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評論丨中程導彈試射難解美自身困局

2019年08月28日 08:49:34 來源: 科技日報

    

    9M729型導彈

    美國國防部網站近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試射了一枚常規陸基巡航導彈,該導彈在飛行500多公里後擊中目標。消息指出,此次試射獲得的數據等將被用于未來美國中程導彈的研發。退出《中導條約》還不久,美國就公開宣布試射該條約曾經限制的導彈,此舉引發了各方普遍關注。

    早在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美俄雙方就已經圍繞誰違約在先各執一詞。美指責俄“違約”在先,認為俄在今年1月23日展示的9M729型導彈射程能超過1500公里。俄則針鋒相對進行反駁,雙方你來我往展開了一輪又一輪口水戰。

    在美試射“違禁”導彈之後,雙方口水戰升級,焦點集中在試射過程中使用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上。鑒于該裝置與美部署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陸基“宙斯盾”係統發射裝置同屬一個型號,外界普遍猜測美方此次試射暗有所指。對此,五角大樓發言人羅伯特·卡弗中校解釋説,部署在東歐的“宙斯盾”是“純粹的防禦性質”的,“無法用于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不出意料,美方的表態並沒有讓俄方滿意。針對美試射導彈的問題,俄總統普京表示,只要調整一下軟件係統,美部署在東歐的“宙斯盾”係統也可以用于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普京同時推測,美快速實驗導彈的行為表明“美國在尋求退出條約之前,已經開始籌備試驗導彈的工作”。對于美國的行為,普京表示俄羅斯將採取“對等的回應措施”。

    中程導彈是將導彈按照射程而劃分出來的一個類別,射程介于近程導彈與遠端導彈之間。目前各國對于中程導彈的射程范圍定義不盡相同,但普遍將其射程下限定義在1000公里,而在《中導條約》中,中程導彈則指射程在500—1000公里的中短程導彈及射程1000—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

    相比起其他射程的陸基導彈,陸基中程導彈具有突出的特點和優勢。

    一是生存能力強。陸基中程導彈尺寸和重量適中,可以採用機動部署的形式,也可以部署于發射井之中。機動時,對路面和環境適應力更強,發射後,可以快速轉移並重新填裝發射,具有較高的生存和作戰能力。

    二是核常通用。陸基中程導彈適中的射程,使得其在進行中小當量核打擊的時候既能保證自身安全,又能出色完成打擊任務,避免了陸基近程導彈在執行類似任務時射程上的“尷尬”。而在進行常規打擊的時候,其又可以換裝威力更大的常規彈頭,在制導技術的加持下完成各類定點打擊任務。

    三是具有射程優勢。射程1000公里之下的陸基近程導彈一般用于執行戰術打擊任務,對于距離稍遠的目標則無能為力。而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則一般用于進行戰略打擊和威懾,其更高的定位和成本使其在執行中近距離打擊任務的時候不夠“劃算”。有鑒于此,打擊力和成本皆佔優勢的陸基中程導彈成為中近距離打擊的不二之選。

    可以預見,如果美在東歐地區部署大量陸基中程導彈,將對俄形成巨大的戰略威懾。事實上,正是因為冷戰時期美蘇雙方都部署了大量陸基中程導彈,引發了核大戰的擔憂,才有了後來《中導條約》的誕生。

    有分析指出,此次美試射導彈顯得有些倉促,整個發射係統的整合度非常低,沒有專門的發射機動車,發射箱簡單安裝在拖車平臺上,指揮控制係統也不在發射平臺上。然而倉促開工並不代表美方考慮不周。

    從軍事的角度看,美國意圖通過快速發展陸基中程導彈增強其軍事威懾能力。中程彈道導彈在東亞地區部署後,美國將可以通過導彈而不僅僅是戰略轟炸機對東亞沿海和內陸地區以及俄遠東地區進行快速精確打擊,如此將有效提高美軍在相關地區作戰能力。在東歐地區部署後,則可以幫助美國抵消俄在該方向上對北約的軍事壓力,改變地區軍事力量平衡。

    然而,戰爭畢竟是政治的繼續,軍事戰略和行動都要服務于政治需要。對美國來説,倉促試射導彈更有政治上的考量。一是通過試射導彈,表明美國發展陸基中程導彈的決心,同時不斷為美國內軍工企業帶去利潤。二是借導彈試射刺激俄羅斯,通過在歐洲上空制造戰爭疑雲進一步拉攏歐洲的“小夥伴”,並收取“保護費”。三是通過導彈試射制造煙霧彈,通過大力發展中程導彈,進可挑起軍備競賽拖垮對手,退則拉攏別國參與新的“中導條約”,逼迫他國自廢武功。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增加美與他國博弈的籌碼。

    隨著國家戰略的調整,美國的行為似乎也變得越來越難以琢磨,美國兇狠的“面相”背後是對自身日漸衰落的實力的不自信以及戰略焦慮。可以預期的是,這樣的焦慮在未來不會減少,而解決焦慮的問題,不是試射幾顆導彈就可以解決的。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馬建光 李元斌 程柏華)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259066