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解放戰爭揭幕戰:上黨戰役

2019年09月05日 13:03:54 來源: 中國國防報

    上黨戰役要圖

    1945年9月10日至10月12日,在山西省上黨地區(今長治市境內),我晉冀魯豫軍區太行、太岳、冀南3個野戰縱隊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殲滅國民黨第19軍、第23軍、第83軍等約3.5萬人,其中生俘3.1萬人,繳獲山炮24門、機槍2000余挺,各種槍支1.6萬余支,先後殲滅的閻錫山部隊佔其總兵力的1/3,對閻部造成沉重打擊。該戰役不僅解除了國民黨軍對晉冀魯豫解放區的直接威脅,而且有力配合了重慶談判,實現了“邊打邊談、以打促談”的預期目的。劉伯承在回顧上黨戰役時説:“這個勝利,使我們背後有了靠頭,又有了子彈,為很快轉入平漢線作戰創造了條件。”從此,晉冀魯豫地區日益穩固,成為後來奪取全國勝利的重要基地,並為後來設立華北局和定都北京奠定初步條件。

    任務理解準確、決心擬定科學。1945年8月,閻錫山部在投降日偽軍接應下進佔太原和同蒲鐵路沿線城鎮後,又派史澤波率部進佔長治、襄垣、長子和壺關等地,企圖打通白晉鐵路,佔領整個晉東南,並配合國民黨軍第1、第11戰區部隊沿正太、平漢鐵路向石家莊、北平等地推進。

    為保衛抗戰勝利果實,保證解放區安全,中央軍委命令晉冀魯豫軍區堅決殲滅進入上黨地區之敵,除去心腹之患,以便之後將主力轉戰于平漢線。晉冀魯豫軍區指揮員劉伯承、鄧小平遵照軍委指示,牢牢把握“戰略服從于政略,軍事服務于政治”的原則,從戰略全局、作戰方針和戰場態勢3個方面準確理解戰役任務。在戰略全局上,晉冀魯豫軍區堅決貫徹中央指示,以軍事鬥爭支援重慶談判,以提高我方在談判中的地位,為盡一切可能實現國內和平,實現和平、民主建國的目標創造條件。同時,以堅決的軍事鬥爭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挑釁和軍事冒險,保衛抗戰勝利果實,保衛解放區。在作戰方針和戰場態勢上,針對史部孤軍深入、守備分散的特點,晉冀魯豫軍區指揮員定下戰役決心,以所屬部隊及地方武裝,在解放區人民群眾支援下,採取“圍城必闕”等戰法,逐步收復長治。

    戰前準備充分、士氣鼓舞高效。劉伯承根據中央指示和情況發展,于8月10日電令各部立即抽調力量,組建野戰兵團,充分做好戰前準備。

    首先,部隊採取“邊打、邊建、邊練”的方法,將遊擊兵團編成太行、冀南和太岳3個野戰縱隊,在編制、訓練、指揮等方面進行調整,重塑了部隊組織結構,從而保證部隊作戰方式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提高了部隊戰鬥力。

    其次,號召部隊為保衛抗戰勝利果實而戰,打出“打好上黨戰役,支援重慶談判”的口號。鄧小平提出“上黨戰役打得越好,殲滅敵人越徹底,毛主席就越安全,毛主席在談判桌上就越有力量”的號召,極大提升了部隊士氣。

    最後,積極組織開展支前工作,各級地方政府動員5萬名民兵支前或參戰,積極組織兵站和運輸隊,趕制食品、彈藥和衣物等。充分的戰前準備,保證了前線供給,為取得戰役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戰法靈活多變、指揮科學果斷。在奪取敵週邊各據點後,9月20日,劉、鄧決心由長治城東、南、西三面同時攻城,虛留生路于北關,誘使史澤波部北竄,以在野戰中殲滅之。在長治遭我軍包圍的情況下,閻錫山急令彭毓斌率部增援,以解史澤波之圍。28日,劉、鄧在判明彭部企圖後,決定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在判明敵援軍兵力與我相當,但裝備優于我時,力避“啃硬骨頭”,只留下地方部隊圍城,抽調主力部隊北上打援。10月5日,太岳縱隊果斷出擊,將彭部各個殲滅。被圍的史澤波見援軍無望,于8日趁夜從長治突圍。劉、鄧急令太岳縱隊追擊,經數小時激戰,除少數先頭部隊西逃外,其余全部被殲,史澤波被俘,上黨戰役勝利結束。

    戰法是作戰的精髓,靈活多變則是戰法的靈魂。一套戰法不可能“天下通吃”,只有“因敵而變、快敵而變”,才能取得勝利。根據敵軍來援的情況,晉冀魯豫軍區及時調整戰法,將作戰方式和重點調整為“圍點打援”,始終將戰役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達到決策先于敵、指揮優于敵、行動快于敵的效果。

    巧用隱真示假、有效破敵詭計。我軍在決定抽調主力部隊北上打援時,為不使長治守軍發現我主力部隊前去打援,在撤離當天,組織圍城部隊白天抬雲梯進行攻城演練,晚上點燈吹號襲擾敵人,營造我主力部隊並未撤走的假像,主力部隊則于28日夜悄悄撤離長治城。

    在打援部隊進攻受阻,劉、鄧抽調冀南縱隊支援時,為震懾來援敵軍,特意令冀南縱隊白天開進,故意暴露,以動搖援敵軍心。彭毓斌意識到增援計劃破産後,在下令輜重和指揮機關向北撤退的同時,為迷惑我軍,下令大部隊向南佯動,被我太岳縱隊迅速識破,難逃被殲之命運。該戰役中,晉冀魯豫軍區指揮員根據當面之敵的不同情況,戰役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隱真示假的戰法,以多樣靈活的手段,隱蔽我軍之意圖,幹擾迷惑敵軍,成功保證了戰役勝利。

    上黨戰役不僅是解放戰爭的序幕之戰,在政治上也具有重大意義。毛澤東在《關于重慶談判》一文中,對上黨戰役作了高度評價,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裏,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一回,我們‘對’了,‘爭’了,而且‘對’得很好,‘爭’得很好。就是説,把他們的十三個師全部消滅”。“人家打來了,我們就打,打是為了爭取和平。不給敢于進攻解放區的反動派很大的打擊,和平是不會來的。”(汪雲飛 張清亮 作者單位為陸軍指揮學院)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1026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