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烽火硝煙中的紅軍護士 ——記老紅軍牟炳貞
2020-02-21 10:33:25 來源: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017年,牟炳貞(前排中)來到巴中將帥碑林緬懷戰友

    新華社成都2月21日電(記者周相吉、童芳)今年元宵節,成千上萬名白衣天使處于“戰疫”一線。就在同一天,99歲紅軍老戰士牟炳貞在成都去世。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在公眾號上發出公告:“四川籍女紅軍牟炳貞,永遠地離開了她熱愛的土地和親人。雖已離世,但她的精神將被世人永遠銘記!目前鑒于非常時期,網上告之,祭奠、哀悼。”

    這則公告並沒引起太多關注,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老人也曾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烽火硝煙的歲月裏英勇鬥爭。

    老人歸于塵土,歷史並未遠去。牟炳貞兒子王家源近日接受了記者採訪,翻開了那英勇悲壯的一段歷史。

    11歲女娃當紅軍

    1922年,牟炳貞出生于四川省宣漢縣。1932年,紅軍在四川宣漢縣招兵。此後,牟炳貞跟隨兩個哥哥、一個嫂子報名參加了紅軍。

    牟炳貞參加紅軍的原因,據當地黨史幹部介紹,可能是躲惡霸,也可能是為了吃口飯。一個小女娃,本應在父母懷裏撒嬌,那個年代卻成了戰士。

    那年,牟炳貞只有11歲。她被分配到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當護士,在戰地醫院的衛生所裏,牟炳貞開始什麼也不會,只能“端盤子”,給別人打下手。

    牟炳貞邊學邊幹,學文化、背藥方、練習醫護技能,很快就能麻利地幫傷員敷藥、包扎,甚至取子彈。王家源曾聽母親講起,當時取子彈是用金屬鉤子,找到子彈位置,伸進傷口,從肉裏把子彈勾出來。這是個“技術活”,眼要準、手要快、心要穩,取的過程中血肉飛濺是常事。10來歲的牟炳貞很快適應了一切,能夠熟練地進行操作。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副館長李坤蓉説,四川通江縣王坪村是當年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所在地。總醫院的護士每人每天要洗七八十件衣服,還要洗繃帶、洗紗布,另外還負責護理傷病員的工作,給傷病員搓背、洗澡、送飯、喂飯,工作量非常大。一天下來,成年人也受不了,累得腰酸胳膊疼。

    2017年,牟炳貞(前)與孫兒及葉開敏在成都合影

    13歲爬雪山過草地

    1935年,13歲的牟炳貞隨軍長徵。在夾金山時,為擺脫敵人圍追堵截和敵機偵察,部隊經常穿越深山密林。為了不讓傷病員掉隊,牟炳貞和戰友將擔架的4個角纏上布,一人抬一角,踉踉蹌蹌地行走在急行軍隊伍中。

    行軍途中,她們根本沒時間坐下來吃東西,只能用毛巾包著食物邊走邊吃。戰事吃緊時,這些十多歲的小護士們也得上前線,搶運傷員。據老人生前描述:“我們去戰場上抬傷員時,子彈就在頭頂飛,嗚嗚地響,都來不及怕!爬雪山過草地又冷又餓。我當時是團員,必須負責團裏幾個護士不掉隊。有一次過草地後,我們用了一天半爬雪山,手指被凍得沒知覺,然後自己就蹲在原地,跳了跳發現腳還能動,心裏好高興,還以為腳也凍得不能動了。一直到現在,我的手指頭都是彎曲的……”

    戰時條件艱苦,缺醫少藥是常有的事。王家源記得母親説過,在陣地醫院安慰傷員時常説:“一勸傷病員同志們,有決心,勇敢地衝鋒去作戰,爭光榮;二勸傷病員同志們,出發時,不用急,帶上辣椒和豬肉,送給你們上前線……”

    2017年,牟炳貞(前)來到巴中將帥碑林緬懷戰友

    見證西路軍悲壯歷史

    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師,被譽為“世界軍史奇跡”,艱苦卓絕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結束。

    同樣在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準備施行打通國際的戰略行動,由東徵到西徵,由寧夏戰役到最後打通新疆,一步一步地演化為一個龐大的計劃。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館長朱德忠介紹,為完成打通國際路線的計劃,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之三十軍、九軍和總部直屬部隊及紅五軍共2.18萬人,奉中革軍委命令組成西路軍。因種種復雜因素,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發生重大犧牲,到1937年3月分路突圍。

    這段歷史非常慘烈、悲壯。在甘肅省高臺縣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裏,可以看到當時重大犧牲的情況:戰死7000余人,因傷因病被俘12000余人,被俘者中5600多人慘遭敵殺害,共犧牲12000多人。 西路軍中有3000余人返回故鄉,4000余人被營救回部隊,流落西北各地1000多人,突圍至星星峽的400多人,這400多人是紅西路軍唯一成建制保留的力量。西路軍,幾乎成了“悲壯”的代名詞。

    牟炳貞就在這樣一支隊伍裏當護士。個人的經歷只是歷史洪流中的滄海一粟,當年十來歲的小女娃,在現場見證了西路軍的悲壯歷史。

    牟炳貞生前常給後輩講西路軍故事,“西路軍最艱苦,為什麼?爬雪山過草地,來來回回好幾次,也沒西路軍西徵辛苦。”

    西徵正是隆冬時節,極度嚴寒、缺吃少穿,長夜行軍,艱苦至極。當時零下十到二十多度,許多戰士的手、腳、耳朵都被凍壞了。沒有吃的,只著單衣,戰士們看到黏土就裝幹糧袋裏。

    “過了黃河正是最冷的時候,在南方打仗還可以吃點草根樹皮,那時候只能吃土,砂土不能吃,只有黏土。” 王家源説。

    在這種條件下西路軍還要打仗,給傷員動手術,沒有麻藥怎麼辦?牟炳貞這些小護士們就在旁邊唱歌,轉移注意力。

    紅軍精神萬歲

    1937年2月,部隊被打散後,15歲的牟炳貞跟著戰友東躲西藏,開始長達數年的逃亡,最後被當地一位姓白的老鄉藏了半年。1940年,牟炳貞在甘肅與西路軍戰友王國位結婚。

    1949年秋,蘭州解放,牟炳貞等來機會。在西北野戰軍領導的幫助下,她重新回到革命隊伍,並很快加入黨組織。1984年8月,牟炳貞在甘肅永登縣,恢復了西路軍紅軍老戰士名譽,領到了“西路軍紅軍老戰士光榮證”“中華人民共和國離休老幹部榮譽證”。2016年10月中旬,牟炳貞94歲時,子女們希望她在溫暖的南方安度晚年,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的幹女兒葉開敏的幫助下,兒子王家源帶她從蘭州遷回四川成都定居。2020年元宵節,牟炳貞安詳地去世。

    《千裏徵戰人未還——長徵,散落的紅星》一書的作者湯華明曾多次拜訪牟炳貞,90多歲的老人在他的筆電上留言:“紅軍精神萬歲!”

    2020年2月中旬,四川一些女護士自願剪成短發,奔赴武漢“戰疫”。身在武漢的湯華明評論説:“腳不纏、發不盤,剪個紅蓋當兒男。當年女紅軍,今天女醫護。”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務工人員返程專列開行
務工人員返程專列開行
武漢迎來晴好天氣
武漢迎來晴好天氣
尼泊爾徒步勝地普恩山上的早晨
尼泊爾徒步勝地普恩山上的早晨
美“天鵝座”飛船給空間站送貨
美“天鵝座”飛船給空間站送貨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1048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