B3主戰坦克

    示進步——

    升級源自戰場淬火

    在近幾年的紅場閱兵中,俄經受敘利亞戰火洗禮的武器裝備所佔比例漸漸增多。據報道,此次80%左右的受閱裝備都有過敘利亞作戰經歷。剩余的20%左右的受閱裝備中,許多技術上的改進都源自實戰中的收獲。

    地面裝甲力量方面,T-90M和T-72B3主戰坦克、BMP-2M步戰車、“颱風”K係列裝甲運兵車等裝備均是直接參過戰或是吸取實戰經驗後的升級版。例如,與T-90A相比,T-90M換裝了“化石”爆炸反應裝甲,加裝了格柵式裝甲,取消了“窗簾”光電幹擾係統,這些改進均是吸取了實戰經驗。“颱風”K係列裝甲運兵車則針對敘反政府武裝常用的簡易爆炸裝置,強化了底盤防護。

    陸軍壓制火力武器裝備方面,在敘利亞戰場上表現優異的BM-30“龍捲風”和TOS-1火箭炮迎來新款。

    前者的繼任者——“龍捲風”-S火箭炮採用模組化載具,能同時相容122和300毫米口徑的火箭彈,戰場維護性更好;新增了9M542衛星制導高爆反坦克炮彈,可用彈藥類型達到8種,打擊目標更加多樣;最大射程增加70%,達到120千米,一次齊射能夠覆蓋100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並且裝備了自動導航和火控係統,打擊精度、自動化程度都有明顯提升。

    TOS-2火箭炮繼承了TOS-1毀滅性的殺傷力,改用6×6輪式底盤,機動性更強。通過拓展內部空間,TOS-2不再是“孤獨的毀滅者”,其信息化水準有了長足提高,能夠有效融入俄軍陸戰體係。

    空戰裝備方面,A-50U預警機、蘇-35S和蘇-34戰鬥機編隊,以及蘇-24戰鬥轟炸機編隊都是俄空天軍在敘戰場上投入的主力機型,這套組合是一個完整作戰集群。其中,蘇-35S和蘇-34戰鬥機編隊能夠獨立遂行局部戰場的對空、對地作戰任務,顯示出俄空天軍靈活多樣的空戰體係。蘇-24M承擔了大量對地攻擊任務,功勳卓著。

    閱兵式上的旋翼機同樣從硝煙戰火中走來。米-8和米-26直升機編隊是俄在敘戰場作戰分隊的運輸力量,米-35和卡-52武裝直升機則承擔了近地火力支援和反裝甲任務,這些機型在敘利亞戰場均有戰損卻不失威名。

    拓市場——

    既要吸睛也要效益

    閱兵式不只具有政治、軍事價值,還蘊含著經濟價值。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俄軍售數量居全球第二,佔全球軍售總量的五分之一。對于俄這樣的武器裝備出口大國,把最具外貿潛力的武器裝備推上閱兵場,接受全世界聚光燈的照射,無疑具有很好的廣告效應。

    縱觀受閱裝備,T-90M主戰坦克、BMP係列步戰車、S-400遠端防空導彈係統、卡-52武裝直升機等已是國際軍貿市場的“明星”商品。“龍捲風”-S火箭炮很有希望延續前輩的高人氣。可如果要説最具“爆款”潛質的,或許是本次閱兵式上為數不多的新裝備——2S38型“偏流”自行高炮。

    這種結合BMP-3步戰車底盤和蘇聯S-60自行高炮炮身的新裝備此前已在多個防務展上亮相。上世紀50年代,S-60就已熱銷全球50多個國家,在近年葉門軍事衝突中還能見到它的身影,繼承S-60自行高炮57毫米機炮的2S38的確有熱銷的可能。一方面,2S38與2S31自行迫榴炮等諸多現役裝備共用BMP-3步戰車底盤,技術成熟可靠,有利于降低建、用成本。另一方面,57毫米口徑的炮彈能夠比30毫米、23毫米炮彈形成范圍更大的類似“彈幕”的攔截效果,作戰能力更強。作為自行高炮,2S38的主炮最大俯角僅有5°,但憑借較大裝藥量和射程,它仍具備與各類輕裝甲車輛正面對抗的能力。事實上,此次受閱的“庫爾幹人-25”中型步兵戰車、T-15“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均換裝了擁有57毫米機炮的新型炮塔,BMP係列步戰車也有換裝計劃,預示著俄陸軍機動裝甲戰車火力將得到整體躍升。

    得益于無人炮塔、綜合光電瞄準係統等高技術加持,2S38的自動化程度、打擊效能和精度都明顯提高。另外,2S38集合了自行高射炮、自行加農炮、自行突擊炮和自行反坦克炮的性能,客觀上達到了“四合一”的效果。

“颱風”K裝甲運兵車

    明思路——

    “常守核攻”愈發清晰

    受限于閱兵式的時間、空間和條件,又或出于更深層原因,俄廣受外界期待的許多高新裝備沒有出現,例如 “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先鋒”高超聲速導彈,以及擁有近乎無限續航能力的“水下殺手”——“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還有填補俄軍察打一體大型無人機空白的“獵戶座”無人機等。

    此外,俄仍在投入大量資源對T-72B、T-80BV、BMP-2等裝備進行升級,而未大規模換裝T-14主戰坦克、T-15步兵戰車等新一代地面裝甲車輛。這就意味著,俄軍的地面裝甲力量,還將在一定時間段內呈現出新老共存、高低搭配的發展格局。

    仔細分析近年來俄軍武器裝備發展,總體上呈現出全力維持常規作戰力量、大力發展新質作戰力量和核威懾力量的特點,反映出俄在軍事戰略上愈發清晰的“常守核攻”指導思想。

    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俄目前正在優先發展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能對美形成不對稱優勢的武器,同時將手中的資源向核力量建設方面傾斜,不斷謀求增加與美戰略博弈的勝算籌碼。(楊王詩劍)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1068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