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亞森-M級核潛艇:“俄式猛鯨”撼動大洋
2020-02-14 13:09:48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圖為亞森級核潛艇。供圖:張曦

    冬天的北德文斯克市大雪紛飛,俄羅斯北方造船廠內卻彌漫著一股暖流。2019年12月25日,俄羅斯885M型亞森-M級“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在這裏下水。作為新一代攻擊核潛艇,俄羅斯對其寄予厚望。俄海軍總司令尼古拉·葉夫梅諾夫上將表示,目前全體艇員已經完成訓練,隨時準備在新潛艇上工作。

    而在大洋的另一邊,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撰文稱:這是俄羅斯送給西方最可怕的聖誕禮物。對于亞森級的出現,美國海軍一直高度警惕。美國海軍係統司令部項目執行官戴夫·約翰遜甚至將一個亞森級核潛艇的模型放置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以便時時提醒自己。亞森-M級核潛艇為何此時下水?又憑什麼竟然擁有如此影響力?請看——

    二十年磨一劍,“驕子”還是“遺腹子”

    俄羅斯海軍歷來有重視水下力量建設的傳統,除了擔負戰略核打擊任務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核潛艇也是不可或缺的大殺器。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相繼下水了671RTM型維克托III級、945型塞拉級和971型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與西方分庭抗禮。

    本次下水的亞森級正是當年蘇聯為了全面趕超美國海軍核潛艇力量,尤其是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專門研制的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

    從誕生之初,亞森級核潛艇就備受關注,被認為是蘇聯海軍的“驕子”。然而,本來承載著蘇聯海軍希望的“驕子”,後來卻成了蘇聯的“遺腹子”。正當亞森級首艇“北德文斯克”號準備建造的時候,蘇聯轟然倒塌。

    但俄羅斯沒有忘記它。1993年12月,“北德文斯克”號鋪設了龍骨。僅僅過了3年,該項目因種種原因幾乎全面停工。後來,俄羅斯把為數不多的資源投入到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中,“北德文斯克”號在造船臺上沉睡了數年。

    隨著國力逐漸恢復,亞森級建造項目被再次喚醒,“北德文斯克”號的建設逐漸駛入快車道。2010年6月中旬,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親自參加了“北德文斯克”號核潛艇下水儀式。2012年年底該潛艇正式加入俄羅斯海軍。此時,距它的開工已經過去了近20年。

    在“北德文斯克”號建造過程中,俄羅斯的制造人員發現,由于歷時太久,該潛艇的許多設計已經落伍,只能邊建造邊改進。

    從2號艇“喀山”號開始,俄羅斯在885型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改進型885M。文章開頭提到的“新西伯利亞”號正是最新型的亞森-M級攻擊核潛艇。4號艇“克拉斯諾亞爾斯克”、5號艇“阿爾漢格爾斯克”、6號艇“彼爾姆”、7號艇“烏裏揚諾夫斯克”號,分別于2014、2015、2016、2017年開工。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前,7艘亞森級核潛艇將先後裝備俄國海軍,其中6艘為亞森-M級,成為對抗戰略對手的重要力量。

    戰力非比尋常,大洋深處的倚天長劍

    縱觀蘇聯和俄羅斯攻擊核潛艇的發展史,亞森級注定要在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純粹的攻擊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將以亞森級的出現為標誌,逐漸走向消亡。新一代多用途核潛艇橫空出世,繼承並整合了阿庫拉級和奧斯卡級的相關能力,以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反潛、破交、對地攻擊、反艦等等。

    作戰需求牽引著裝備發展。除了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亞森級裝備了8個接近垂直(20度傾角)的導彈發射筒,幾乎能夠發射俄海軍武器庫中所有潛射巡航導彈和火箭助推魚雷。雖然垂發係統在美軍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已經裝備,但俄羅斯攻擊核潛艇一直發展到亞森級,才第一次將其付諸實施。美國與俄羅斯的垂發係統在定位上也有一定差異。除了反潛、破交、對地攻擊等任務,必要時亞森級還將承擔起反艦的重任。8座四聯裝P800“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導彈單元(共32枚)可用于摧毀300千米外的敵軍大型水面戰艦。未來亞森級還將裝備“鋯石”高超聲速反艦導彈,用來穿透對手的防禦係統。

