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從戰例看寒區作戰防凍傷

2019年09月19日 17:50:17 來源: 中國國防報

在大雪中發起攻擊的我志願軍

俄國的嚴寒給法軍帶來極大困難

    凍傷是寒區低氣溫環境下影響部隊作戰的突出問題。據統計,部隊在寒區戶外活動的時間是普通民眾的3至6倍,軍事行動中,很多平時採用的防寒保暖措施很難實施。所以,預防凍傷是寒區作戰訓練的要務之一。

    凍傷與個體因素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説,長期生活在高寒地區的居民,或經過耐寒鍛煉的士兵,對寒冷有較強抵抗力;從溫帶剛到寒區或缺乏耐寒鍛煉的士兵,凍傷發生率較高。溫帶、熱帶等地區的部隊進入嚴寒地帶作戰,如不進行耐寒鍛煉,就會出現大批凍傷。

    拿破侖率軍進攻俄國時,沒有考慮法國海洋性氣候與俄國大陸性氣候的巨大差異,全軍沒有做好抗寒準備。隨著俄國冬季嚴寒來臨,從未經受過高寒天氣的法軍士兵大批凍死凍傷,60多萬法軍僅有2.7萬人逃回法國。據當時法軍的一位軍醫主任回憶,“這種寒冷甚至比敵人的炮火還要致命,1.2萬人的陸軍第12師除350人幸存外,全部死亡”。蘇芬戰爭中,芬軍專門襲擊蘇軍後勤保障設備,使蘇軍斷糧斷炊、無處宿營,蘇軍凍死凍傷近2.8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指揮納粹德軍進攻蘇聯,也妄想“在嚴冬到來之前徵服俄國”,沒有針對寒區作戰做好後勤保障。結果,當嚴冬到來時,納粹德軍士兵不得不在-40℃的嚴寒中掙扎,最終兵敗莫斯科城下。

    從軍事醫學角度看,體溫流失是引發凍傷的直接原因。嚴寒條件下,必須及時增加足夠厚度的保暖衣物,機槍手、炮手還要配備手套,以免赤手接觸冷凍金屬,氣溫越低,防寒著裝就要越厚。

    據有關資料披露,氣溫-20℃以上、風力3級以上,一般對徒步行軍影響不大;氣溫-20℃以下,風力6級以上並有降雪時,就必須換穿棉鞋,徒步行軍中一旦防護不當,極易造成凍傷。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志願軍某軍防寒被裝因大雪封山無法及時前送,造成大批人員凍傷的嚴重後果。某次戰役中,志願軍某團在氣溫-14℃左右時投入作戰,為增強部隊機動能力選擇輕裝行軍,不料第二天氣溫驟降至-30℃,短時間內就凍傷數百人。

    大部隊在寒區待機出擊地或潛伏防禦時,靜止時間較長,身體活動受限,當局部肢體較長時間處于靜止,或活動受限制,或受擠壓,血流不暢,也容易造成凍傷。此外,據美軍統計,朝鮮戰爭中1000名凍傷兵員中,67%都是受傷後凍傷。被動消極和精神不振的人發生凍傷較多,恐懼也會使人體自發性熱量減少,增加凍傷發生率。美國陸軍曾要求在寒區作戰的士兵,如果因為寒冷而憂鬱沮喪,唯一的辦法是“活動”。因此,有寒區作戰經驗的部隊,在不影響隱蔽、觀察的情況下,往往會採取伏臥與側臥相結合的方式,以免身體一側長時間接觸冰冷地面。同時,也會經常做小范圍活動,不時搓揉手指、面部和足趾,使之保持暖和,並檢查有無麻木或發硬症狀,保持肢體的生理功能,防止因局部凍傷造成戰鬥減員。(董彥釗 茍小剛 作者單位為68303部隊20分隊)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28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