    大潛深、高航速也不再是亞森級追求的首要目標,它更加注重性能均衡。這造就了亞森級在設計上有諸多區別于前輩的地方,開創了多個“第一”。亞森級結合了雙殼艇堅固、浮力大和單殼艇噪音小、隱身性能好的優勢,是俄羅斯第一級採用單雙混合殼體技術建造的攻擊核潛艇。在艇艏聲吶方面,蘇聯自維克托III級起,30多年來不斷發展“鰩魚”係列圓柱形聲吶。到了亞森級才另起爐灶,首次採用球形陣聲吶。基陣孔徑接近艇體直徑,相同體積可布置更多陣元,這種改變使其探測能力得以最大化,性能更為先進。

    從喀山號開始,亞森級攻擊核潛艇的動力係統採用了新一代一體化壓水反應堆,該反應堆的核燃料更換周期長達25至30年,與第三代核潛艇反應堆5至7年就需要更換一次核燃料相比,基本實現了艇堆同壽,可以保證核潛艇的在役率。

    當然,亞森級的意義遠不止此。它是在俄羅斯水下力量面臨數量萎縮、艇種青黃不接的困局下,又一次向世界一流水準發起的衝擊。今後亞森級將與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並肩作戰,成為俄未來海基核力量的中流砥柱。

    紅海軍沉舟側畔,核海軍重歸大洋

    1991年蘇聯解體,距今已近30年。昔日蘇聯紅海軍實力雄厚的水面力量和海軍航空兵已經湮沒在歷史中,但俄羅斯仍然維持著世界上第二大規模的水下力量,賬面上保留有20多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這個數字看似龐大,但通過分析不難看出,俄海軍現役的大多數核潛艇,都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開始列裝的,大多數已經服役了30年左右。根據“澡盆曲線”理論,大部分裝備已經進入耗損失效期,故障率將不可避免地隨時間延長而增加。所以這些潛艇很可能只有一多半處于可用狀態,另一半則處于不同程度的維護和升級中。

    這就意味著,如果不及時調整補入新生力量,到2030年,俄軍的水下力量將面臨數量上的又一次減少。這也是為何從2013年開始到2017年,俄羅斯以每年1艘的速度開工建造亞森-M級核潛艇的原因。

    2019年12月25日下水的“新西伯利亞”號,正式拉開了俄羅斯攻擊核潛艇“下餃子”的序幕。但即便如此,隨著949A奧斯卡II級、671RTM型維克托III級、945型塞拉級和971型阿庫拉級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亞森級服役的數量仍不足以彌補老舊潛艇的退役缺口。

    俄羅斯民族向來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已經著手為維持一支質優量精的水下核力量做準備。一方面,在第四代核潛艇正在列裝的背景下,俄羅斯高調啟動了哈斯基級第五代核潛艇項目,將其列入了《2018-2027國家裝備發展規劃》。預計于2023年開工建造,2027年交付首艇。

    另一方面,俄羅斯繼續強化非對稱作戰力量,相繼推出了一批殺手锏武器——“波塞冬”核動力魚雷、“鋯石”高超聲速導彈等。據報道,“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的作戰距離可達一萬公里,最大水下發射深度一千米,水下最大航速每小時100公里。每枚“波塞冬”均可搭載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目前,可搭載“波塞冬”魚雷的首艇“別爾哥羅德”號已經下水,09851型“哈巴羅夫斯克”號開工建設。據去年塔斯社有關報道,俄海軍計劃未來將列裝超過32枚“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其中,北方艦隊與太平洋艦隊將分別部署兩艘搭載潛艇,每艘可攜帶8枚魚雷。

    “鋯石”高超聲速導彈據稱能極大壓縮攔截窗口和反應時間,大幅提升導彈的突防能力。今後,“鋯石”很可能會出現在亞森級、奧斯卡級和哈斯基級潛艇的武器庫中。

    可以設想,作為“俄式猛鯨”的核潛艇,背負著“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和“鋯石”高超聲速導彈在大洋深處活動,或陣地伏擊,或跟蹤遊獵,或實施威懾,無論哪一種都足以讓對手膽寒心驚。(張傑、劉志華​​)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楠楠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武漢必勝!
武漢必勝!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中國南極考察隊拜訪巴西費拉茲站
武漢:停擺的列車
武漢:停擺的列車
北京節後復工首日見聞
北京節後復工首日見聞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1047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